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法挤压膨化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16631B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10305041.2

    申请日:2012-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法挤压膨化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火麻籽脱壳,粉碎后喷上2mol/L的硫酸,喷硫酸量为脱壳后火麻籽重量的2-5%;将经过酸处理的脱壳火麻籽用挤压膨化机进行挤压膨化得到膨化产物,所述挤压膨化机模孔的孔径为19mm,螺杆转速为103r/min,套筒温度88℃,真空度-0.053MPa,酸处理后的脱壳火麻籽含水率为14.3%;将膨化产物粉碎后与水混合得到混合液,膨化产物与水重量比为1:(4-8);向混合液中加入酶进行酶解得到酶解液,酶解温度为40—65℃,酶解时间为2—4h,加酶量为混合液重量的1—3%,酶解PH为7—12;灭酶后将酶解液离心分离,即得火麻籽油脂。本发明方法具有得油率高、油脂品质好的特点。

    一种复合改性制备高效蛋白乳化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6053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47062.5

    申请日:2012-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改性制备高效蛋白乳化剂的方法属于大豆蛋白加工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大豆分离蛋白加入到磷酸盐缓冲液中,配制成蛋白溶液;(2)将蛋白溶液进行超声处理;(3)将葡萄糖加入到超声处理后的蛋白溶液水浴加热,进行糖基化反应得到反应液;(4)将反应液真空干燥后获得高效蛋白乳化剂;本发明方法利用超声-糖基化复合改性大豆分离蛋白蛋白制备高效蛋白乳化剂,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安全、改性的蛋白乳化活性高,有利于分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一种从纳豆中提取微生物生产纳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99600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010508851.9

    申请日:2010-10-18

    Abstract: 一种从纳豆中提取微生物生产纳豆的方法,本发明涉及采用分离纯化的方法提取生产纳豆的纳豆芽孢杆菌,将分离纯化后的该菌接入蒸煮大豆中发酵生产纳豆,在此过程中确定生产纳豆的最佳生产工艺:用3倍的清水浸泡大豆12h,沥水后,在121℃条件下蒸煮30min;随即,将从纳豆中提取出的纳豆芽孢杆菌接入到蒸煮大豆中;最后,对影响纳豆生产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后熟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最优工艺条件: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h、后熟时间24h。此时,蛋白质含量为19.34%较常规方法生产的纳豆平均提高1%,得到纳豆的口味佳,营养丰富。

    一种两段式脱臭塔降低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93779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41072.9

    申请日:2010-11-12

    Abstract: 一种两段式脱臭塔降低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脱色大豆油为原料,选择外加热式汽提蒸馏脱臭塔,采用两段式脱臭工艺,使酮类、醛类等具有较高蒸汽压的物质大部分在上段板式塔中脱除,然后在极限真空状态下对油脂进行加热至高温,使高沸点的脂肪酸、烃类在下段板式塔中脱除;与传统的板式脱臭塔相比,本发明减少了油脂在没有达到极限真空条件下的受热时间,降低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并且减少了反式异构体的形成,提高了成品油的质量,成品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控制在1.0%以下。

    一种用饱和蒸汽脱除大豆毛油中非水化磷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2597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508881.X

    申请日:2010-10-18

    Abstract: 本发明是将饱和蒸汽通入水化脱胶油中,进行油脂脱胶的方法。通过加热将H2O由液态变为气态,破坏H2O分子间的氢键,使H原子核裸露在外,具有类似质子的作用具有极高的能量,攻击非水化磷脂中的金属离子,使磷脂酸与二价金属离子解离,同时由于冷凝作用,使水由气态又变成液态,生成的α-磷脂酸可通过水化脱胶的方法除去。蒸汽法脱除非水化磷脂采取如下步骤,将水化脱胶油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加热,通入一定量的饱和蒸汽,进行非水化脱胶,脱胶后磷含量为17.9mg/kg。与其它方法相比,蒸汽脱胶未添加任何化学试剂,没有残留问题。

    一种用超临界CO2为溶解剂氢化大豆磷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23530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710144518.2

    申请日:2007-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一种用超临界CO2为溶解剂氢化大豆磷脂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大豆磷脂加氢的反应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氢化方法中易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反式脂肪酸脂的问题,以及残留有害溶剂的弊端。本发明的步骤如下:将磷脂样品放入到釜中并加一定量的催化剂和磁珠,之后试漏;向釜中充入CO2达到超临界状态后再通入H2直至12~14MPa;加热升温,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物溶解,经离心分离和旋转蒸发后得到产品。本发明采用了超临界流体CO2为溶剂进行加氢反应,由于H2能与超临界CO2流体混溶,减弱了从气相到超临界相的传质阻力,使氢化后的磷脂氢化稳定性得以提高,改善其性质,拓宽其应用领域。在整个氢化过程中没有有害溶剂加入,从而避免了有害溶剂残留的问题。

    一种改性乳清蛋白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70822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41612.7

    申请日:2013-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76

    Abstract: 一种改性乳清蛋白粉的制备方法属于牛乳蛋白加工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乳清蛋白溶于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乳清蛋白溶液;(2)往蛋白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琥珀酸酐进行琥珀酰化;(3)将琥珀酰化的蛋白溶液调节pH至碱性,然后对其进行微波处理;(4)将微波处理后的蛋白溶液调节pH至酸性,搅拌一段时间后离心分离,取沉淀部分;(5)将沉淀部分真空干燥即得改性的乳清蛋白粉;本发明方法利用微波辅助琥珀酰化改性乳清蛋白提高其凝胶性,制备一种具有高凝胶性的乳清蛋白粉,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安全、快捷,改性的蛋白凝胶性高,有利于乳清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一种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制备高效乳化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40169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501925.5

    申请日:2012-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制备高效乳化剂的方法属于大豆蛋白加工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从脱脂豆粉中提取大豆分离蛋白;(2)将步骤(1)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入到磷酸盐缓冲液中,配制成蛋白溶液;(3)向蛋白溶液中加入大豆卵磷脂,搅拌,得到混合溶液;(4)将混合溶液进行高压均质;(5)均质后的混合溶液真空干燥即获得高效乳化剂;本发明方法利用磷脂结合高压均质技术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制备高效乳化剂,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安全、所得乳化剂乳化活性高,稳定性好。

    一种从高湿挤压米糠渣中制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2271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10081460.8

    申请日:2011-04-0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从高湿挤压米糠渣中制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米糠渣进行高湿挤压后,经纤维素酶水解,再用中性蛋白酶以及无水乙醇处理,可得到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目前制备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酸法、碱法、酶法、发酵法、机械法和结合法等,其原料均为未经高湿挤压处理的米糠渣。其中酶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可溶性膳食纤维产率略高,但是就其占总膳食纤维含量的比例来说其产率不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使米糠渣中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向可溶性膳食纤维转化,提高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及产率,成本低,促进了废物利用,而且不添加酸碱等化学成分,安全健康,应用范围广泛。

    一种包埋-交联磷脂酶A1聚集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37256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290426.1

    申请日:2011-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化磷脂酶A1的方法,在交联酶聚集体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先将游离磷脂酶A1制成交联酶聚集体,再将得到交联酶聚集体进行包埋,得到固定化磷脂酶A1。研究了酶液浓度、沉淀剂饱和度、沉淀pH、沉淀时间、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海藻酸钠浓度和钙离子浓度等不同固定化条件对磷脂酶固定化效率和催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膜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讨论。通过固定化酶膜的SEM图像进一步解释利用包埋-交联聚集体的方法固定化磷脂酶的优势。根据本包埋-交联酶聚集体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优异等特性固定化磷脂酶,提高了酶在反应体系中的活性和稳定性,调节和控制酶的活性与选择性,从而有利于酶的回收和保持较高的酶活回收率,最终得到的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80.2%,重复使用7次相对酶活力保留在65%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