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8130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528459.9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IPC: G09B2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吸模拟系统,包括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机械系统包括活塞筒、连接装置和驱动装置,活塞筒包括活塞缸和活塞,活塞沿轴向地设置于活塞缸内,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滚珠丝杆、滑台、限位器、联轴器,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滚珠丝杆,进而驱动滑台做指定运动。连接装置包含:活塞连杆、连接面板、驱动连杆、驱动面板。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计算机。控制器分别与伺服电机、计算机、温度变送器、湿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筒内压力变送器、流量测量装置双向连接。计算机适于通过软件编写控制程序、根据标准呼吸曲线建立标准呼吸模型、设置若干校准参数和计算运动补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补偿方法提升模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47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54630.6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调节贴合度的智能气囊头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头盔主体、气囊组件、气体模块和电子模块,气体模块包括气动装置、气压源、气管;电子模块包括气压控制模块、头盔状态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的气囊组件包括多个规格不一的气囊,固定在头盔主体的内部,与穿戴者的头部接触,各个气囊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连接带贴合在头盔的表面;气囊组件和气体模块相连接;气囊组件和电子模块电连接;气体模块和电子模块电连接。头盔可以通过电子模块实时检测和穿戴者头部的贴合度,并通过气囊进行调整。本发明的头盔系统能保证头盔与穿戴者紧密贴合,保证穿戴者正确佩戴头盔,防止头盔位置偏移甚至脱落,充分发挥头盔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69801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09878.9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机器人激光SLAM和视觉SLAM地图融合与拼接方法。本发明通过多机器人协同,将多台机器人布置在区域中不同位置,每台机器人通过激光SLAM和视觉SLAM分别构建局部地图,再将视觉SLAM地图转换为二维栅格地图,通过地图融合算法将激光地图和视觉地图融合,最终得到局部二维栅格地图,每台机器人通过无线通信将局部地图信息上传到中心节点。中心节点再对局部地图进行拼接,再将拼接完成之后的全局地图发送给每台机器人,在全局地图上对每台机器人做路径规划,确保区域中每个位置都可以被探索到,最终得到全局地图。本发明克服了单传感器建图的准确性低,易受环境影响等缺陷,通过地图融合得到更加精确的地图。通过多机器人协同建图克服了大范围复杂环境中建图耗时长、计算量大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8287250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099652.3
申请日:2018-02-01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IPC: G01P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P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扶梯梯级测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自动扶梯出入口的水平梯级处,通过机器视觉系统采集其运行图像。第二步,根据机器视觉系统所采集的图像,提取图像的感兴趣区域,对其进行平滑滤波、颜色空间转换等预处理后,利用阈值调节进行颜色的识别,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形态学操作去除图像的边缘噪声及其他噪声。第三步,对得到的二值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与轮廓识别,提取轮廓的水平直线,返回直线的起始或者终止端点的纵坐标。第四步,通过分析黄色区域上、下固定一条边界直线端点的纵坐标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变化周期,梯级的宽度与周期的比值即为自动扶梯梯级的运行速度。本发明具有非接触测量,检测速度快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856219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385406.5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动人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感知和驱动功能的气动人工肌肉。本发明包括纤维丝、弹性软管、圆柱套管、集丝卡箍、集丝孔、压电体、电极、感知电路、驱动电路、卡箍、气管接头;通过压电体的正压电效应,可以测量纤维丝的伸缩力,得到气动肌肉对外接负载的驱动力,同时根据电压表的实时示数,可以自感知气动肌肉的碰撞,通过压电体的逆压电效应,可以提高气动肌肉的收缩量及改变气动肌肉刚度;与市面上同型号的气动肌肉相比,该气动肌肉能能检测外部负载的驱动力,能自感知碰撞,提高气动肌肉的收缩量及改变气动肌肉刚度。本发明改进和丰富了气动肌肉性能,具有功能上的创新和扩展,值得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346129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1037231.5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IPC: B23K26/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焊缝跟踪传感器的机器人焊接运动控制方法。本发明首先设定初始焊接机器人的世界坐标系、机器人末端工具坐标系、焊枪起始点、激光三角平面参数、焊接速度和运动时间。然后根据激光焊缝跟踪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从数据点集中搜索下一控制周期时的焊枪顶端位置点。最后运用遗传算法搜索焊枪的最优姿态。本发明提出的焊接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具有焊接精度高、执行效率快、通用性好等特点,可以广泛用于各种空间未知直线或者曲线焊缝的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56233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53769.9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并联平台的智能头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头盔和连接片通过气动阻尼杆相连接,气动阻尼杆与头盔的连接点构成动平台,连接片与头盔的连接点构成静平台;气动阻尼杆与传感控制模块相连接,气动阻尼杆装有驱动器,驱动器由控制模块控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气动阻尼杆的伸长、缩短和绕静平台的转动;穿戴者戴好头盔,头部自由活动时,通过头盔上的传感器识别穿戴者的头部的运动状态,控制模块再通过驱动器控制气动阻尼杆,进而实现头盔在空间中的移动和转动。本发明能够在保证头部活动的灵活性的情况下的同时,防止因意外剧烈撞击造成脖子受伤,危及生命安全,同时还可以将头盔的重量传递至肩膀,减轻头部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1690224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24531.4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IPC: B64U10/70 , B64U10/14 , B64U20/87 , B62D57/02 , B62D21/14 , B60R11/04 , B60R11/00 , B60K7/00 , F03D17/00 , G01N29/04 , G01N29/265 , G01N21/88 , B64U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役风电叶片主梁隐患检测机器人及其检测方法。它包括四旋翼无人机、轮式移动底盘、曲面自适应相控阵超声扫查结构和相机检测系统。曲面自适应相控阵超声扫查结构包括曲面自适应单元和用于检测叶片主梁内部缺陷的相控阵超声探头,在曲面自适应单元作用下,保证相控阵超声探头在曲面上移动时保持垂直检测面,并紧贴所述检测面;相机检测系统包括无人机主体摄像头和安装在轮式移动底盘下方车体相机模块,无人机主体摄像头用于检测机器人运行方向的环境信息,车体相机模块用于检测曲面自适应相控阵超声扫查结构工作情况和叶片表面的损伤。本发明可以检测时可以自适应风电叶片的变曲率曲面,同时还能检测在役叶片主梁内外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188256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23601.3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指针式压力表自动校验仪示值读数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当下最新的图像处理技术,并结合最小二乘法等数学知识,实现了在压力表自动检定仪中压力仪表示值的自动判读。本发明减小了人工判读所带来的因试验人员经验不同及视觉误差不一致等引起的系统误差,从而提高了指针式压力表检定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3791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04404.6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B15/103 , F15B3/00 , F15B15/202 , F15B21/08 , F15B2215/30
Abstract: 一种气动肌肉及其控制系统,包括:气动肌肉本体,具有轴向的空腔,用于充/放压缩气体,以沿气动肌肉本体轴向提供拉力;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气动肌肉本体轴向的两端,以密封气动肌肉本体的空腔;第一密封件具有连通气动肌肉本体的空腔的充/放气孔;充放气装置,设置在靠近第一密封件端;充放气装置在接收到加压的触发信号后,通过充/放气孔将气动肌肉本体外部的气体加压充入气动肌肉本体的空腔;充放气装置在接收到减压的触发信号后,通过充/放气孔将气动肌肉本体内的高压气体排放至气动肌肉本体外部。实现了通过气动肌肉周围环境的气压来对气动肌肉提供高压气体,继而可以减少额外的高压气源,提高了气动肌肉应用的便携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