-
公开(公告)号:CN1191312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71100.8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自动生成BIM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原始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2:建筑构建的点云语义分割;步骤3:建筑构件的点云实例分割;步骤4:基于点云数据和点云实例分割结果进行IFC构建逆向Revit建模,将点云数据转换为建筑构件的三维BIM模型;步骤5:在建筑构件的逆向建模完成后,基于坐标数据对所有建筑构件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完整的三维BIM建筑模型,确保所有建筑构件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和关系,并进行BIM建筑模型的整体优化。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点云数据建模依靠人手动描边翻模效率低且误差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826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22157.9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量房机器人及量房方法,包括:移动小车,移动小车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激光雷达,安装于移动小车上;摄像头,安装于移动小车上,检测点包括层高点位和进深点位;车载导航,安装于移动小车上;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移动小车;测距装置,安装于移动小车上;控制器,信号连接于移动小车、激光雷达、摄像头、车载导航、压力传感器和测距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施工进程中的房屋进深和层高采用人工测量和数据记录,工作量大且繁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45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98796.1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项目实模一致性的检查方法,包括步骤:对工程项目实体进行扫描,并获取实体扫描数据;对该实体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预处理后的实体扫描数据进行逆向建模,得到扫描模型;将该扫描模型与预先构建的BIM模型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对齐;将对齐后的两个模型进行几何属性对比,得到两个模型之间的整体偏差距离;根据该整体偏差距离进行一致性评估。本发明通过实体扫描并进行逆向建模,结合算法对实体模型和预先创建的BIM模型进行比对,能够精确的检查并标记出两个模型之间的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162978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97700.0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砖空鼓检测机器人及检测方法,包括壳体,行走单元,图像识别单元,敲击检测单元,平整度检测单元,建图与避障单元;所述行走单元对称设置于机身底部并带动壳体进行行走;所述建图与避障单元分布于壳体侧壁并对机器人行走路径进行规划以及避障;所述图像识别单元分布于壳体底部,通过对所述图像识别单元采集的图像进行计算后对机器人行走路径进行修正;所述平整度检测单元设置于壳体上,通过平整度检测单元相对地面纵向位移的数值来获取地面平整度的情况;所述敲击检测单元分布于壳体底部并与在机器人行进过程中敲击地面,通过收集敲击地面的声音来对空鼓进行检测。本方案能够代替人工自动敲击和检测,大大提高人员工作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315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06334.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Q10/10 ,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50/08 , G06T7/00 , G06V10/82 , G01C21/20 , G01C21/16 , G01S19/47 , G01S17/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空海地”全域质安管理方法及系统,本方案由天域质安管理单元,空域质安管理单元,海域质安管理单元,以及陆域质检管理单元配合构成,天域质安管理单元基于天调系统对船舶航行与作业安全状态进行监管;空域质安管理单元基于无人机对施工现场形成自动巡检,并基于巡检现场作业状态自动识别施工进度;海域质安管理单元通过部署在海域的多点传感器,对海域环境的远程感知和实时预警;陆域质检管理单元通过对安装平台拼装进行扫描,并通过点云模型复核安装平台拼装定位尺寸精度。本发明方案基于多区域安全监测的有机组合,能够实现了对海上光伏项目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质量监测,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117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74986.0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全屋智能控制系统,本系统主要由BIM模型数据集成单元,物联网接入单元,控制与管理单元,能耗分析与优化单元和用户交互与平台集成单元相互配合构成。本发明给出了基于BIM的全屋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将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与智能家居设备(即物联网设备)进行深度融合,由此实现BIM模型与家居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双向数据交互,实现设备管理、能耗优化、自动控制及远程运维,提高用户的居住体验与设备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131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5182.1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B11/24 , G01S17/86 , G06V10/26 , G06V10/762 , G06T17/05 , G06K7/1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景扫描及智能分割技术的混凝土结构实测实量系统及方法,本方案包括基于移动设备对被测量对象进行全景扫描,并能够根据所扫描得到的数据构建被测量对象的点云模型;针对构建的点云模型,并通过聚类图像分割算法将点云模型按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智能分割,针对分割得到的混凝土结构构件适配对应的实测实量检测项目信息;基于适配实测实量检测项目信息来引导实测实量工具在现场检测对应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并同步将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信息进行绑定存储。本方案据进行现场检测时,能够同步实现检测结果与对应结构构件绑定并及时上传实测实量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297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43730.5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K7/10 , G06K19/077 ,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BIM的预制构件质量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包括:射频套件,包括多个RFID芯片和读写器;远程服务端,包括建模模块、分批模块、生成模块、储存模块、显示模块和连接于所述读写器的控制模块,所述建模模块、所述分批模块、所述生成模块、所述储存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本发明解决了预制构件的各阶段的质量资料较为分散,同步管理较为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235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064243.7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B62D57/024 ,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爬壁越墙角侦察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车体,所述机器人车体包括移动机构和吸附机构给所述机器人车体提供移动动能和吸附墙面;包括第一机器人车体和第二机器人车体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调节并保持所述两个机器人车体的分布状态;还包括控制及数据处理装置,侦察装置和雷达测距传感器,控制所述机器人车体运行,对建筑内的情况进行侦察,并测量所述机器人车体底部距离墙面的距离;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爬壁越墙角侦察机器人,采用吸附机构和连接机构配合,使两个机器人车体交替吸附,旋转,移动;并采用雷达测距传感器判断机器人车体的吸附状态,完成分布式跨越墙角;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爬壁越墙角侦察机器人能稳定连续移动工作,快速跨墙角。
-
公开(公告)号:CN11523609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24113.5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N21/954 , G01B11/00 , G01B11/06 , G01B11/14 , B62D57/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爬壁式钢筋扫描检测机器人,包括爬壁底盘机器人,钢筋扫描检测装置,连接装置,远程控制器以及显示器;所述远程控制器分别与爬壁底盘机器人,钢筋扫描检测装置,连接装置进行无线连接;所述钢筋扫描检测装置位于爬壁底盘机器人的前端并通过连接装置与爬壁底盘机器人进行连接,通过远程控制器控制连接装置驱动钢筋扫描检测装置进行作业;所述远程控制器与显示器配合接收钢筋扫描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本方案通过爬壁机器人打在钢筋扫描装置在高危环境下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