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01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01040.2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卫星整星运输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可调节支撑杆(1)、工艺支撑板(2)、顶部转接板(3)、减震垫(4)和精度测量棱镜(5)。所述的可调节支撑杆下部与L型运输工装连接,上部通过转接板及减震垫为卫星顶部载荷提供支撑,由下部支撑结构(11)和上部高度调节螺杆(12)组成;所述的精度测量棱镜(5)安装于顶部蜂窝板(6)上,用于测量蜂窝板平面度,为高度调节提供依据。本发明下部采用工艺支撑板与L型运输工装连接,上部通过可调节螺杆为载体提供支撑,根据粘贴在顶部的精度测量棱镜,提供高度调节依据。该支撑装置解决了阶梯形卫星头部载荷无法随整星运输的难题,提高卫星研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3447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0955711.4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轨卫星阴影期能源紧张自主应对方法及系统,涉及空间飞行器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星上自主阴影期预报;步骤S2:计算阴影期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步骤S3:阴影期能源决策;步骤S4:自主生成程控延时控制指令;步骤S5:自主执行卫星进阴影前策略;步骤S6:自主执行卫星进阴影后策略;步骤S7:自主监测阴影期能源并根据状态进行应对;步骤S8:卫星出影后执行出影后整星策略,切回正常输出模式,阴影期前后全程智能化完成阴影期能源自主管理。本发明能降低阴影期能源紧张时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减少卫星因能源紧张导致功能受限的影响程度,提高阴影期能源安全性,提升高轨卫星自主应对阴影期能源紧张的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53770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43024.X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荷嵌入式安装卫星平台构型及其组装方法,卫星平台构型包括推进舱、服务上下舱组合体、承力筒以及卫星平台载荷,所述推进舱布置在所述服务上下舱组合体的底部,所述承力筒贯穿所述推进舱、服务上下舱组合体;所述卫星平台载荷安装在所述服务上下舱组合体的侧面且卫星平台载荷的部分或全部嵌入到服务上下舱组合体的内部,本发明采用载荷嵌入式安装卫星平台构型,不改变推进服务舱本体固有包络和成熟的卫星构型,就可以实现载荷与平台的可靠安装,并满足运载整流罩包络要求,同时增加卫星平台对地面的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452865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86756.7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统计卫星蜂窝板结构重量的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分别计算各个零件的实体模型重量,获取零件实体模型重量计算结果信息;步骤S2:根据零件实体模型重量计算结果信息,在零件建模时设置材料类别,获取材料类别设置结果信息;步骤S3:根据材料类别设置结果信息,自动计算实体模型重量,获取实体模型重量计算结果信息;步骤S4:分别计算各个零件的虚拟模型重量,获取零件虚拟模型重量计算结果信息;步骤S5:根据实体模型重量计算结果信息,获取卫星蜂窝板结构重量统计结果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90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163570.8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热变形试验相对指向变化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卫星本体、相控阵雷达天线、星敏感器、星敏感器棱镜、摄影测量相机、经纬仪、光电自准直仪、基准尺、基准点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摄影测量相机能够测量基准点和相控阵雷达天线的阵面上靶标点的空间位置;经纬仪能够测量基准点在经纬仪坐标系的空间位置和星敏感器棱镜镜面法线在经纬仪坐标系的矢量;光电自准直仪能够测量星敏感器棱镜自身镜面法线的指向变化;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能够根据摄影测量相机、经纬仪和光电自准直仪反馈的信息建立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法线和星敏感器棱镜镜面法线之间的指向变化关系。本发明提高了热变形试验的测量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9505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34397.2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变形简易薄膜加热器,包括薄膜加热器、弹性绝缘导热片及热防护材料;热防护材料包裹在薄膜加热器上并引出薄膜加热器供电线,薄膜加热器的边缘设置在弹性绝缘导热片的一侧壁上;弹性绝缘导热片远离薄膜加热器的一侧壁设置有用于连接温控物体上的连接件。本发明可适应温控物体变形、规避粘贴固化工序、阻断无效红外热辐射路径,具有航天应用前景,可扩展应用于汽车、机械、化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405581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611089648.6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IPC: G01S1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结构变形引起的多类型载荷间耦合指向精度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卫星本体布局坐标系,建立星上载荷自基准与卫星主基准之间的参照关系,以离散点云数据的形式提取星上结构变形数据,建立多类型载荷之间耦合指向变化评估模型,用以评估载荷指向精度。本发明主要解决星上单体型光学高精度姿轨控载荷和阵面型微波载荷间因为卫星结构变形引起的耦合指向精度评估,基于协调一致的基准变换和耦合指向精度评估,避免因数据接口形式杂乱、人工干预和定制模式等原因在指向精度解算、评估过程中的干扰,通用化的实现针对配置有多种类型载荷的卫星结构变形引起的载荷之间耦合指向精度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5444669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10861101.2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IPC: G01B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用于大型平面指向变化的测量系统,包括线型激光发射器、维PSD测点、测量控制器以及信息处理器;所述信息处理器与测量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测量控制器与线型激光发射器控制连接,所述维PSD测点为多个,其中每个维PSD测点处均设有维PSD传感器,所述线型激光发射器输出的光线传输至维PSD传感器,所述维PSD传感器与测量控制器数据连接;多个所述维PSD测点布置于大型平面上。同时提供了上述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本发明的测量方法是通过线型激光器配合维PSD的传感技术,得到各个测点的位置变化量,并求解得到大型平面的指向变化量,以便对大型平面进行进步的调整或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05241395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10655797.3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间超大尺寸结构的面形与距离高精度测量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伺服马达控制激光雷达扫描仪对被测结构进行扫描,得到被测结构上各个扫描点的极坐标数据(R,γ,θ);步骤2:将各个扫描点的极坐标数据转换为直角坐标系数据,形成被测结构的面形信息;步骤3:根据直角坐标系数据拟合出等效平面;步骤4:根据等效平面得到被测结构的距离信息与空间倾斜角信息。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可以对空间超大尺寸结构进行面形与距离高精度测量,以便后续调节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64998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971445.3
申请日:2016-11-03
Applicant: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F17/5086 , G06T19/20 , G06T2219/2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卫星桁架结构三维模型自适应创建和更新的方法,包括建立桁架结构对应的骨架模型,在骨架模型中定义桁架接头中心点坐标及依附中心点的局部参照坐标系;将上述接头中心点首尾连接,形成桁架结构对应的线框构型;定义参数化杆件模板并进行桁架杆件实体化建模和装配;基于接头中心点,将汇集于同一接头的杆件参数化截面几何信息导入接头三维模型后进行接头实体化建模和装配;当骨架中线框构型发生更改或接头中心点坐标更新时,桁架结构系统以自适应的方式进行重构或者重新创建、更新结构元件。本发明通过桁架结构骨架和参照一致性传递,以骨架和参数化杆件模板驱动的结构元件自适应创建和更新,确保桁架结构系统三维模型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