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41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62671.7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8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梁单元扩展的管路系统实体单元节点位移响应评估方法,包括:获取梁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基于梁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求取管路系统梁单元在外激励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求解梁单元和与其共截面的实体单元之间的位移约束关系,并基于所述位移约束关系对所述位移响应进行扩展;将管路系统实体单元节点的位移响应与预设的合理位移响应区间做对比,基于对比结果给出位移响应评估结果,在合理预设的合理位移响应区间内则管路系统结构合理,否则结构不合理。本发明基于梁单元的节点位移响应扩展得到实体单元节点的位移响应,运动方程的矩阵维度低计算效率高,能够实现对管路系统设计合理性的快速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23475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696407.7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管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复杂管型和减振耐压功能的缠绕纤维/金属/粘弹性材料混杂的管路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复杂管型和减振耐压功能的缠绕纤维/金属/粘弹性材料混杂的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卡套弯头,多个管体通过多种形状的卡套弯头连接组成复杂管型的管路;所述管体由缠绕纤维增强结构、金属保护层及粘弹性材料阻尼结构混杂构成。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复杂管型和减振耐压功能的缠绕纤维/金属/粘弹性材料混杂的管路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航发管路所需要的强度和减振特性,同时也满足轻量化要求和对管路空间复杂形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18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34129.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层力学性能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湿热、盐雾、鸟撞及旋转因素的航发叶片防护涂层综合力学性能试验机及试验方法。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基座、弹体储存发射装置、叶片‑轮盘旋转装置、真空密闭结构和湿热盐雾环境模拟装置,所述弹体储存发射装置、叶片‑轮盘旋转装置、真空密闭结构和湿热盐雾环境模拟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弹体储存发射装置用于向叶片投射弹体来模拟鸟撞叶片状态;所述叶片‑轮盘旋转装置用于模拟叶片高速旋转状态;所述真空密闭结构用于提供真空状态;所述湿热盐雾环境模拟装置用于模拟湿热、盐雾环境对叶片进行腐蚀、氧化状态。本发明能够完成航发叶片防护涂层的综合力学性能试验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00736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46569.7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层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雾化沉积的复合材料圆柱壳表面功能梯度涂层成型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雾化沉积的复合材料圆柱壳表面功能梯度涂层成型机,包括主体框架、多喷头混合雾化模块、涂层厚度测量模块、烘干模块和圆柱壳旋转移动模块,所述主体框架的右部为喷涂功能区、左部为烘干功能区,多喷头混合雾化模块及涂层厚度测量模块设置于喷涂功能区的顶部,烘干模块设置于烘干功能区的顶部,圆柱壳旋转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雾化沉积的复合材料圆柱壳表面功能梯度涂层成型机,能够实现对于涂层厚度的精准把控,还能避免由人工喷涂操作对于涂层质量造成的瑕疵。
-
公开(公告)号:CN11492303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756205.7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F16L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属于航空发动机管路用卡箍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装配、高阻尼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用卡箍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本发明所述卡箍包括嵌入式扇形高阻尼块、自装配上卡箍带、自装配下卡箍带、装配机构和锁紧装置,自装配上卡箍带和自装配下卡箍带上设有格栅区域,嵌入式扇形高阻尼块从箍带的侧面装入箍带内部,一旦装入,就会嵌入到箍带的扇形格栅区域中,因其承受的是管路的径向约束力,扇形区域可有效避免阻尼卡在安装过程中的掉落问题。另外,本发明提出了多个扇形格栅可有效增强箍带的刚度,两个箍带均设计了引导槽,解决了传统卡箍定位不精准,箍带之间相互错动,且安装有偏差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6324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95757.7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纤维编织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卡箍的碳纤维毡垫编织和挤压一体化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航空发动机卡箍的碳纤维毡垫编织和挤压一体化成型机,包括编织机模块、挤压成型剪裁模块和底座,编织机模块和挤压成型剪裁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编织机模块用于碳纤维毡垫的编织,挤压成型剪裁模块用于碳纤维毡垫的挤压成型及剪裁。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航空发动机卡箍的碳纤维毡垫编织和挤压一体化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实现碳纤维丝的输送与二维自动化编织,并能实现碳纤维布挤压、成型与剪裁的一体化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337482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74953.6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东北大学
IPC: F16F15/06 , F16F15/04 , F16F15/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变刚度变阻尼卡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航空发动机变刚度变阻尼卡箍支架,包括架体、盖板、螺钉和变刚度变阻尼材料填充块,所述架体和盖板为L形结构,所述架体设有沿其中心线对称分布的多个腔室,变刚度变阻尼材料填充块过度配合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架体安装在一起且将变刚度变阻尼材料填充块封堵在所述架体内。本发明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变刚度变阻尼卡箍支架,在低振情况下,卡箍支架为低刚度小阻尼状态,在振动加大时,卡箍支架刚度及阻尼变大,达到降低卡箍支架本身及其连接的航空发动机卡箍、管路振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57580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0457971.7
申请日:2018-05-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大型养鸡场的肉鸡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养殖系统,包括鸡笼、保温外壳、通风排气装置以及支架,其中鸡笼安装于保温外壳中,保温外壳安装于支架上;保温外壳顶部及支架上设有排气装置;所述鸡笼采用层状结构,层间具有隔板,每层为由多个鸡笼合围而成的空心圆饼状,多层鸡笼叠放成一空心筒,空心筒筒壁厚度即为一个鸡笼的厚度;每个鸡笼内均设有喂食槽,排水槽,消毒喷头,冲水喷头以及喷雾喷头;层间隔板上放置振动装置和监控摄像头。本发明全自动运转,实现了全自动化地对肉鸡进行抓捕、传输、分配、喂食、清扫、采光、排便、杀毒、增湿、通风、监控、加热保温的一体化,减轻了大型肉鸡饲养场饲养全过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08617547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10457964.7
申请日:2018-05-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A01K4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型养鸡场的肉鸡分离养殖的抓鸡分配装置及方法,包括:肉鸡捕捉单元、肉鸡识别单元、重量检测单元以及分类入笼单元,其中肉鸡捕捉单元通过输入传送带与重量检测单元相连,重量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分类入笼单元相连,分类入笼单元的输出端对应不同的鸡笼;肉鸡识别单元安装于肉鸡捕捉单元前端;所述肉鸡捕捉单元具有两个并行设置的转轮,两个转轮分别与各自的转轮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旋转方向相反,并向肉鸡捕捉单元里侧旋转;各转轮外周上设有多个弹性棒;转轮间距为可通过一只鸡的距离。本发明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大型牧场捕鸡并进行分类进入鸡笼的连续过程,避免了活动的轮子等机构对肉鸡造成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178127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579446.X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李晖 , 赵亚卿 , 王子恒 , 崔晶 , 李则霖 , 王东升 , 刘洋 , 任旭辉 , 王文煜 , 吕海宇 , 许卓 , 姜世杰 , 孙伟 , 马辉 , 李鹤 , 韩清凯 , 闻邦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性能一体化测试仪及测试方法,测试仪包括混响箱、消声箱及上下箱体支撑连接台体、小号角、大功率高音号角及前置功率放大器和纯后级功率放大器、可伸缩式支撑框架、蛇形可伸缩细管、激光位移传感器、多个声压传感器,本发明可同时满足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性能的一体化测试需求,测试指标全面,且具有高效、可移动的优点,便于在现场进行测试,客观评价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