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07768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92646.0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375 , C12Q1/6811 , C12Q2531/113 , C12Q2527/107 , C12Q2535/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樟芝管家基因序列,所述管家基因序列为c4163或c10657的序列,所述c4163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述c10657的序列如SEQ ID NO:2。本发明还涉一种牛樟芝管家基因序列的筛选方法、牛樟芝管家基因序列的qRT?PCR扩增引物以及牛樟芝管家基因序列的qRT?PCR扩增方法。本发明的牛樟芝管家基因序列能在不同形态和不同培养时间的牛樟芝样品中稳定表达,且条带单一,为研究牛樟芝中功能基因表达提供校正序列。
-
公开(公告)号:CN10442961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750383.4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循环农业和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巨菌草?草菇?菌肥”相互促生和转化的方法。巨菌草为草菇生长提供遮阴,其光合作用产生的O2促进草菇生长,把新鲜巨菌草转化为草菇;草菇生长过程中产生的CO2及其废菌料作为生物有机肥促进巨菌草生长;从而实现“巨菌草?草菇?菌肥”三者之间的相互促生和转化,形成“草?菌?肥”的循环综合利用系统。与常规稻草栽培草菇相比,新鲜巨菌草栽培草菇生长周期缩短1?2天,生物学效率提高3?5%;以栽培草菇的废料作巨菌草的肥料,巨菌草产量提高6?8%,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53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88229.1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猴头菇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利用碱溶酸沉法或硫酸铵沉降法提取猴头菇中的蛋白质;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或复合蛋白酶对猴头菇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后,灭酶,制备猴头菇蛋白酶解液;利用无机物亚硒酸钠中的硒与猴头菇蛋白肽螯合获得猴头菇蛋白肽?硒螯合物。本发明显著提高了猴头菇蛋白的提取率,提取率达80.55%~85.75%;本发明制备的矿质元素?肽螯合物具有独特的螯合体制和转运机制,易被吸收、安全无毒、价格低、可同时补充氨基酸和矿质离子,制备的猴头菇蛋白肽?硒螯合物中硒含量为2561~3818μg/g,为开发有机硒营养补充剂与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76808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87974.4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J1/008 , A23J3/347 , A23V2002/00 , A23V23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利用碱溶酸沉法或硫酸铵沉降法提取食用菌中的蛋白质;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或复合蛋白酶对食用菌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后,灭酶,制备食用菌蛋白酶解液;利用无机物亚硒酸钠中的硒与食用菌蛋白肽螯合获得食用菌蛋白肽?硒螯合物。本发明通过碱溶酸沉法或硫酸铵沉降法可显著提高食用菌蛋白的提取率;通过控制酶解时间可有效控制蛋白的降解程度;多肽?硒螯合物制备工艺简单;本发明制备的硒?肽螯合物具有独特的螯合体制和转运机制,易被吸收、安全无毒、价格低、可同时补充氨基酸和硒,必将成为硒补充剂的首选;本发明为食用菌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562407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72940.8
申请日:2016-03-24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脂固氮螺菌及其应用,所述的菌为产脂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lipoferum)FZJG415,该菌株已于2016年1月20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GMCC No.12060。通过菌株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为氨,供作物吸收利用,从而能够显著促进水稻等作物生长的菌株。
-
-
公开(公告)号:CN10399998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258265.1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保健养生功能的鹿角灵芝紫苏硒茶,其固体原料组成按质量分数计为:菌草鹿角灵芝15~20%,紫苏15~20%,硒茶30~40%,白花蛇舌草5~12%,半边莲5~12%,可溶性淀粉10~20%,以上质量分数之和为100%。制备方法为:将紫苏叶、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分别去杂去劣,切碎、晒干、研末、过筛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菌草鹿角灵芝经水提后制成流浸膏,与粉末混合,压制成片;将硒茶茶叶进行低温焙松;将灵芝片与硒茶茶叶混合,制成鹿角灵芝紫苏硒茶。所制得的鹿角灵芝紫苏硒茶原料来源安全、配方配伍科学,且具有强身健体、抗肿瘤,辅助降血脂、抗疲劳等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694400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42975.2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固态发酵制备高色价红曲产品的方法,涉及一种可显著提高高粱红曲菌T3(Monascus kaoliang T3)色素产量的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中主要发酵基质为红米,同时添加少量的果糖(0.1%~1.0%)、氯化铵(0.01%~0.45%)、硫酸镁(0.05%~0.5%)和磷酸二氢钾(0.1%~0.5%),采用乳酸-水溶液0.01%~0.1%(w/v)控制培养基初始水份含量为25~55%,灭菌后即得高粱红曲菌T3(Monascus kaoliang T3)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制备高色价红曲时,将高粱红曲菌T3(Monascus kaoliang T3)孢子悬液接种至冷却后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最后将发酵产物进行干燥即得高色价红曲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4604505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60684.9
申请日:2015-02-0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种植菌草治理砒砂岩的方法,本发明采用菌草治理砒砂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针对砒砂岩结构的特点和土壤特性,把砒砂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利用三种不同属的生物特性差异显著的菌草进行治理,首次提出用三种不同品种的菌草建“菌草生物坝”的治理措施,以及“坝”、“线”、“面”结合的治理模式。菌草治理砒砂岩综合技术固定坡面岩土效果好,显著降低支流沟渠的水流速度,拦沙阻沙效果好,减缓泥沙冲刷力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39656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50309.2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资源化利用互花米草的方法。先通过脱盐工艺处理收割后的互花米草,部分脱除互花米草的盐分;然后将其与麸皮、玉米粉、活性炭堆制发酵制得培养料;将该培养料用于培养耐盐食用菌菌株—黄平菇。该方法实现了互花米草的资源化利用,化害为利,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产生很好的生态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