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805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36250.9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浙江万里学院 , 宁波沃德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危险解码的大语言模型越狱方法,基于大语言模型通过一个危险模型的解码路径来引导目标模型的token生成,在经过令牌空间的重组得到更新后的令牌空间后,按照确定好的解码方式进行解码即可生成一个token,判断是否越狱成功的标准为生成的回复内容是否有效的回复了恶意提示词。本发明通过微调一个小模型变成危险模型,利用危险模型令牌空间中肯定回复的token概率较高这一特点去更新目标模型的令牌空间,使其最终进行肯定回复恶意提示词。这种方法降低了时间的消耗,提高了越狱攻击成功率,可以很好的对开源模型进行越狱,相比于现有技术,通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91795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84849.2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浙江万里学院 , 宁波沃德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1 , G06F18/25 , G06F16/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识别的数字孪生系统,通过集成设备、数字孪生体和信息传递介质,实现了多模态信息的采集、处理、融合分析和反馈控制。系统利用多模态信号采集装置采集多种模态信息,通过仿真器和多模态大模型进行数据融合分析和场景推演,指导设备执行主体进行精确操作。系统具备智能学习和自适应性,可通过人工示教更新专业知识库,提高准确性和效率。同时,系统利用知识图谱过滤不确定性,确保高精度工作。本发明为智慧农业、智能制造、虚拟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提供了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8281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01015.8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IPC: G01S15/06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立体深度数据的目标定位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确定目标空间区域,目标空间区域为目标对象不允许进入或不允许脱离的区域;根据目标空间区域,布置至少一个立体深度传感器,以采集目标对象的实时位置数据;根据目标对象和目标空间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发出提示;若需要发出提示,则通过光学影像传感器获得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并进行提示,本文提出了利用立体深度数据监测特定目标的空间方位,实现对其在特定时间内脱离或进入某些特殊空间区域的预警或警示,从而实现与设置围栏等效的目的。本技术涉及的数据采集、声光警示、场景记录等设施或设备,具有移动性能较高;可重复使用;定位精度高;取证留存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6168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0821803.7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网箱养殖环境对鱼类影响的测试装置,特别是一种模拟网箱潜降过程压变环境对鱼类影响的测试装置,包括:支架;压力容器,其设有以供外部压缩气体进入容腔的接头Ⅰ,以供外部高压水进入容腔的接头Ⅱ,单向阀,以及将容腔内的水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压力传感器;容腔内的水经单向阀流出,并在容腔内形成设定流向的水流环境;以及,动力及传动装置,其驱动压力容器进行晃荡运动;其中,压力容器和动力及传动装置均安装至支架的工作台面上。本发明解决了“实现模拟养殖鱼在网箱潜降过程的适应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能够为潜降网箱潜降过程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202964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010812844.1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光强可调节的用于研究藻类趋光规律的装置,具体涉及藻类趋光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渠道,所述底座内腔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底部设有调制器,所述调制器顶部固定连接有LED光源,所述底座内腔底部放置有显影白纸,所述显影白纸顶部放置有渠道,所述渠道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贴合有盖片,所述盖片底部与渠道顶部相贴合,所述底座内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嵌设有滑套。本发明通过渠道和盖片利用LED光源在显影白纸上的投影灰度测算藻的聚集情况,便于观察藻的趋光距离,能够直观的观察藻类趋光性,相较于显微镜观察明显降低了观察限制,满足使用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96251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65176.0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IPC: G06T11/00 , G06T3/4076 , G06T5/50 , G06T5/10 , G06N3/04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遥感图像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子网络结构的高质量HRHS图像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输入的低分辨率高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分别用于提供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通过抗噪声预融合子网络对低分辨率高光谱图像进行噪声过滤,并利用全色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信息与低分辨率高光谱图像的光谱特征相关性生成预融合的高光谱图像;通过高频增强子网络,基于条件扩散模型对预融合图像进行高频细节重建与增强;通过小波逆变换融合预融合图像的低频信息与高频增强子网络生成的高频细节信息,输出最终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图像。本发明能够在多种噪声环境下有效融合光谱与空间信息,生成具有高光谱保真度和空间细节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95293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68229.7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IPC: C08J9/08 , C12N1/20 , C12N11/093 , C08L75/04 , C12R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诱导自发泡聚羟基聚氨酯泡沫及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环状碳酸酯和多元胺进行发泡反应制备而得,本技术方案,产品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这种多孔性不仅可以提高微生物的附着率,还能提高其在反应过程中的传质效率。在废水处理、生物催化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微生物载体能够提高反应效率和稳定性,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合成过程通常采用可再生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减少环境负担。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由环碳酸盐和胺反应合成,无异氰酸酯的参与且反应更加安全,因此非异氰酸酯聚氨酯较传统聚氨酯更加的绿色、环保、稳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3696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55000.0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一种转盘式多组分注塑机的防倾倒机构,包括转盘以及与所述转盘刚性连接的转盘轴,所述转盘轴外周设有径向设置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调节支撑板相抵接,所述调节支撑板与所述转盘轴外周相接触,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调节导向杆相抵接,所述调节导向杆与调节螺钉相固接,所述调节螺钉活动的穿设于固定板上。通过径向设置的弹性件来防止转盘的倾斜程度,并且弹性件具有一定范围自适应调节功能,在保证防倾斜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成本,降低了空间安装要求,能够适用于大中小所有机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3302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96352.X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IPC: B66C23/06 , B66C1/44 , B66C1/46 , B66C23/82 , B66C23/84 , B66C23/88 , B66C13/14 , B66C9/14 , F16F15/067 , F16F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海洋机器人,包括底座、防撞装置、悬吊装置和夹紧装置,所述的防撞装置包括缓冲部件和防撞部件,其中底座前后两侧壁上从左至右均匀设置有防撞部件,底座左右两侧壁靠近端头的位置对称设置有缓冲部件;本发明的防撞部件中设置的环形气囊、压缩弹簧以及防撞杆能够对底座前后两侧的碰撞起到双重缓冲的作用,从而对底座的前后两侧起到了防撞保护的目的,缓冲部件和防撞部件相互作用,便能够对底座的四周起到防撞保护的目的,避免了箱式货物因抖动出现掉落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箱式货物的搬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003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310676266.7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IPC: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子级结构缺陷修复方法,属于原子缺陷修复方法技术领域,该原子级结构缺陷修复方法包括:将有缺陷的石墨烯加入到含催化剂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分散,得到石墨烯分散液;将基底清洗,然后将石墨烯分散液通过喷涂方法均匀的喷涂至基底的表面上;本发明中,通过引入特定催化剂,协同修复石墨烯结构缺陷,实现碳原子的高效迁移,极大的加速非晶结构的修复;催化剂起到固定石墨烯片层的作用,降低热还原过程中的热膨胀,有效的提高了石墨烯在修复时的稳定性;本发明中,通过使用超高温缺陷修复方法,实现石墨烯sp2的稳定转化以及面内结构晶格的修复,使石墨烯微观缺陷得到充分修复,并且将导热系数提升至1500W/m·K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