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96215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780028115.X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1 , H01M8/0202 , H01M8/0254 , H01M8/0265 , H01M8/0267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具备层叠了3个以上的发电单体的层叠体,各发电单体包含在电解质膜的一面及另一面上分别接合了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的组件,阳极电极配置于比阴极电极靠近发电单体的层叠方向的一端侧。在相互邻接的发电单体的一方的阳极电极与另一方的阴极电极之间,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在多个部位配设有用于进行这些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的温度调整的温度调整部,配设于多个部位的温度调整部用于进行温度调整以使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的散热能力差根据层叠方向而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1496215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780028115.X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1 , H01M8/0202 , H01M8/0254 , H01M8/0265 , H01M8/0267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具备层叠了3个以上的发电单体的层叠体,各发电单体包含在电解质膜的一面及另一面上分别接合了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的组件,阳极电极配置于比阴极电极靠近发电单体的层叠方向的一端侧。在相互邻接的发电单体的一方的阳极电极与另一方的阴极电极之间,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在多个部位配设有用于进行这些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的温度调整的温度调整部,配设于多个部位的温度调整部用于进行温度调整以使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的散热能力差根据层叠方向而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1529627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780038638.2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白滨淳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6 , H01M8/1007 , H01M8/242 , H01M8/2457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发明以能够抑制粘接剂的向气体连通路的溢出的燃料电池为课题。燃料电池,包括:气体流道,其处于发电区域;歧管,其处于非发电区域;气体连通路,其将所述气体流道与所述歧管连通。气体连通路至少在气体连通路的附近使用粘接剂。在气体连通路的附近,设有用于抑制粘接剂流入气体连通路的粘接剂积存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432918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780014911.8
申请日:2007-04-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1004 , H01M8/242 , H01M8/2483
Abstract: 在膜-电极组件(MEA)上设有切口部的情况下实现小型化、还使流体的流动更加顺畅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中的燃料电池的隔板(20),形成在该隔板(20)上的歧管(15)的轮廓中的与膜-电极组件的切口部相对应的部分被形成为沿该切口部的形状,经由该沿切口部的形状的部分(15c)供给或排出所述反应气体或冷却用冷媒。切口部,是例如被设置在该膜-电极组件的角部、使该膜-电极组件成为非对称形状的切角。优选,歧管的轮廓中的与切角相对的部分被形成为与该切角的缘部大致平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432916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780014822.3
申请日:2007-04-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7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抑制密封构件收缩变形。为了实现该目的,在至少用于形成流体的流道的凹凸形状为在正面和背面反转的关系、并且形成有用于供给和排出流体的歧管(16b)的隔板(20(20a~20d))中,在沿着形成该歧管(16b)的轮廓的隔板(20)的缘边(20e)设置有用于密封流体的密封构件(13c)的情况下,在该密封构件(13c)与缘边(20e)之间,在与该隔板(20)相邻的其它构件之间具有能够作为衬垫而起作用的凸部(21)。
-
公开(公告)号:CN101356683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780001452.X
申请日:2007-03-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白滨淳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2 , H01M8/0273 , H01M8/04365 , H01M8/04552 , H01M8/2483 , Y10T403/59 , Y10T403/599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具有至少一个接合部(41),该至少一个接合部从单元电池的外缘突出并与电池监控器(60)接合,以便限制电池监控器远离单元电池的移动。该单元电池具有相互隔开一定距离的多个接合部(41),且接合部在单元电池的多个位置与一个电池监控器接合。单元电池的隔板(18)在其主表面与电池监控器端子(66)接触。一个电池监控器(60)安装在多个电池上,电池监控器的端子(66)与电池的隔板电连接。接合部(41)由树脂框架制成,使得即使对于非常薄的燃料电池也能提供机械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356683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780001452.X
申请日:2007-03-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白滨淳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2 , H01M8/0273 , H01M8/04365 , H01M8/04552 , H01M8/2483 , Y10T403/59 , Y10T403/599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具有至少一个接合部(41),该至少一个接合部从单元电池的外缘突出并与电池监控器(60)接合,以便限制电池监控器远离单元电池的移动。该单元电池具有相互隔开一定距离的多个接合部(41),且接合部在单元电池的多个位置与一个电池监控器接合。单元电池的隔板(18)在其主表面与电池监控器端子(66)接触。一个电池监控器(60)安装在多个电池上,电池监控器的端子(66)与电池的隔板电连接。接合部(41)由树脂框架制成,使得即使对于非常薄的燃料电池也能提供机械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395751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780007856.X
申请日:2007-03-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47 , H01M8/0256 , H01M8/0258 , H01M8/242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电池层叠体,其具有特别适于抑制分隔件变形的结构,所述分隔件具有凹凸形状在各分隔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彼此反转的结构。在相邻分隔件(20,20)之间,形成有发电区域或制冷剂流动区域,在发电区域内插入有MEAs(30)和用于夹持MEAs(30)的至少一部分的框状部件(40),在制冷剂流动区域内未插入MEAs(30)或框状部件(40)。抑制各分隔件(20)变形的变形抑制区域(24)由设在分隔件(20)上的凸起部形成。另外,在各框状部件(40)上形成有用于抑制分隔件在变形抑制区域(24)或其附近的变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变形抑制区域(24)的背面侧突出,其中变形抑制区域(24)是分隔件(20)背面侧上的凹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401246B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0780008512.0
申请日:2007-03-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7 , H01M8/0206 , H01M8/0247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297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Y02P70/56 , Y10T29/531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组及燃料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燃料电池具有构成所述燃料电池的多个构成部件(12,13)。构成部件(12,13)具有第一定位部(31,32)和设置在外缘部上用于在堆叠期间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部(61)。
-
公开(公告)号:CN101529627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780038638.2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白滨淳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6 , H01M8/1007 , H01M8/242 , H01M8/2457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发明以能够抑制粘接剂的向气体连通路的溢出的燃料电池为课题。燃料电池,包括:气体流道,其处于发电区域;歧管,其处于非发电区域;气体连通路,其将所述气体流道与所述歧管连通。气体连通路至少在气体连通路的附近使用粘接剂。在气体连通路的附近,设有用于抑制粘接剂流入气体连通路的粘接剂积存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