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5691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1911225042.4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B23D79/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和光学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棱/侧边切削工装,包括底座、支撑件及紧固组件。支撑件固定在底座顶面,支撑件的至少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与顶面的夹角为直角,第二安装面与顶面的夹角为钝角或锐角。紧固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安装面或者第二安装面,以将待切削元件固定在第一安装面或者第二安装面,并且使固定在第一安装面的待切削元件与底座顶面垂直,使固定在第二安装面的待切削元件与底座顶面呈锐角或钝角。该工装能够对安装在第一安装面上的待切削元件进行侧边切削,对安装在第二安装面上的待切削元件进行侧棱切削。在加工侧边和侧棱转换时,不需要重新调节工装角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575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10072.4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L1/2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介质材料薄膜应力的确定和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对介质材料薄膜进行椭偏测量,得到测量数据色散光谱;基于预先构建的模拟模型,生成模拟数据色散光谱,其中,模拟模型用于表征介质材料薄膜的光学常数;根据测量数据色散光谱和模拟数据的迭代和拟合,提取介质材料薄膜的吸收色散光谱,确定介质材料薄膜光学/吸收禁带宽度;根据介质材料薄膜光学/吸收禁带宽度相对于本征禁带宽度的变化,确定和评估介质材料薄膜的应力。本申请通过介质材料薄膜禁带宽度的变化,确定和评估介质材料薄膜的应力,实现了对介质材料薄膜应力的便捷、快速和批量的确定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97324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1910161067.6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子口径抛光夹具,涉及精密加工领域。该夹具包括二维调平台、支撑板、多个弧形延拓挡板以及定位挡块。其中,支撑板设置于二维调平台,用于放置光学元件,多个弧形延拓挡板紧挨支撑板的外侧壁设置,且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便于光学元件进行抛光作业的容腔;定位挡块设置于二维调平台,且穿过弧形延拓挡板伸向支撑板,用于定位并抵紧对应位置上的支撑板。通过弧形延拓挡块扩展抛光工具加工区域,使抛光工具可移动出元件遍历元件整个表面,从而抑制边缘加工时抛光力的畸变。且通过二维调平台进行元件表面精密调平,减小装夹对刀误差,提升元件表面材料去除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332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1811476382.X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B24B13/005 , B24B13/00 , B24B37/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小口径光学元件的装夹装置及其方法。小口径光学元件的装夹装置,包括基板、陶瓷环、之形连接板、挡块、调节螺钉、陪抛片和分离器,所述陪抛片的数量与元件的侧面数量相匹配;所述挡块的数量与所述陪抛片的数量一致;所述陪抛片平放在基板上;所述挡块侧面设置有调节螺钉,用于固定陪抛片与元件的相对位置;所述陶瓷环和分离器通过之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分离器的中心开孔,用以放置所述挡块。本发明通过陪抛片将元件紧密联合,可以实现小口径元件的快速装夹,能够适应不同外形及尺寸的元件,稳定性好,改善了小口径元件加工精度控制难、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5514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910204249.7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球面光学元件中频波纹误差的在位检测装置,该装置搭载在磨削机床上,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磨削机床的工作台上,通过调节倾角调节装置使平面标准镜沿待测轮廓的倾斜角度等于待测轮廓的弦倾角,位移传感器一从待测轮廓的起始点运动至终止点,同时位移传感器二从平面标准镜的起始端运动至终端,将两位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输送至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得到待测轮廓的全频段误差,去除待测轮廓的非球面理论形貌、低频形状误差和高频粗糙度误差,得到中频波纹误差。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在原有加工成形磨削机床上的在位检测,无需购置专用高精密测量仪器,也无需拆装元件,节约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29017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1453340.6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B24B13/00 , B24B49/12 , B24B27/02 , B24B13/005 , B24B4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磨削加工非接触式精密对刀方法,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固定光学元件的同时,在元件的旁边不影响加工的位置固定一块油石;然后使用砂轮在元件表面磨削凹坑,将激光传感器固定在机床主轴上,测量凹坑最低点在第一坐标系中的坐标,由此计算得到测头光点和砂轮最低点之间的偏移距离;并进一步获取非球面光学元件位置并建立元件‑砂轮空间位置关系。本发明砂轮和元件没有直接接触,保证了元件表面的质量,并且对刀精度达到微米级别,提高了非球面的加工精度,避免后续停机检测进行误差修整而造成的工时增加,提高了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5752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09500.8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由曲面镀膜装夹装备,涉及真空镀膜试镀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位于上方可以转动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方设置有驱动安装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安装架下方按阵列均布有间距可调整的工装单元,每个工装单元均包括高度可以调节的支撑和设置在支撑末端用于安装试镀元件离散单元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上设置有能够调整试镀元件离散单元面向镀膜蒸发源角度且无阴影效应的角度调节机构。本发明能够模拟各种复杂曲面;另外多个试镀元件离散单元通过安阵列布置的工装单元能够模拟大口径复杂曲面的形状,且工装单元上在调节角度过程中,没有遮挡试镀元件离散单元的结构,避免了蒸发料受遮挡造成“阴影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291631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0083443.1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板元件的低应变上盘装置及其方法。薄板元件的低应变上盘装置,移动溜板设置在第四导轨的丝杆上,出胶阀安装在移动溜板上,通过第三电机带动丝杆旋转使移动溜板沿着第四导轨在Z方向上下移动,第四导轨还设置在第三导轨的丝杆上,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丝杆旋转使第四导轨沿着第三导轨在Y方向移动,第三导轨设置在第一导轨的丝杆上和第二导轨上,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丝杆旋转使第三导轨沿着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在X方向移动。本发明通过多点柔性支撑构建元件‑胶点‑背板三位一体的半刚性系统,将弱刚性的薄板元件的抛光转换为刚性元件的加工,可有效抑制元件加工过程中的装夹变形,在保证加工效率的同时提高面形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8303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534615.2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杯型圆弧砂轮高效精密在位修整方法和装置,实现杯型圆弧砂轮高效精密在位修形和修锐,将三轴联动数控机床和单回转轴砂轮修整器有机结合起来用于杯型圆弧砂轮修整,通过机床数控系统控制机床X直线轴和Z直线轴进行圆弧包络插补,可实现杯型砂轮任意包角圆弧的高效高精度在位修整,同时控制Y直线轴匀速进给运动,可保证平面修整砂轮圆周面的平整性,避免杯型圆弧砂轮在平面修整砂轮正上方修整时去除量急剧增大,保证了杯型圆弧砂轮的修整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04141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911268270.X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大口径反射镜镀膜面形精度的方法,采用了镀膜过程基片面形和高低折射率膜层的综合控制方法:镀膜前针对基片在镀膜过程的形变,采用基片预先翻面退火的方法控制抵消镀膜过程中的基片面形受热引起的变化;采用调节充氧量结合离子辅助沉积的方法控制反射镜中膜层的残余应力,使各膜层的残余应力基本接近零应力。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大口径反射镜镀膜面形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面形精度高,简单易行,使用范围广,适用不同膜层以及基底组合的反射镜面形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