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6098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111483189.0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心阴极高温加热器,用于加热阴极管内的发射体,包含从内到外同轴嵌套装配的:绝缘内衬、发热体、骨架、多层碳毡热屏蔽层;绝缘内衬和骨架均为耐高温绝缘陶瓷;发热体的发热段、引线端及引线固定件采用等静压高密度石墨整体加工而成,发热体引线端截面比发热段显著增大;绝缘内衬为薄壁圆筒,与发热体内壁及阴极管外壁完全紧密贴合,绝缘内衬与陶瓷骨架实现对发热体的结构夹持固定与可靠绝缘。本发明使用等静压高密度石墨作为发热体,成本低,可靠性高,耐高温性能强,加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对引线端、绝缘内衬、骨架、热屏蔽层的设计提高了向内热传导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发热和散热,且工艺简单,易于制造、装配和调试。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38867.2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荷载下含粘滞‑滑移铰链的航天器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构建含粘滞‑滑移铰链的柔性航天器中桁架天线的等效板动力学模型及含温变的粘滞‑滑移铰链摩擦力解析表达式;S2、分布化描述粘滞‑滑移铰链产生的摩擦集中力;S3、构建摩擦力作用的耦合振动能量表达式及航天器拉格朗日函数;S4、求解航天器的全局模态函数,并建立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模型中未考虑热荷载对铰链粘滞‑滑移摩擦特性影响以及铰链摩擦力对航天器耦合动力学特性影响的问题,从而使得该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更广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48567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1658762.7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地一体月面着陆导航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构建着陆器与轨道器联合求解的月面着陆导航状态量;S2、建立着陆器导航状态方程及轨道器导航状态方程;S3、测量着陆器与轨道器间的相对距离及相对速度,并求取量测矩阵;S4、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量测矩阵进行时间更新和量测更新,并基于着陆器状态方程及轨道器导航状态方程实现月面着陆导航状态量的估计。本发明仅利用天地用户间无线电测量,在对着陆器进行导航状态量的估计的同时,可以实现对轨道器轨道状态量的修正,构成天地一体多器联合导航,测量解算简单,不依赖于地基、天基观测,利用在轨获取的遥感图像作为初轨确定观测资料,更具自主性,提升在轨生存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7785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1911253322.6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16C10/00 , G16C60/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桁架天线的动力学等效连续体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周期性桁架天线中提取一个天线子单元进行分析;将天线子单元中纵梁的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等效为各向同性材料,并考虑铰链的连接特性,计算天线子单元的应变能及动能;基于能量等效原理,建立桁架天线的动力学等效连续体模型;桁架天线动力学等效连续体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并修正纵梁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等效材料参数。本发明考虑纵梁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材料特性及铰链的连接特性,使所建的桁架天线等效连续体模型更精确,并提供了一种工程实用的修正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等效材料参数的方法,同时,本发明公开的建模方法流程清晰,算法实现便捷,适合工程上的应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33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734063.0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7/12 , G06F17/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桁架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等效板动力学建模与响应分析方法,其实现步骤是:针对含几何非线性的桁架结构,首先构建线性等效Mindlin板动力学模型;然后描述Mindlin板的几何约束关系,进行位移和转角近似并模拟一般弹性边界条件;最后根据扩展的哈密顿原理建立含几何非线性的等效板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响应分析。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等效梁模型中未考虑横截面宽度方向上分布铰链安装位置特征的缺陷,且适合于几何非线性大变形分析;适用于具有一般边界条件的桁架结构,工程适用性强;采用半解析方法建立的等效非线性模型,相比传统有限元等数值算法计算效率更高,更适于动力学分析和控制律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11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11347349.4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摩擦边界的柔性航天器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构建含摩擦边界的柔性航天器能量泛函;模拟所述柔性航天器中的柔性结构的一般边界条件,并构造所述柔性航天器中的柔性结构的位移容许函数;根据所述含摩擦边界的柔性航天器能量泛函以及所述位移容许函数,求解所述柔性航天器的全局解析模态函数;根据所述柔性航天器的模态函数得到所述柔性航天器的低维解析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方法中未考虑边界间隙摩擦对航天器固有特性影响的缺陷的问题;方法适用性强,可应用于一般边界条件,并可以便利处理具有复杂形状柔性体的航天器;获得了低维解析动力学模型,便于控制律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970862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1811357398.9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平台下空间动态点目标快速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采用已知的目标卫星绝对位置信息,以M为容许范围,将N张序列星图开窗,形成N个尺寸为M的序列窗口;S2、对窗内的三维图像信息进行时间域压缩,并采用投影算法,取最大包络后形成一张目标星图;S3、采用二值化算法,完成目标星图的背景抑制;S4、采用直线提取算法,完成目标星图中的轨迹提取;S5、对目标星图内的一条或多条轨迹进行判读,完成目标轨迹的辨识。本发明解决空间相机处于动态环境下时,对空间动态点目标快速检测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动态点目标检测的应用背景,同时提高了检测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45901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11357419.7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IPC: G01C21/02
Abstract: 一种基于位置指纹的微纳卫星集群相对定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在微纳集群中设定N颗动态基准星,成为集群相对定位的AP,并依据集群需要,建立动态坐标系;S2、基于真实采样数据和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建立动态指纹库;S3、基准星周期广播;S4、成员星接收场强信号,并下载指纹库,完成位置指纹识别;S5、各成员星通过星间定向通信,告知基准星相对定位的测量结果,基准星根据相对运动进行滤波,从而获得连续的集群相对定位信息。本发明在微纳卫星近距离集群编队的过程中,架设简单的全向天线,通过已有的星间通信链路设备,即可轻易获得集群间相对位置关系,可实现紧密集群时的成员间快速相对定位,且空间环境纯净,设备简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435615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58387.1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自由度柔性触觉感知阵列,其中每一感应单元包括:第一介电层位于第二介电层上;第一感应部,所述第一感应部包括:第一悬浮电极组,其设置在第一介电层上;第一感应电极组,其设置在第二介电层中且远离第一介电层的一面;第二感应部,第二感应部包括:第二悬浮电极组,其设置在第一介电层上;第二感应电极组,其设置在第二介电层中且远离第一介电层的一面;第一感应电极组与第二感应电极组平行设置;第一感应电极组用于检测第一方向的切向力,第二感应电极组用于检测第二方向的切向力。本发明能够对三自由度触觉力的高精度柔性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22618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19182.2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IPC: B05C1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圆形截面管梁的光纤应变传感器铺设定位装置,其包含:两个端固定底座,其分别设置在圆形截面管梁的两端;两个卡盘,其分别固定在每个端固定底座上,用于固定圆形截面管梁;所述每个端固定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光纤夹具,用于固定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端部;至少一个托架,其套设在圆形截面管梁上,且位于两个端固定底座之间,用于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定位;所述光纤应变传感器通过一端的光纤夹具穿过托架与另一端的光纤夹具连接,使所述光纤应变传感器沿圆形截面管梁的轴向铺设于圆形截面管梁的外表面。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定位精确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