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41516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07335.1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F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油消耗分析装置,包括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安装在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上端的端盖、设置在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下端的底座、安装在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外表面上的气体进口和安装在带有密封螺栓的筒体内部的输油管,所述输油管的上端与进油口相连、输油管的底端连接有油雾喷嘴,输油管上还设置有四个凹槽,且四个凹槽沿着输油管的外表面对称设置,经气体进口进入的气体经所述凹槽与输油管中滑油混合后进入油雾喷嘴。本发明可以对柴油机中润滑油的使用情况进行预判,进而合理设置润滑油的供给量,做到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02116357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110057482.0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悬臂式半主动吸振器。包括悬臂梁、方箱、直流电机、传动齿轮、由铁芯与线圈构成的电磁铁以及主动控制器,悬臂梁上带燕尾槽,悬臂梁的两个侧边带有齿条,方箱的下部带有与悬臂梁上的燕尾槽相匹配的梯形块,两部直流电机安装在方箱两侧,安装在直流电机轴上的传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由铁芯与线圈构成的电磁铁置于方箱中,主动控制器控制直流电机和电磁铁。本发明的一种悬臂梁式半主动吸振器,仅需单个安装点、无闲置梁长度、具有高抗振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18612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073374.5
申请日:2009-12-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工作状态下的弹性联轴器动静扭转刚度同步测量方法。在由功率接收机和原动机以及连接在功率接收机和原动机之间的弹性联轴器组成的动力装置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角标仪,动力装置启动后由数据采集仪采集两个角标仪发出的脉冲信号,分别将两个角标仪的脉冲信号换算成扭转角度,然后将两角标仪的对应时刻的角度相减得到反应弹性联轴器承受的扭矩的转角差值,进而得到弹性联轴器的扭转刚度。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可以在实际装置上进行,不需要设计专门的实验台架;本发明测量得到的是弹性联轴器实际工作状态的扭转刚度,可以在动力装置运行时在线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690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17470.0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动力学的凸轮副界面摩擦‑温升预测模型及方法,涉及船用柴油机配气凸轮副摩擦润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信息,包括配气凸轮副结构和润滑油参数。建立配气凸轮副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分析动态接触性能,确定波动工况下的动力学参数。基于线接触弹流润滑模型,分析弹流润滑特征参数,包括油膜压力和厚度。根据动力学参数和弹流润滑特征参数,确定摩擦系数和油膜表面闪温。本申请能够对波动载荷工况下柴油机配气凸轮副进行界面摩擦润滑特性研究,探究其运行过程中润滑‑接触演变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5543.3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供油机构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油膜润滑结构的摩擦学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双层油膜润滑模拟机构、驱动机构、动力输出机构和测试机构,通过双层油膜润滑模拟机构和驱动机构模拟双层油膜润滑机构的运行,浮动衬套的旋转状态实时显示了浮动衬套内外侧油膜摩擦力矩的共同作用。动力输出机构与浮动衬套同步转动,利用测试机构测试动力输出机构的转动情况,即为浮动衬套的转动情况,本发明的双层油膜润滑结构的摩擦学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可实时测试运行数据,对获取的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可以得到双层油膜润滑结构的更多性能,方便对双层油膜润滑结构的运行工况进行预先判断,填补了该结构实验设计上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62063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66654.0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拖轮的运输功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系柱拖力试验的方法对拖轮的顶推力进行标定;利用采集得到的拖轮航速、螺旋桨转速、舵角,采用数值积分的方法,计算拖轮实际运输功。本发明考虑拖轮这一特定类型船舶的营运特征,提出采用拖轮顶推力这一参数替代常规船舶的总吨和载重吨,与航速相乘并进行积分,从而计算得到拖轮的运输功,能够准确有效的描述拖轮的营运能力;本发明提出采用系柱拖力试验的方法对拖轮有效拖力进行标定,进而采用螺旋桨转速和舵角计算得到拖轮有效顶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7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1835.7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预测三维混合润滑条件下船用正时齿轮疲劳寿命的方法,涉及船舶柴油机仿真技术领域,通过计算正时齿轮副动态啮合性能,计算三维混合润滑性能,计算润滑‑接触状态下应力,计算相对疲劳寿命预测反馈。每一时刻根据上一时刻计算结果重新对四部分进行计算,考虑船舶柴油机正时齿轮典型瞬变工况和界面真实表面粗糙度影响,开展正时齿轮次表面三维动态应力计算以及疲劳寿命预测研究,揭示真实表面粗糙度、结构及材料等参数对润滑状态和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为船舶柴油机正时齿轮副摩擦学优化设计及疲劳寿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50319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783267.2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步骤如下:建立配气机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将挺柱、摇臂及气阀简化为集中质量,推导动力学微分方程,得到配气机构零部件动力学特性;建立凸轮‑挺柱接触分析模型,求解运行过程中波动的接触载荷;建立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获取的波动接触载荷,分析波动载荷下油膜状态,包括油膜压力、油膜厚度,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并优化了凸轮‑挺柱间接触载荷,可为改善凸轮‑挺柱间接触情况提供思路。采用了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波动接触载荷,分析了凸轮‑挺柱间润滑状态,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237153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0204324.2
申请日:2020-03-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阶梯式多重沟槽的轴向柱塞泵柱塞,包括柱塞本体,所述柱塞本体沿轴线方向上开设有柱塞腔,所述柱塞本体右端有一柱塞球头,所述柱塞球头沿所述柱塞本体轴线开设有阶梯形孔,所述柱塞腔与所述阶梯形孔连通,所述柱塞本体左端面为弧形底面,所述柱塞本体的表面上开设有不同深度的平行分布的环形槽,即阶梯式多重沟槽,从小到大依次为环形槽Ⅰ,环形槽Ⅱ,环形槽Ⅲ,环形槽Ⅳ。本发明通过在柱塞表面加工阶梯式多重沟槽,能够提高柱塞摩擦副处的油膜承载力,减小摩擦力和摩擦转矩,降低机械损失,增强流体的挤压效应从而改善润滑特性,对柱塞摩擦副的减磨延寿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50319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83267.2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步骤如下:建立配气机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将挺柱、摇臂及气阀简化为集中质量,推导动力学微分方程,得到配气机构零部件动力学特性;建立凸轮‑挺柱接触分析模型,求解运行过程中波动的接触载荷;建立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获取的波动接触载荷,分析波动载荷下油膜状态,包括油膜压力、油膜厚度,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并优化了凸轮‑挺柱间接触载荷,可为改善凸轮‑挺柱间接触情况提供思路。采用了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波动接触载荷,分析了凸轮‑挺柱间润滑状态,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