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5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0880107167.0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东日本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 , B60R21/23138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气囊装置(10)设置在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座椅的车辆(20)内。在多个座椅(22L、22R)之间形成气囊收纳部(12)。在气囊收纳部(12)内收纳具有气体导入口的气囊(11)和用于向气囊(11)中喷射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3)。气体发生器(13)设置成使气体的喷出方向向上。从气体发生器(13)导入气体时,气囊(11)大致向上膨胀而与车厢顶棚(25)相撞,车厢顶棚(25)引导气囊(11)的膨胀方向。然后,气囊(11)以向前展开的方式膨胀,接着,向下膨胀,成为最大膨胀状态。气囊(11)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与车厢顶棚(25)及车厢下侧相抵接。气囊(11)抑制在碰撞相反一侧的座椅上落座的乘员使其不向碰撞侧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4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7109.8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关东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38 , B60R21/233 , B60R2021/0006 , B60R2021/23146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当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座椅的车辆(20)的侧面受到碰撞时,气囊(11)对落座在碰撞相反侧的座椅(22L、22R)上的乘员(P10、P11)朝碰撞侧移动加以限制,从车辆前方看到的气囊(11)在最大膨胀状态下的轮廓形状由气囊上部(11U)和气囊下部(11D)构成,该气囊上部(11U)为位于座椅靠背(25L、23R)的肩部相应高度以上的部分,用以保护乘员(P10、P11)的颈部和头部等,该气囊下部(11D)为位于座椅靠背(25L、23R)的肩部相应高度以下的部分,用以保护乘员(P10、P11)的肩部和臂部等,气囊(11)整体上构成仿照乘员(P10、P11)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轮廓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925492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0980103048.2
申请日:2009-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8 , B60R2021/343 , B62D25/12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弹出式发动机罩装置,在与碰撞体发生碰撞时,其通过作动器的启动而使杆伸长,从而上推发动机罩,其中,当发动机罩上推位置附近被输入了规定值以上的碰撞载荷时,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在作动器(18)启动而使杆(20)向发动机罩上方一侧轴向移动,从而上推发动机罩(12)的后端一侧并将其保持在该位置上的状态下,当规定值以上的碰撞载荷从发动机罩上方一侧作用于上推位置附近时,按压部(54)将在铰链臂(30)的上推面(38)上向车辆后方一侧滑动,且连杆(30)将随之被弯曲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5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7167.0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关东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 , B60R21/23138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气囊装置(10)设置在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座椅的车辆(20)内。在多个座椅(22L、22R)之间形成气囊收纳部(12)。在气囊收纳部(12)内收纳具有气体导入口的气囊(11)和用于向气囊(11)中喷射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3)。气体发生器(13)设置成使气体的喷出方向向上。从气体发生器(13)导入气体时,气囊(11)大致向上膨胀而与车厢顶棚(25)相撞,车厢顶棚(25)引导气囊(11)的膨胀方向。然后,气囊(11)以向前展开的方式膨胀,接着,向下膨胀,成为最大膨胀状态。气囊(11)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与车厢顶棚(25)及车厢下侧相抵接。气囊(11)抑制在碰撞相反一侧的座椅上落座的乘员使其不向碰撞侧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734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0880107109.8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东日本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38 , B60R21/233 , B60R2021/0006 , B60R2021/23146 , B60R2021/23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当沿车宽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座椅的车辆(20)的侧面受到碰撞时,气囊(11)对落座在碰撞相反侧的座椅(22L、22R)上的乘员(P10、P11)朝碰撞侧移动加以限制,从车辆前方看到的气囊(11)在最大膨胀状态下的轮廓形状由气囊上部(11U)和气囊下部(11D)构成,该气囊上部(11U)为位于座椅靠背(25L、23R)的肩部相应高度以上的部分,用以保护乘员(P10、P11)的颈部和头部等,该气囊下部(11D)为位于座椅靠背(25L、23R)的肩部相应高度以下的部分,用以保护乘员(P10、P11)的肩部和臂部等,气囊(11)整体上构成仿照乘员(P10、P11)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轮廓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2398555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110271974.X
申请日:2011-09-13
IPC: B60R1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3/04 , B60L3/00 , B60L3/0046 , B60R21/01 , B60R2021/012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放电装置,包括通过触发强制连接装置使第二电容器与放电电阻并联连接的放电电路。当检测到车辆的碰撞时,放电装置强制停止从蓄电池到包括第二电容器的电路的供电,并且触发强制连接装置,以强制第二电容器放电。强制连接装置的一对连接端子布置成以绝缘件置于二者之间的方式彼此压贴(压抵)。强制连接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用于产生指向绝缘件的燃烧气体。当检测到异常时,通过触发气体发生器,强制连接装置使连接端子彼此短路。第二电容器和放电装置设置成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925492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980103048.2
申请日:2009-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8 , B60R2021/343 , B62D25/12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弹出式发动机罩装置,在与碰撞体发生碰撞时,其通过作动器的启动而使杆伸长,从而上推发动机罩,其中,当发动机罩上推位置附近被输入了规定值以上的碰撞载荷时,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在作动器(18)启动而使杆(20)向发动机罩上方一侧轴向移动,从而上推发动机罩(12)的后端一侧并将其保持在该位置上的状态下,当规定值以上的碰撞载荷从发动机罩上方一侧作用于上推位置附近时,按压部(54)将在铰链臂(30)的上推面(38)上向车辆后方一侧滑动,且连杆(30)将随之被弯曲变形。
-
-
公开(公告)号:CN102398523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110272101.0
申请日:2011-09-13
IPC: B60L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4 , B60L3/0007 , B60L3/0069 , B60L3/04 , B60L11/123 , B60L2210/14 , B60L2210/40 , B60L2220/14 , B60L2270/20 , Y02T10/6217 , Y02T10/7005 , Y02T10/7022 , Y02T10/7077 , Y02T10/7225 , Y02T10/7241
Abstract: 动力控制单元(PCU)壳体容纳PCU的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并且由来自蓄电池的供电使该电路工作。在该电路中,第一汇流条与第一电容器阳极附近的部分相连接,而第二汇流条与第一电容器阴极附近的部分相连接。放电机构由开关和放电电阻串联连接而形成,由火药式致动器触发开关。放电机构整体地固定于PCU壳体。当检测到车辆的碰撞时,通过触发开关,放电机构使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彼此短路。据此,使放电机构与第一电容器并联连接,从而,放电电阻使得第一电容器放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