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喷射系统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7285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80399.3

    申请日:2024-06-1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气喷射系统的冷却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氢气喷射系统的喷嘴温度;根据喷嘴温度确定冷却件中冷却介质的目标循环流速和目标温度;根据目标循环流速和目标温度将冷却介质输送至冷却件,以通过冷却件对喷嘴进行降温。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喷嘴冷却效果差,在温度较高时容易降低燃烧可靠性,从而降低使用寿命等问题,通过在喷出处集成冷却件和温度传感器,能够根据喷嘴的实时温度控制冷却件对其进行降温,从而提高喷嘴的冷却效果。

    排气歧管结构、发动机和加热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0415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30876.2

    申请日:2023-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歧管结构、发动机和加热控制方法,排气歧管结构包括排气歧管本体,所述排气歧管本体的一端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通;歧管水套,所述歧管水套包覆在所述排气歧管本体上,所述歧管水套具有中空的流道,所述歧管水套上具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歧管水套中,能够对所述歧管水套中的冷却液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歧管水套的所述出水口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加热器电连接;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能够保证排气歧管冷却效果的同时,保证尾气处理的效率,保证排放的尾气达标。

    一种发动机模型的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5956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767384.9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模型的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车辆数字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内安装有建模软件和辅助软件,建模软件和辅助软件互相耦合;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基于辅助软件输入的至少一个目标模型的模型信息,其中,目标模型为发动机模型或者发动机模型中的组件模型,模型信息包括模型标识和模型参数;分别根据每个目标模型的模型标识,在辅助软件的数据库中确定每个目标模型对应的模型代码;控制建模软件根据目标模型的模型参数运行目标模型对应的模型代码,以构建发动机模型。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发动机模型的自动化构建,提高建模效率,同时保证发动机模型的准确度。

    发动机轮系防护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63574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74202.4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轮系防护罩及具有其的车辆,发动机轮系防护罩包括:驱动部,驱动部具有输出轴;第一遮挡扇叶与输出轴连接;第二遮挡扇叶为多个,多个第二遮挡扇叶与输出轴可转动地连接,多个第二遮挡扇叶中的一个与第一遮挡扇叶连接,第一遮挡扇叶和多个第二遮挡扇叶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遮挡扇叶与多个第二遮挡扇叶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遮挡扇叶与至少部分的第二遮挡扇叶顺序展开以形成防护扇面,第一遮挡扇叶与多个第二遮挡扇叶位于折叠位置时,第一遮挡扇叶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与多个第二遮挡扇叶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的投影均重合。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轮系易打滑的问题。

    氢气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介质及程序

    公开(公告)号:CN11893427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94395.3

    申请日:2024-08-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气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介质及程序,其中,系统包括:设置于供氢管路内的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其中,第一截止阀设置于储氢设备之后,第二截止阀设置于第一截止阀之后和发动机之前;设置于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之间的真空泵,用于将供氢管路内的氢气富集于第二截止阀前的管路内;设置于供氢管路上的氢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供氢系统内氢气浓度;控制器,用于在发动机停机后控制第一截止阀关闭,根据氢气浓度控制真空泵工作,直到满足第一停止条件时,控制真空泵停止工作和第二截止阀关闭。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发动机长期停机时,供氢管路中的氢气容易泄露到气缸内,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

    发动机及冷却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692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63657.7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冷却系统,发动机包括: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均设于发动机的气缸盖内,第一冷却水套和第二冷却水套连通,且第一冷却水套具有与发动机的预燃室对应设置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水套具有与发动机的预燃室对应设置的第二冷却部,其中,第一冷却部环绕预燃室的上部,第二冷却部环绕预燃室的下部,第三冷却水套设于发动机的气缸体内,第三冷却水套具有内层水套、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均与内层水套连通,且进水流道与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均连通,出水流道与第二冷却水套连通。能够强化对预燃室的局部冷却能力,有利于提高预燃室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供氢系统的润滑装置、方法、发动机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43250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56583.6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氢系统的润滑装置、方法、发动机及车辆,该装置包括:开关组件、供油组件和润滑组件,开关组件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开关组件在发动机运行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处于开启状态,并在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处于关闭状态;供油组件用于在开关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根据当前需求润滑油量提供润滑油;润滑组件利用润滑油对目标薄弱区和/或待润滑气道进行润滑。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润滑方式布置难度大、精确度低等问题,实现了对供油间隔和供油量的主动调节,供油量更精确且油耗低,能够对喷嘴长期可持续供油。

    供氢系统的润滑装置、方法、发动机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43250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756583.6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氢系统的润滑装置、方法、发动机及车辆,该装置包括:开关组件、供油组件和润滑组件,开关组件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开关组件在发动机运行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处于开启状态,并在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处于关闭状态;供油组件用于在开关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根据当前需求润滑油量提供润滑油;润滑组件利用润滑油对目标薄弱区和/或待润滑气道进行润滑。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润滑方式布置难度大、精确度低等问题,实现了对供油间隔和供油量的主动调节,供油量更精确且油耗低,能够对喷嘴长期可持续供油。

    机油收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624135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530583.8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油收集装置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机油收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机油收集系统包括机油收集装置,机油收集装置包括:机油收集管,机油收集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第一端设置有驱动法兰,第二管段的第一端与第一管段的第二端连通,第二管段的第二端与油底壳内部形成的储油空间连通,第二管段与第一管段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地设置;驱动器总成,驱动器总成与第一管段连接,驱动器总成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驱动法兰连接,驱动电机可驱动第一管段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带动第二管段绕第一管段的中心轴线转动预设角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机油收集系统存在较大的机油吸空风险的问题。

    应用于车辆的张紧轮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059742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590823.9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辆的张紧轮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张紧轮组件包括:连接臂;张紧轮,张紧轮与连接臂的第一端连接,张紧轮可相对连接臂转动地设置;基座,基座与连接臂的第二端连接;惰轮总成,惰轮总成与基座连接,惰轮总成相对基座可转动地设置,惰轮总成与张紧轮位于同一侧,惰轮总成与张紧轮之间形成对传送带进行张紧的张紧空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张紧轮组件上集成惰轮总成,张紧轮组件可同时实现张紧功能和防止轮系打滑、异响等问题的功能,本方案的自动紧张轮占用空间较小,用于布置发动机轮系时可有效减少轮系布置的占用空间,使得发动机结构更紧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