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9762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62004.2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脑波控制的康复训练系统及方法。涉及脑波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脑波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头部的脑波信号;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脑波信号进行处理、分类与识别;反馈训练模块,用于根据分类与识别结果,将脑波信号转化为反馈信号,并得到反馈训练结果;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反馈训练结果以及分类与识别结果,将脑波信号转化为运动控制指令,控制康复训练设备的运动。本发明基于脑电图的原理,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患者可以通过训练调整自己的脑电活动来模拟反馈,专注于某个动作,从而触发相应的控制指令,提高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减轻医疗人员的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16672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09333.6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外骨骼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驱动上肢外骨骼结构,包括:大臂支撑架和小臂支撑架,所述大臂支撑架与小臂支撑架转动连接。该电驱动上肢外骨骼结构,能够在患者穿戴后利用大臂抬降驱使机构、小臂抬降驱使机构和大臂摆动驱使机构内部的电机驱动装置的关节部位活动,从而辅助带动患者上肢同步活动,通过增加患者运动量和肌肉强度来恢复功能,实现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方便让患者更加主动地参与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通过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性,中风患者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医疗护理,上肢外骨骼可以减轻医疗人员的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18454202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923857.4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A63B23/12 , A63B23/16 , A63B21/005 , A63B21/00 ,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上肢外骨骼,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机体,安装于机体上的训练板架,训练板架装有环形盘架,其中环形盘架上安装有握把,环形盘架外壁设置有滑槽,且环形盘架上还设置有弧形盘架,弧形盘架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框架,且弧形框架内部安装有气囊,此用于康复训练的上肢外骨骼,利用气囊辅助患者对握把进行握紧,驱动马达通过滑行套筒带动转动轴体进行转动,以通过驱动齿轮对弧形齿排啮合,使得弧形盘架和弧形框架以及弧形框架内的气囊进行位置调整,从而当患者的手部局部区域无法握紧握把时,调节气囊位置,可对手部区域进行作用,以确保患者的手部区域和紧握握把。
-
公开(公告)号:CN118454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23857.4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IPC: A63B23/12 , A63B23/16 , A63B21/005 , A63B21/00 ,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上肢外骨骼,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机体,安装于机体上的训练板架,训练板架装有环形盘架,其中环形盘架上安装有握把,环形盘架外壁设置有滑槽,且环形盘架上还设置有弧形盘架,弧形盘架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框架,且弧形框架内部安装有气囊,此用于康复训练的上肢外骨骼,利用气囊辅助患者对握把进行握紧,驱动马达通过滑行套筒带动转动轴体进行转动,以通过驱动齿轮对弧形齿排啮合,使得弧形盘架和弧形框架以及弧形框架内的气囊进行位置调整,从而当患者的手部局部区域无法握紧握把时,调节气囊位置,可对手部区域进行作用,以确保患者的手部区域和紧握握把。
-
公开(公告)号:CN220713839U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22395673.9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内蒙古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外壁开设有四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动板,其中一个所述动板的一端与另一个动板转动连接;动板与碰撞物碰撞,动板外壁的橡胶套的弹性,可以降低冲击力度,动板会向安装槽一侧转动,动板会挤压滑块,滑块挤压第二减震弹簧,来抵消第一波冲击,然后,滑块挤压挡板,挡板挤压第一减震弹簧,来进一步降低冲击力,通过多层的撞击防护,来实现对机器人的防撞保护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