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化学毒剂标记物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手套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42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86450.1

    申请日:2024-09-13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基于Cu‑BTC及Au@Cu‑BTC材料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的电化学传感手套制备方法。针对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及有限的电化学活性的神经毒剂的水解产物甲基磷酸乙酯(EMPA)和甲基磷酸异丙酯(IMPA),制备出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强、电子转移能力强的层状Cu‑BTC MOF材料。在层状Cu‑BTC材料基础上负载经等离子体技术还原得到金纳米颗粒(Au NPs),制备Au@Cu‑BTC材料。利用Au@Cu‑BTC材料与芥子气的水解产物硫二甘醇(TDG)间形成Au‑S键的强亲和力,构建出高效检测TDG的电化学传感手套。该检测装置具有操作简便,便捷省时,低成本,可实现在野外在线检测。

    一种大气压温和条件下小口径管件内表面铬基薄膜均匀沉积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636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35955.3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气压温和条件下小口径管件内表面铬基薄膜均匀沉积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高压电源、等离子体多孔羽流装置、中空管件、气瓶、供气管路、流量计、固体加热坩埚、管式加热炉、步进电机构成;沉积方法包括:打开气瓶与流量计,将气体供入到工作气体管路中,打开高压射频电源激励产生高密度均匀的等离子体多孔羽流,设定步进电机带动中空管件螺旋运动,实现等离子体多孔羽流对管件内表面均匀刻蚀清洗;将铬基前驱体装入固体加热坩埚中,打开管式加热炉升温到设定温度;打开流量计,将气体供入到载流气体管路中,铬基前驱体与等离子体中高能电子和活性自由基发生反应裂解与重组,结合管件螺旋运动,实现其内表面铬基涂层的均匀沉积。

    一种制备贵金属/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2623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28407.6

    申请日:2019-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贵金属/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反应腔、冷却装置、高压电极、接地电极、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接地线、高压探头、电流线圈、高压电源输出线、高压电源、电源接地线和电源控制器构成;制备步骤包括:用去离子水对反应腔进行清洗;调节好两电极间的间距为1mm-10mm;配置好一定浓度的前驱体;将一定量的反应液体加入反应腔体中,接通冷却装置;调节高压电源开关,调节高压电源参数;打开示波器,连接好高压探头以及电流线圈;打开计时器,控制反应时间5min-60min,生成的贵金属/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在反应腔体内。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反应效率,在电弧放电作用下,复合材料基体上的贵金属纳米颗粒分布更加均匀。

    一种IV型储氢瓶内胆评估方法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873462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704187.7

    申请日:2024-0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IV型储氢瓶内胆评估方法及终端,评估方法包括:S10.获取孔洞缺陷特征信息;S11.将孔洞缺陷简化为球形孔洞缺陷,划分为单孔洞缺陷、两孔洞缺陷和密集孔洞缺陷;S12.建立含不同孔洞缺陷的储氢气瓶三维模型;S13.充、放气过程孔洞缺陷内氢气浓度预测;S14.建立含孔洞缺陷的储氢气瓶的热‑流‑固耦合模型;S15.基于上述模型,获得含密集孔洞缺陷内胆的最大耦合等效应力Fc;S16.确定内胆失效的极限应力,判断最大耦合等效应力Fc是否大于极限应力;S17.基于Chaboche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对内胆孔洞缺陷所在位置、内胆内表面以及内胆外表面三处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本发明能够更全面的评估孔洞缺陷对储氢瓶性能的影响。

    一种IV型大容积储氢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236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850004.2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氢气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IV型大容积储氢瓶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储氢气瓶服役参数以及结构参数;储氢气瓶复合材料缠绕层结构设计,以获得复合材料缠绕层N种铺设方案;针对每一种铺设方案形成的缠绕层,分析缠绕层在额定工作压力、水压试验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三种关键工况下的力学响应,获得不同工况下缠绕层危险部位;基于最大应力失效准则对危险部位进行分析评定,基于评定结果选取缠绕层最优铺设方案;构建储氢气瓶的充气理论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储氢气瓶瞬态充气过程仿真,获得储氢气瓶温升演化规律;基于此制定控温策略。本发明适用于长管拖车用储氢气瓶设计,考虑其在充装过程中的温升演化规律,具备安全可靠的优点。

    自驱动等离子体协同MOFs材料洗消化学毒物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8701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113961.7

    申请日:2024-0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驱动等离子体协同MOFs材料洗消化学毒物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摩擦纳米发电机供电系统和化学毒物洗消系统组成,以摩擦纳米发电机供电系统为等离子体激励电源,有效解决了传统等离子体激励电源能源消耗大、不易携带的缺点;等离子体电极为板电极,并采用水热法在板电极表面生长MOFs材料UiO‑66‑NH2,有效克服了MOFs材料使用后收集不便且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MOFs可高效吸附化学毒物,但对化学毒物的降解时间较长。等离子体可快速降解进入孔道的化学毒物,同时,MOFs材料高度多孔且有序的晶体结构有效增强等离子放电电场,两者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化学毒物的洗消效率,在快速现场处置、应急救援等应用场合具有重要作用。

    一种用于清除芯片周围氧化物及渗出助焊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651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51354.X

    申请日:2024-02-02

    Inventor: 王瑞雪 薛爽 闫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清除芯片周围氧化物及渗出助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系统对粘接芯片后的金属框架进行氧化清洗;2.采用含有乙醇的有机溶剂对金属框架进行清洗;3.采用等离子体清洗还原系统对清洗后金属框架表面的氧化层进行等离子体还原;本发明使用等离子体处理金属框架表面氧化层及溢出助焊剂,无需使用大量清水或有害化学试剂冲洗,避免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处理速度快,提高了清洗效率,工艺简单;在处理过程中对芯片及键合区域无损伤,有效保护了芯片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在去除助焊剂及氧化层后,等离子体同时改变铜合金框架表面活性,提高了粘接性能和键合工艺的可靠性。

    一种大面积连续双面处理的等离子体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4409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43738.1

    申请日:2023-05-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面积连续双面处理的等离子体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包括上等离子体电极和下等离子体电极,共用地电极为承接台;上等离子体电极和下等离子体电极等距安装在地电极上下两侧,通过共用的地电极实现同时放电;上等离子体电极和下等离子体电极分别与上方滑动导轨和下方滑动导轨连接,承接台前后端均安装有调整轮,待处理卷材通过调整轮经过承接台被上等离子体电极进行表面处理,再经过多个传送转轴实现换面,被下等离子体电极处理材料的另一面后,被收料转轴收取。本发明通过两个并列平板电极结构式的等离子体电极共用一个地电极,有效地在缩小装置尺寸的基础上实现大面积均匀放电,简化工序,并有益于实现连续双面自动处理。

    一种可穿戴式等离子体降解危险化学品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8918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67381.8

    申请日:2020-03-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穿戴式等离子体降解危险化学品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纳米摩擦发电机、等离子体发生器和导线三部分组成。其中,纳米摩擦发电机依靠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原理利用人体运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基于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原理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置于防护服表面上,以空气作为工作气体,在低电压下产生等离子体,对防护服表面危险化学品进行降解。本发明一种可穿戴式等离子体降解危险化学品的装置及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外接电源、简单便携可穿戴、成本低且安全有效,自驱动产生等离子体实现对防护服表面残余或渗透的危化品的高效降解,提高防护服使用的安全性,在生物安全领域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