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4817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1439051.5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快速加热充电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动车辆;本方案利用初始时刻的电池温度、SOC和电池的充电MAP来确定差异化的最优温度阈值的逻辑,以及加热充电退出阈值的计算方法,其包含了在线或离线加热充电温度寻优模型的建立、PTC特性等仿真关键参数的辨识获取方法;本方案可以有效改善低温下电池充电倍率低的问题,同时在加热过程中采用电流补偿策略,在电池具备充电能力后即可进入到加热充电阶段,并可将其5~10℃的阈值降低至‑20℃,基于充电初始时刻的离线计算或在线估算来制定不同初始温度、SOC的最优退出温度,从而缩短了加热时间,降低了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3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93827.9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仿真模型的降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搭建初始空调系统闭路物理仿真循环模型;确定用于充入到初始空调系统闭路物理仿真循环模型中的空调系统物理仿真模型中的冷却液的充注量;确定空调系统物理仿真模型中的膨胀阀的目标开度;将充注量赋值给空调系统物理仿真模型,将目标开度赋值给膨胀阀,得到最终的空调系统闭路物理仿真循环模型;将空调系统闭路物理仿真循环模型中的空调系统物理仿真模型降阶为空调系统数学仿真模型;其中,空调系统数学仿真模型的输入为压缩机转速、冷凝器进风速度、冷却液流量以及冷却液温度,输出为蒸发器冷却功率。通过该方法,提高汽车空调系统仿真模型的运行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709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77923.1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33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冷却策略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电池系统模型构建模块构建目标电池的电池系统模型;所述热量计算模块基于所述电池系统模型计算所述目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产热量和散热量;所述电芯温度计算模块基于所述产热量和所述散热量计算所述目标电池的电芯温度变化量;所述热量计算模块基于所述电芯温度变化量对所述目标电池的电芯冷却策略进行优化。采用上述方法,以通过对电池进行冷却确保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整车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3722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09444.9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及电价的电池组保温充电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电池降温MAP图,记录充电及用车时间,并设定电芯目标温度。通过设定被动保温与主动加热阶段的不同电芯温度阈值,结合电池降温特性和目标加热功率,确定各阶段持续时间。随后,基于停车充电时间、用车时间等因素,计算充电开始时间,并利用动态规划算法确定充电电流。通过计算不同目标温度下的代价函数,选择最优的保温与加热温度目标,以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充电策略。本申请能够兼顾温均性的且最低成本的保温充电过程,在降低充电成本的同时避免因为电池温度过低或温度均匀性差影响充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813009.X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92 , G01R31/389 , G01R31/367 , G01N21/31 , G01N21/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热失控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样本电池的性能参数信息以及样本电池的光谱气体分析数据,建立各样本电池的化学计量模型,化学计量模型用于表征样本电池的性能参数和气体组分之间的关系,对各化学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各样本电池的目标气体参数信息,并基于随机森林分类器根据目标气体参数信息建立电池热失控检测模型,基于电池热失控检测模型、根据待检测电池的气体参数信息进行检测,得到待检测电池的热失控检测结果。可以提高对热失控气体的精准识别和检测,并且本申请的方法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电路,因此具有成本低、实用性强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97905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778672.0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N21/2343 , H04N21/233 , H04N21/439 , H04N21/4402 , H04N7/18 , H04L65/60 , H04L67/1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诊断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送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通过双视点采集设备采集第一诊断现场的待传输视频;将待传输视频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将所述待传输视频传输至第二诊断现场的第二播放设备;采集所述第一诊断现场的语音;将所述语音上传到所述云端服务器,以使所述云端服务器将所述语音传输至所述第二诊断现场的第二音视频交互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93705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08239.X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457 , H01M50/431 , H01M50/489 , H01M50/403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所述复合电池隔膜包括基膜,以及分别负载于所述基膜的两侧的硅改性层和锂改性层;所述硅改性层中包括碳化硅、二氧化硅或氮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改性层中包括铁酸锂、镍酸锂、锰酸锂、钴酸锂或铜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基改性层,能够有效地增强隔膜的机械强度,而锂基改性层能够起到补锂效果;本发明的复合隔膜能够提高电池的首周库伦效率,具有优秀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能够稳定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制备工艺简单便捷,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7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09010.8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49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箱体、汽车及支撑机构的设计方法。电池箱体包括电池模组和箱体;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芯,单体电芯的底部设置有防爆阀;箱体包括边梁、密封板、底护板以及两个隔梁;每个隔梁的两端连接边梁,电池模组设置在两个隔梁之间;密封板连接两个隔梁,以承托电池模组,密封板设置有与多个防爆阀对应的多个通孔;底护板连接边梁,以与密封板、边梁和两个隔梁形成第一容纳腔;密封板与电池模组密封,以与边梁和两个隔梁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能够容纳浸没液。本申请的电池箱体、汽车及支撑机构的设计方法,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浸没式冷却,冷却流体会对高温喷发物以及温度采样装置造成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224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28342.0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S1/66 , B60S3/04 , B60L53/80 , B60K1/04 , B08B7/00 , B08B7/02 , B08B7/04 , G06F30/27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仿真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车内除冰装置可以针对性将粘连在电池和底盘的冰块熔化掉,具有针对性强和融冰效率高的优势,而在车辆达到换电站内之后,通过换电站除冰装置可以通过击穿功能来有效去除附着在电池和底盘上面积较大的冰块,并可以将换电站内产生的热风导流至需要除冰的位置,以对电池和底盘上的冰块吹热风,从而将剩余的残冰有效去除,因此该除冰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了除冰效果和效率,同时避免因人员在车辆底部除冰时若电池突然脱落导致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48016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1130408.1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 G01R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许用压差的计算方法,所述动力电池许用压差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动力电池的基本数据;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基本数据计算动力电池的许用SOC差值;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许用SOC差值在预设SOC‑OCV表中查表,获取相对应的许用压差。本申请提供的动力电池许用压差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动力电池存储时长、SOC使用下限、BMS对SOC的计算精度及SOC跳变追赶策略等多重因素,使得动力电池许用压差的计算更加标准,动力电池的下线检测更为规范,解决目前许用压差无计算方法的问题;且通过判断计算后的许用压差是否规范进而解决因压差问题影响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功率性能和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