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4673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245548.1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L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首尾端车载设备通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端车载设备的第一控制单元接收第二端车载设备中第一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第一端车载设备为目标车辆的首端车载设备或尾端车载设备;第二端车载设备为另外一个;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为目标车辆的运行数据;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确定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为第二端车载设备中当前控制目标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对目标数据进行热备处理,处理结束后,基于目标数据对目标车辆的控车权进行更换。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目标车辆首尾两端的数据通讯,从而能够控制目标车辆实现自动换端和自动折返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619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310354549.X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区段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若存在列车停靠事件,则通过计算机联锁CBI锁闭当前保护区段;通过CBI,将接车进路信息和保护区段信息发送至当前列控系统的列控中心TCC和/或无线闭塞中心RBC;其中,当前列控系统的系统类型包括CTCS‑2+ATO和CTCS‑3+ATO中的至少一种;通过TCC和/或RBC向当前车载设备发送当前行车许可信息,且当前车载设备控制当前进站列车执行停车操作;通过CBI根据列车状态信息对当前保护区段执行解锁操作。通过运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将停车点与股道末端的距离建设足够长,导致扩大车站的规模,增加了建设成本的问题,实现在降低车站建设成本的同时,保证列车行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726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07298.7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L15/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列控车载设备全自动驾驶模式切换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切换方法根据当前驾驶模式和待切换驾驶模式,确定当前列车的模式切换的运行标准;将运行状态与运行标准进行比对,确定当前列车的运行状态是否符合运行标准;当运行状态符合运行标准时,列控车载设备从当前驾驶模式切换至待切换驾驶模式运行。本方案实现了既有驾驶模式和全自动驾驶模式的切换,同时,通过配置运行标准保证列车在驾驶模式切换的过程以及全自动驾驶模式运行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7006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67240.3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L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跨线运行的列控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轨道交通技术,应用于列控系统,列控系统包括主控单元、从控单元和至少一个外部单元,通过主控单元和从控单元与至少一个外部单元的共用,从而在车载端可以达到减小安装空间,节约成本的目的。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主控单元接收至少一个外部单元发送的外部数据,根据外部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外部数据进行组包处理,获得至少一个外部数据包,并将至少一个外部数据包发送至从控单元;从控单元根据数据类型对至少一个外部数据包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控单元和从控单元进行通信并进行数据处理的方式,取到了简化数据处理流程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448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04505.0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持跨线运行的列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在列车驶入共管区时,接收混合应答器报文;从混合应答器报文中挑选CTCS地面信息,从混合应答器报文中挑选CBTC地面信息;从CTCS主控单元和CBTC主控单元中确定第一主控单元和第二主控单元;对第一主控单元对应的第一地面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切换执行指令;基于切换执行指令将控车权从第一主控单元切换至第二主控单元,以实现跨线运行时控车权的切换任务。本申请可减少在共管区配置应答器的数量,提高应答器的利用率,缩减建设成本,支持列车在CTCS线路和CBTC线路之间安全地跨线运行,提高列车的运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6199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354549.X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区段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若存在列车停靠事件,则通过计算机联锁CBI锁闭当前保护区段;通过CBI,将接车进路信息和保护区段信息发送至当前列控系统的列控中心TCC和/或无线闭塞中心RBC;其中,当前列控系统的系统类型包括CTCS‑2+ATO和CTCS‑3+ATO中的至少一种;通过TCC和/或RBC向当前车载设备发送当前行车许可信息,且当前车载设备控制当前进站列车执行停车操作;通过CBI根据列车状态信息对当前保护区段执行解锁操作。通过运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将停车点与股道末端的距离建设足够长,导致扩大车站的规模,增加了建设成本的问题,实现在降低车站建设成本的同时,保证列车行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4673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245548.1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L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首尾端车载设备通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端车载设备的第一控制单元接收第二端车载设备中第一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第一端车载设备为目标车辆的首端车载设备或尾端车载设备;第二端车载设备为另外一个;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为目标车辆的运行数据;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确定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为第二端车载设备中当前控制目标车辆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对目标数据进行热备处理,处理结束后,基于目标数据对目标车辆的控车权进行更换。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目标车辆首尾两端的数据通讯,从而能够控制目标车辆实现自动换端和自动折返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726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09794.8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制式列车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CTCS2+ATO车载设备、CBTC车载设备及制式选择开关;在任意时刻,其中一种作为控车车载设备输出控车命令;制式选择开关用于选择启动制式,包括:至少CTCS2+ATO车载设备上电自检且CTCS2+ATO车载设备上电自检成功后进行制动测试;至少CBTC车载设备上电自检且CBTC车载设备上电自检成功后进行制动测试;CTCS2+ATO和CBTC车载设备均上电自检,由控车车载设备对列车进行制动测试。利用制式选择开关实现CTCS2+ATO与CBTC车载设备的上电启动及控车切换,支持列车跨线运行,降低列车安装空间要求及设备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270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66527.4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制式列车应答系统、应答器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双制式列车应答系统,包括双制式车载设备以及地面应答器;双制式车载设备包括CTCS主控单元、CBTC主控单元以及应答器传输单元组;CBTC主控单元与CTCS主控单元通过多条通信总线连接;地面应答器用于向双制式车载设备中的应答器传输单元组发送应答器信息帧;应答器传输单元组,用于将应答器信息发送至CTCS主控单元;CTCS主控单元,用于将应答器信息发送至CBTC主控单元,以及对应答器信息帧进行解析处理;CBTC主控单元,用于对应答器信息进行时间校准并解析。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双制式车载设备接收并处理应答器信息,降低改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82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83245.5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列控领域,公开了一种列控仿真系统及自动折返功能测试方法,所述列控仿真系统包括:计算机A和计算机B;所述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均部署有ATP软件、ATO软件、DMI软件、BTM仿真软件、TCR仿真软件、TSRS仿真软件、脚本读取软件、BTM脚本、TCR脚本和TSRS脚本;所述计算机A或计算机B上部署有首尾通信数据转发软件和列车仿真软件。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实现仅通过两台计算机完成ATP软件自动折返功能的验证工作,大大地提高了ATP软件、ATO软件功能开发和测试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