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46955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810009749.7

    申请日:2008-0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H01M4/70 H01M4/75 H01M4/78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下述结构:至少具备:负极,其具有在两面具有凹凸的集电体的一个面的凸部上斜立形成的第1柱状体和在另一个面的凸部上斜立形成的第2柱状体;正极,其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上具有包含能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和隔膜,其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相对向设置;并且负极的第1柱状体和第2柱状体斜立在与集电体的卷绕方向直交的方向上。

    锂二次电池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61601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680001174.3

    申请日:2006-03-22

    Abstract: 一种具有出色的抗短路性和耐热性、不会因冲击如下落而有容量损失并且具有高容量的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包括与插入其间的多孔耐热层缠绕在一起的条形正极和条形负极的电极组件;非水电解液;以及电池壳。该电池具有限制电极组件垂直移动的限制部位。从限制部位到电池壳内底面的距离A与负极的宽度B之间满足关系式:0.975≤B/A≤0.995。

    二次电池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40152C

    公开(公告)日:2006-02-01

    申请号:CN02152712.1

    申请日:1998-02-25

    Abstract: 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能够在循环寿命末期防止锂在负极上沉积、循环性能好并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该二次电池,包括:含有活性物质和导电材料的正极,该活性物质由含有锂的过渡金属氧族化物构成,负极,和与所述正极、负极相接触的电解液;所述导电材料包含炭黑和乙炔黑,所述炭黑具有石墨晶体积聚在其外部的中空外壳结构,具有200ml/100g以上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量,用氮吸收法得到的表面积为500m2/g以上,且孔隙率为35%以上,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的所述活性物质,所述炭黑含量的比例在0.2重量份到1.0重量份的范围内;且在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所述活性物质,所述炭黑含量的比例为x重量份、所述乙炔黑的含量比例为z重量份的情况下,[3x+z]的值在1.1到3.5的范围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