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574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92352.4

    申请日:2025-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结构,其包括竖向设置的发电机和均匀设置在发电机周向上的若干叶片,发电机的转子端同轴连接有平板连接法兰,平板连接法兰的上端依次同轴连接有法兰转轴和低于叶片上部的第一角度连接法兰;平板连接法兰通过若干水平支撑杆分别与若干叶片的中部连接,第一角度连接法兰通过若干第一角度支撑杆分别与若干叶片的上部连接,相邻两叶片的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抗扭转支撑杆。本发明可降低风轮整体重心,使风轮整体重心更接近塔筒连接端面,以有效缩短振动载荷对塔筒的作用力臂长度,这显著削弱了因风轮质量不平衡而引发动态载荷向塔筒的传递效应,进而抑制因气动激励和机械振动耦合作用而引发的塔筒振动响应。

    一种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防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227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17174.5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防雷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防雷系统适用性有限,难以满足H型、FH型、FX型等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使用需求,不能有效保护发电机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防雷系统,包括避雷针、上导电机构、中导电机构、下导电机构和接地导电网;避雷针安装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塔杆上;上导电机构套设于避雷针的外部,并与避雷针相连接;下导电机构连接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塔筒上;中导电机构连接在上导电机构和下导电机构之间;下导电机构与塔筒内部的导电杆相连接,导电杆连接至接地导电网;本发明可以有效保护发电机,避免发电机遭受雷击造成损坏,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便于制造,实用性强,有利于推广。

    一种用于风电机组监控塔筒螺栓松动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635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454150.6

    申请日:2021-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机组监控塔筒螺栓松动的系统及方法,属于风电机组装置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可固定装配在螺栓上的检测机构,以及用于检测螺栓松动的光源和用于光束感应的光感应装置,该检测机构设置有用于光束通过的测量孔,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可通过测量孔;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螺栓紧靠维运人员定期维护,不能及时有效发现风电塔筒螺栓松动的问题,由于塔筒为多段结构,而为了高效的实现对区域螺栓松动检测,利用该检测系统来实现对于每段连接的片区螺栓统一管理,从而避免了风电机组在日常运作中出现松动不能及时发现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维护效率以及风电机组的安全性能。

    一种用于制氢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242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05976.3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氢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风力发电机组的实时参数,判断风力发电机组是否处于限功率运行状态;若是,则保持网侧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不变,并计算出制氢电解槽额定运行时风力发电机组的桨距角目标值,否则分别计算风力发电收益和制氢收益;判断风力发电收益是否大于制氢收益;若是,则制氢电解槽以最小功率运行,风力发电机组的桨距角目标值为最优桨距角,否则网侧逆变器以最小功率输出,并计算出制氢电解槽额定运行时风力发电机组的桨距角目标值。本发明根据风力发电机组实时状态,来动态调整风力发电机组的桨距角目标值,以保证制氢电解槽连续运行,并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从而提高风电制氢系统的收益。

    一种可避免干涉行星轮的行星架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679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589686.8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避免干涉行星轮的行星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风电机组中变速箱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形成用于装配行星轮的容腔的前侧板以及后侧板,所述前侧板以及后侧板的外圆侧壁设置有齿环以用于与行星轮匹配,所述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前侧板或/和后侧板与支撑柱连接处开设有弧形的凹槽;本发明在传统结构为加强行星架强度采用倒角的设计基础上,采用挖槽的方式一方面实现倒角保证行星架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挖槽的方式解决行星架与行星轮干涉的问题,通过该方式的设计,有效的将倒角的效果最大化,保证整个结构的强度,还保证了充足的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