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框架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9794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08876.9

    申请日:2018-01-0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身框架结构,包括:纵梁,该纵梁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在车辆横向上面对前轮胎;驾驶室支架,该驾驶室支架从纵梁的比前轮胎更靠向车辆后侧的区域朝着车辆横向的外侧凸出,并且本体安装至该驾驶室支架;以及凸出部,该凸出部从驾驶室支架的在车辆横向上与纵梁分开的区域朝着前轮胎凸出。

    车身框架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97940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008876.9

    申请日:2018-01-0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身框架结构,包括:纵梁,该纵梁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在车辆横向上面对前轮胎;驾驶室支架,该驾驶室支架从纵梁的比前轮胎更靠向车辆后侧的区域朝着车辆横向的外侧凸出,并且本体安装至该驾驶室支架;以及凸出部,该凸出部从驾驶室支架的在车辆横向上与纵梁分开的区域朝着前轮胎凸出。

    具备侧面碰撞传感器的车身下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812658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280077383.1

    申请日:2012-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5 B60R21/0136 B62D21/1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车体结构的改良来实现传感的提前化的具备侧面碰撞传感器的车身下部结构。在下边梁(12)的封闭截面(30)内,配置有纵截面形状被设为大致Z形状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40)。第一载荷传递部件(40)的第一接合部(40B)在被夹持于下边梁外板(26)的上凸缘(26D)与下边梁内板(28)的上凸缘(28D)之间的状态下被接合,第二接合部(40C)被接合于下边梁外板(26)的纵壁部(26A)的高度方向中间部上。主体部(40A)倾斜地连接第一接合部(40B)和第二接合部(40C),从而使在侧面碰撞时被输入至下边梁外板(26)上的载荷以最短距离而向下边梁内板(28)的上壁部(28B)侧传递。

    具备侧面碰撞传感器的车身下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812658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280077383.1

    申请日:2012-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5 B60R21/0136 B62D21/1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车体结构的改良来实现传感的提前化的具备侧面碰撞传感器的车身下部结构。在下边梁(12)的封闭截面(30)内,配置有纵截面形状被设为大致Z形状的第一载荷传递部件(40)。第一载荷传递部件(40)的第一接合部(40B)在被夹持于下边梁外板(26)的上凸缘(26D)与下边梁内板(28)的上凸缘(28D)之间的状态下被接合,第二接合部(40C)被接合于下边梁外板(26)的纵壁部(26A)的高度方向中间部上。主体部(40A)倾斜地连接第一接合部(40B)和第二接合部(40C),从而使在侧面碰撞时被输入至下边梁外板(26)上的载荷以最短距离而向下边梁内板(28)的上壁部(28B)侧传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