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器舱门手电一体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7577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307287.7

    申请日:2015-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舱门手电一体驱动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一舱门上;电机,设置在外壳内,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蜗杆;涡轮,通过涡轮轴承连接在外壳内,并与蜗杆齿合;穿舱轴,通过穿舱轴轴承贯穿连接外壳的两侧;滑动杆,活动连接在两穿舱轴内,在穿舱轴的轴线上来回可移动;弹性件,设置在穿舱轴与滑动杆之间,用以保持滑动杆处于一中间位置;滑动齿轮,设置在滑动杆上;输出齿轮,通过输出齿轮轴承连接在外壳内,与穿舱轴齿合,用以传递输出舱门开启或关闭的动力;把手,通过键结构与键槽结构的配合,可拆卸连接穿舱轴,用以驱动穿舱轴转动。

    无人空天战机
    6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26227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210321317.6

    申请日:2012-08-22

    Applicant: 冯加伟

    Inventor: 冯加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空天战机,整机具有气动外形,包括机头、机身和机翼,所述机身内安装有复合式发动机,所述复合发动机由涡扇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组成,所述复合发动机内并排着两个涡扇发动机;涡扇发动机在飞机低速飞行时使用,当速度超过1.5马赫后,开启冲压发动机并关闭涡扇发动机,使空天飞机在离地面四万米的大气层内以30马赫的速度飞行;如果再用火箭发动机加速,无人空天战机就会冲出大气层,像航天飞机一样,直接进入轨道;返回大气层后,它又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机场着陆;因此,在未来战争中,它既适用于大气层内战斗,也适用于太空厮杀,是一种可以来回穿越大气层,而且比现代飞机更灵活,战斗力更强的新型武器。

    用于航天器的设备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56090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80055436.0

    申请日:2010-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56 B64G1/1078 B64G1/222 B64G1/242 B64G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于航天器(501)针对碎片(701)的保护,并涉及大气阻力式离轨装置,以及涉及用于从空间环境中移除碎片的碎片清扫设备。航天器的碎片防护设备(200)包括:包含用于阻碍入射的碎片的防护表面的防护单元(210),用于将防护单元安装至航天器主体的安装装置(204),及用于使防护单元相对于航天器主体定位的驱动设备(204a-204d),其中,驱动设备能使防护单元在第一收起位置和第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且在第二展开位置中防护单元的防护表面的平面相对于航天器主体呈一角度。防护单元包括可进一步展开以增加航天器的有效表面积从而产生阻力和/或从空间环境中清扫碎片的防护层。

    飞螺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89081A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510078416.6

    申请日:2005-06-13

    Applicant: 胡正豪

    Inventor: 胡正豪

    Abstract: 一种在大气层中或太空中能直接利用电能源来飞行的飞行器。它是在载控舱的下面有起落架,而在载控舱内的太极腔内,有飞环围绕内陀螺,飞环和内陀螺的下表面与空气的摩擦系数远大于它们的上表面,内陀螺由内陀螺轴承装配在太极腔内,飞环由载控舱用电磁力控制在内陀螺的周围而不接触,在内陀螺内有通道,通道内有可移动的磁梭。起落架支撑载控舱停放,内陀螺用电磁力推动飞环旋转而获得反向旋转,飞环和内陀螺旋转后上下表面和空气的摩擦压差产生升力来克服重力,旋转的内陀螺用电磁力对通道内的磁梭规则施力,而获得规则的反作用力通过内陀螺轴承来推动飞行器向内陀螺圆面上一个所指的方向运动。

    低地球轨道载重发射系统
    6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788C

    公开(公告)日:2002-05-01

    申请号:CN97199700.4

    申请日:1997-09-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14 B64D5/00

    Abstract: 轨道发射系统是发射轨道负载的一三级运载工具。该系统使用一涡轮风扇发动机驱动的航空器(2)作为第一级,其中一航天器(3)由航空器发动机安装基座(7)处的位于机翼下的吊架(8)连接,用于运载。该航天器是第二级并由喷射式冲压喷气发动机驱动。航天器具有一货舱(6),其中在中部具有一些货舱门(35)。通过使用一发射系统从货舱(6)发射带有负载(9)的一助推器火箭(5)。负载(9)安装在助推器上,以被送入正确的轨道。该轨道发射系统也可具有一降落伞降落回收系统(13),以在离轨后回收助推器火箭(5)。

    发射太空船的方法和装置
    6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998B

    公开(公告)日:1989-08-16

    申请号:CN87106637

    申请日:1987-09-30

    Abstract: 发射包含一个仪表舱和一个输送级的太空船并回收输送级的装置和方法,其中输送级有一个由液体双组元推进剂驱动的火箭发动机,通过减少输送级质量,使回收输送级以便重复使用成为可能并使所花费用减少。采用了多种技术来减少输送级质量,如将推进剂组元分别装在太空船外部的贮箱中,与太空船一起由运输飞行器输送到一停泊轨道,再将推进剂转移到相应的太空船贮箱中。本发明尤其可用于将仪表舱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压紧释放装置及航天器
    6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60420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110078336.X

    申请日:2021-01-20

    Inventor: 阎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压紧释放装置及航天器,所公开的压紧释放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基部、第二安装基部、柔性连接件、弹性件和热刀组件;所述第一安装基部和所述第二安装基部分别与所述柔性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热刀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基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基部之间,且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基部,所述柔性连接件位于所述热刀组件的移动路径上;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安装基部相连,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热刀组件相连,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热刀组件与所述柔性连接件相抵接;所述热刀组件为电热结构件,所述热刀组件在通电时熔断所述柔性连接件。上述方案能够达到简化结构、降低冲击载荷和减少污染的技术效果。

    用于稀薄大气类地行星探索的多旋翼折叠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180255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08072.9

    申请日:2024-02-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稀薄大气类地行星探索的多旋翼可折叠无人机,涉及多旋翼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根部机臂旋转折叠通过机身底盘上的中心大齿轮带动根部机臂上的折叠齿轮旋转,达到根部机臂旋转折叠的目的;前端机臂伸缩折叠通过前端机臂的伸缩齿轮和根部机臂的伸缩齿条的啮合传动,使得前端机臂可以收缩进根部机臂内部;旋翼桨叶折叠通过旋翼桨盘内部的蜗杆转动带动桨叶根部的蜗轮转动,使得无人机旋翼桨叶能够轴向向下折叠。其中的根部机臂、前端机臂和旋翼系统都能实现全自动折叠,使其能适应着陆器内部空间,大大降低稀薄大气类地行星探测任务成本,提高探测效率。

    适用于火星大气的固定翼飞行器增升装置及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403064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0812494.3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火星大气的固定翼飞行器增升装置及飞行器。适用于火星大气的固定翼飞行器增升装置,包括:飞行器的机翼,机翼上设有至少一个马格努斯转子安装位,马格努斯转子安装位包括第一安装槽位和第二安装槽位,第一安装槽位和第二安装槽位均贯穿机翼的上下表面;马格努斯转子,包括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和传动皮带,第一转动辊横向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位中,第二转动辊横向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位中,传动皮带套装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上,且传动皮带的上表面与机翼的上表

    车轮旋翼复合式土卫六飞行器及其在着陆器上的部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025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47284.7

    申请日:2023-10-18

    Abstract: 一种车轮旋翼复合式土卫六飞行器及其在着陆器上的部署方法,属于土卫六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折展、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的车轮旋翼复合式土卫六飞行器,用于对土卫六进行探测,同时提供一种适应此种飞行器在着陆器上的部署方法,以释放飞行器并为其提供起飞环境。旋翼支臂的数量为多个且对称分布在机身的两侧,每个旋翼支臂的一端与机身之间对应通过支臂电机转动连接,每个旋翼支臂的另一端对应通过旋翼电机转动连接一个车轮式复合旋翼,机身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以控制支臂电机及旋翼电机工作。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飞行器可以采用低功率轮驱的方式对土卫六进行探测,当遇到较为崎岖的地形时,飞行器还可以进行飞行探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