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碳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挤压型材的在线淬火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1170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910175.1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碳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挤压型材的在线淬火热处理方法,包括将纳米碳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型材挤出后所得的挤压型材依次完成在线温度监控、固溶处理、淬火处理、时效处理。通过挤压型材挤出端在线监控型材表面温度,若挤压型材表面温度低于固溶温度,通过原位感应加热系统将温度加热至固溶温度,并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得固溶完成;将固溶后的挤压型材放入水槽中进行淬火处理;最后将淬火处理的挤压型材进行离线的人工或自然时效。该方法将挤压型材的成型过程与固溶、淬火热处理依次在线完成,避免了挤压型材的二次高温加热,节省了大尺寸固溶炉,同时还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一种纳米碳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挤压型材的在线淬火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1170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910175.1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碳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挤压型材的在线淬火热处理方法,包括将纳米碳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型材挤出后所得的挤压型材依次完成在线温度监控、固溶处理、淬火处理、时效处理。通过挤压型材挤出端在线监控型材表面温度,若挤压型材表面温度低于固溶温度,通过原位感应加热系统将温度加热至固溶温度,并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得固溶完成;将固溶后的挤压型材放入水槽中进行淬火处理;最后将淬火处理的挤压型材进行离线的人工或自然时效。该方法将挤压型材的成型过程与固溶、淬火热处理依次在线完成,避免了挤压型材的二次高温加热,节省了大尺寸固溶炉,同时还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基于海藻酸交联结构的锂离子混合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6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09897.3

    申请日:2018-10-17

    Inventor: 刘庆雷 王宁 张荻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海藻酸交联结构的锂离子混合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混合电容器的负极材料包括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正极材料包括多孔碳材料;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中包括金属氧化物颗粒和多孔碳材料基体,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均匀分布在多孔碳材料的基体中;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由海藻酸类物质与第一金属阳离子交联的产物或者天然海藻产品经碳化制得;所述多孔碳材料主要由海藻酸类物质与第二金属阳离子交联后的产物或者天然海藻产品经碳化、酸洗、活化制得。本发明充分利用了金属氧化物的高比容量与孔通道的快速传输特性,使整个锂离子混合电容器既能实现高能量密度,又能实现高功率密度。

    基于褐藻egg-box结构的储锂用掺氮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8518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09913.9

    申请日:2018-10-17

    Inventor: 刘庆雷 王宁 张荻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褐藻egg-box结构的储锂用掺氮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利用浸泡法将含氮化合物负载在预交联的褐藻前驱体中,然后利用碳化、酸洗的方式制备得掺氮的介孔碳中间体,最后利用化学活化获得掺氮多孔碳材料。本发明利用交联在碳化中间体中引入有序的介孔结构,这些介孔为后续化学活化提供了更高的活化面积,同时通过在前驱体中浸入含氮化合物,精简了传统的掺氮方式,氮元素的掺杂提高了多孔碳材料的表面化学反应活性。因此制备出的掺氮多孔碳材料既传承了褐藻原有的三维多孔通道,又具有人工调控的小介孔和掺氮石墨化碳等特质,作为锂离子混合电容器正极,具有丰富的离子和电子传输通道和良好的表面化学活性。

    一种基于蝶翅遗态材料的生物膜检测基片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5745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22962.8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蝶翅遗态材料的生物膜检测基片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检测基片包括遗态材料基底以及负载于遗态材料基底上的荧光检测物质;所述的遗态材料基底为具有原始蝶翅结构的金属化蝶翅;所述的荧光检测物质为FITC‑HSA缔合物荧光分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生物膜检测存在成本高、处理复杂的问题,本方案利用蝶翅结构增强了荧光强度,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与其他检测手段相比,本发明的操作更加便捷、生物膜检测基片可再生,降低了检测方法的成本。

    一种纳米碳/铝基复合材料大规格锭坯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34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64356.2

    申请日:2023-0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碳/铝基复合材料大规格锭坯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设计粉末包套,避免传统粉末冶金模压成型过程中模具侧壁摩擦力导致的压力场梯度,辅以温压成型,制备出致密度均匀一致的粉末冶金锭坯;进而,采用多级、分步加热烧结技术,中低温阶段采用电感应辅助快速加热、避免锭坯烧结过程中产生较大温度场梯度,高温阶段切换为控温精准的电阻加热、避免烧结温度波动,最终制备出冶金质量均匀、组织与密度稳定的大规格粉末冶金锭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