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5469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18278.7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力应变测试设备,包括安装台和设置于安装台上的加载模块、作动器模块。作动器模块与安装台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位置能够调整,在对测试样品进行应力应变测试时,根据加载需求调整作动器模块的数量和位置,满足任意轴的加载需求,提高了测试设备的灵活适应性,节约了应力应变测试成本。作动器模块的夹具能够固定测试样品,每一组作动器模块的夹具均与加载模块的驱动器传动相连,驱动器同时带动多组夹具滑动,实现单轴或多轴的同步加载,保证加载速度的一致性,提高加载精度。与此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力应变测试方法,利用上述的应力应变测试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638065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50617.5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崇嵩 , 孟宪明 , 吴志新 , 张赛 , 朱向雷 , 吴昊 , 任鹏飞 , 郑鑫福 , 石兴博 , 刘佳文 , 田杰斌 , 宋通 , 杨明远 , 李涛 , 李武成 , 郝剑虹 , 崔东 , 李璐瑶 , 王思博 , 许亚辉 , 徐骜 , 周洋 , 闫晓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拉伸试验装置,属于拉力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加速笼组件以及锥形夹头组件,所述加速笼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所述锥形夹头组件上下移动的移动空间;所述加速笼组件的底部设置为由上至下向内部倾斜的圆锥台通孔;所述锥形夹头组件,设置为与所述锥形通孔相对应的圆锥台形状;所述锥形夹头组件的内部具有凹槽间隙,用于夹紧样件;所述锥形夹头组件通过与所述加速笼组件的锥形台通孔结构配合放置于所述加速笼组件的内部。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速拉伸试验装置,能够消除夹具与样件间的间隙等因素产生的试验误差,并在试验过程中持续有效的锁紧样件。且在加速过程中,可以提供加速距离,保证试验速度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43353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753708.X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21/20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场地测试多目标物协同轨迹规划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场地测试中目标物的外形轮廓并标注出目标物质心点以及目标物作用点;利用目标物运行轨迹基础元素进行组合,规划目标物的目标物运行轨迹;其中,所述目标物运行轨迹基础元素包括直线元素、弧线元素、触发点、轨迹关联点和偏航角;建立局部坐标系;基于所述局部坐标系,将各目标物运行轨迹依据各目标物的轨迹关联点和偏航角与局部坐标系原点的关系进行多目标物轨迹组合并分布于局部坐标系中。本发明解决了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中多目标物运行轨迹无法有效协同导致试验效率底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891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666592.6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场地测试移动平台PID参数标定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将移动平台的期望速度、实际速度、速度误差、期望角度、实际角度、角度误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通过神经网络的训练,得到适合的PID控制参数,对移动平台进行更高精度和高鲁棒性的速度和角度控制,对神经网络中参数实时更新,不断调整合适的PID控制参数,从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移动平台的高精度和高鲁棒性的速度和角度控制,效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49182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352626.3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有限元网格自动划分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从CAE软件获取目标零部件的三维几何特征;根据所述三维几何特征的特点,确定需要清理的特征并进行清理;利用CAE软件对清理后的三维几何特征进行网格生成,得到三维网格特征;根据所述三维几何特征的分类,调整每个分类对应的三维网格特征;根据网格质量要求,对调整后的三维网格特征进行修正。本实施例实现了自动化的有限元网格划分流程,提高了网格划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9182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352626.3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有限元网格自动划分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从CAE软件获取目标零部件的三维几何特征;根据所述三维几何特征的特点,确定需要清理的特征并进行清理;利用CAE软件对清理后的三维几何特征进行网格生成,得到三维网格特征;根据所述三维几何特征的分类,调整每个分类对应的三维网格特征;根据网格质量要求,对调整后的三维网格特征进行修正。本实施例实现了自动化的有限元网格划分流程,提高了网格划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335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753708.X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21/20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场地测试多目标物协同轨迹规划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场地测试中目标物的外形轮廓并标注出目标物质心点以及目标物作用点;利用目标物运行轨迹基础元素进行组合,规划目标物的目标物运行轨迹;其中,所述目标物运行轨迹基础元素包括直线元素、弧线元素、触发点、轨迹关联点和偏航角;建立局部坐标系;基于所述局部坐标系,将各目标物运行轨迹依据各目标物的轨迹关联点和偏航角与局部坐标系原点的关系进行多目标物轨迹组合并分布于局部坐标系中。本发明解决了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中多目标物运行轨迹无法有效协同导致试验效率底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2886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904020.0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风阻系数确定方法、设备和介质,通过将目标车辆的车辆三维模型放置于立方体包围盒内,并对立方体包围盒进行递归的八叉树分割,在预设深度对应的各子立方体中,将包含几何表面的子立方体确定为目标非空体素,将不包含几何表面的子立方体确定为目标空体素,得到对应的体素特征,以将目标车辆的外造型按照八叉树结构离散,并通过法向量对离散的复杂曲面进行简化,能够保留原始三维模型的细节,进而利用风阻系数预测模型对八叉树形式的外造型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快速确定风阻系数,能够解决车辆风阻性能设计及验证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并且保证了风阻系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5293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99818.9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包括车身系统、底盘系统、电控系统,底盘系统和电控系统安装在车身系统上,电控系统通过控制底盘系统带动平板车移动;车身系统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车身板、车身骨架和下车身板,上车身板、车身骨架和下车身板形成夹层架构,夹层结构周围还设置有转角边缘连接件、长边缘连接件和短边缘连接件。本发明有益效果:平板车整体上采用扁平化设计,结构强度高,满足测试车辆从其上面碾压通过。平板车上车身板安装有连接固定装置,可以实现假车模型等测试目标物的固定,同时在测试发生碰撞时,也可以实现测试目标物与平板车快速分离,避免对测试车辆造成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7565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89301.8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天 , 魏松茂 , 于佩良 , 李佳帅 , 王子龙 , 刘全周 , 胡济民 , 闫晓晓 , 方海峰 , 姚占辉 , 王佳 , 丁振森 , 李凤阳 , 赵运通 , 杨国樑 , 王东升 , 赵明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如下:计算驾驶员需求功率;计算总需求功率;读取电池包SOC和温度相关信息;能量管理单元将总需求功率作为信号输入到小波变换算法模块;对是否满足电池驱动模式条件进行判断;当满足时,由电池包输出;当不满足时,进行小波基和小波分解级数的选取,并根据三阶小波分解和重构结构,进行功率分配。本发明利用小波变换算法,提取驾驶员需求功率中的高频成分,由动态响应较快、寿命对高频相对不敏感的动力电池输出,而驾驶员需求功率中的低频部分,由燃料电池输出,保证了燃料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源的功能需求,且降低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变化率,改善燃料电池耐久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