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多功能一体化机载雷达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7630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31107.7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多功能一体化机载雷达构件,包括减振单元、高导热单元以及电互联单元,所述减振单元为通孔结构,所述高导热单元包括两块分别连接于减振单元通孔贯通方向两端的导冷板和至少一个设置于减振单元内的散热翅片,其中一块所述导冷板沿厚度方向开孔,所述散热翅片连接于两块导冷板之间,所述电互联单元设置于另一块导冷板的外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改善现有的机载雷达具有组成架构不集中、散热能力不足、轻小型化受限以及装配复杂的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曲面换热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58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73645.9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曲面换热器,包括换热通道、分液器和集液器,换热通道的一端与分液器连通,换热通道的另一端与集液器连通;换热通道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单胞结构,单胞结构包括中间过渡腔、进口腔、出口腔,进口腔和出口腔分别设置在中间过渡腔的两侧且均与中间过渡腔连通,进口腔上开设有进液口,出口腔上开设有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的朝向相反;一个单胞结构的进液口与相邻一个单胞结构的出液口连通,相邻两个单胞结构的中间过渡腔相互独立设置;单胞结构的中间过渡腔的外表面为曲面结构。本发明的曲面换热器换热量高、体积小、重量轻,可为空调、液冷及电子设备等设计节省空间,同时结合增材制造的工艺,实现一体化的生产制造。

    一种一体化弹性浮动连接件及浮动电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16435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13898.X

    申请日:2023-0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弹性浮动连接件及浮动电连接器,一体化弹性浮动连接件包括连接法兰、安装法兰、底座法兰,连接法兰、安装法兰和底座法兰同轴设置,安装法兰位于连接法兰和底座法兰之间,安装法兰具有连接通孔;连接法兰朝向安装法兰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安装法兰朝向连接法兰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互限位,并使连接法兰能够相对于安装法兰轴向或周向浮动;内螺旋连接条贯穿连接通孔设置,内螺旋连接条一端与连接法兰连接,另一端与底座法兰连接;外螺旋连接条一端与安装法兰连接,另一端与底座法兰连接,外螺旋连接条位于内螺旋连接条的外周侧,外螺旋连接条的螺旋方向与内螺旋连接条的螺旋方向相反。

    一种冷板及其设计方法以及控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38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64556.2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板及其设计方法以及控温方法。一种冷板设计方法,包括:S1、在一体化冷板基体上安装多个发热器件;S2、获取一体化冷板基体上的多个发热器件的布局以及热量分布;S3、根据多个发热器件的布局以及热量分布,在一体化冷板基体内部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设计拓扑优化流道;S4、在一体化冷板基体上通过一体化成型3D打印技术打印多个温度传感器以及多个打印线路,并将多个打印线路一一对应与多个温度传感器连接;S5、在一体化冷板基体上安装控制器,并将控制器与多个打印线路连接;S6、将拓扑优化流道的一端连接电磁阀,并将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

    一种高集成模块化可重构雷达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73106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49799.6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集成模块化可重构雷达单元,包括框架和多个机箱,每个机箱均包括箱体、电气机构、电缆网络和流体网络,箱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气接插件和流体接插件,电缆网络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其与电气接插件连接;电气机构安装在箱体内,其与电缆网络连接;流体网络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其两端分别与流体接插件上的入口和出口连通;框架上设有多个放置腔,多个箱体分别置于多个放置腔内。本发明中每个单元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属性,甚至可以独立作战,具有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作战需求可重构成任意规模、任意功能、任意天线口径的雷达系统,大大降低了后续的雷达开发成本,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替换性。

    一种换热器结构以及换热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2878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294967.0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结构以及换热系统。一种换热器结构,包括:多个换热通道、分液器、集液器,多个换热通道的两侧一一对应与分液器以及集液器连接,换热通道包括多个液体流道,多个液体流道依次连接,液体流道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设有多个换热翅片,相邻两个换热通道之间通过多个换热翅片连接。对换热器结构的换热通道、液体流道、分液器和集液器进行结构改进设计,相邻两个换热通道之间通过一体成型的多个换热翅片进行相互支撑,换热翅片既可以连接两侧的换热通道,又能增强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换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低、具备自支撑形式一体成型的换热器结构,解决了复杂的曲面换热器可增材制造生产成形的工艺问题。

    一种点阵材料螺栓孔拔脱力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847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10334.8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阵材料螺栓孔拔脱力测试装置及方法,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夹板组件,夹板组件中形成有用于装配点阵材料的装配空间,第一连接件与夹板组件连接,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用于连接螺栓一端穿过的第一通孔,夹板组件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螺栓穿过的第二通孔。本发明可将点阵材料安装在装配空间内,然后将连接螺栓穿过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一通孔以及夹板组件上的第二通孔,使连接螺栓与点阵材料上的螺栓孔螺纹连接,然后通过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施加载荷作用力,对点阵材料螺栓孔对拉拔力的承受能力进行量化评估,能够确定特定点阵材料螺栓孔能够承受的最大拉拔力,进而对结构可靠性进行评估,保障结构安全。

    一种结构电路一体化设备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675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34806.8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电路一体化设备,涉及增材制造领域,包括壳体、风机、连接器和风机电路线,风机电路线与壳体通过增材制造的方式一体成型,风机和连接器均与壳体固定连接,风机电路线的两端分别与风机和连接器电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电路一体化设备使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在壳体外表面打印风机电路线,可用于设备上的风机供电,优化了结构电路一体化设备内部的电线排布,压缩了结构电路一体化设备内部空间。此外还使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壳体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结构使用的刚度、强度要求下,扣除结构材料,减轻结构重量。使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将一体化冷却流道与壳体一体成形,解决了内部流道制备困难,以及易漏水的难题。

    一种针对集中热源的低流阻仿生微流道散热结构及机箱

    公开(公告)号:CN1194860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645992.7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集中热源的低流阻仿生微流道散热结构及机箱,该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板,散热板靠近其边缘的部位间隔设有多个边缘镂空,且散热板的中心处设有中心镂空;中心镂空与多个边缘镂空使散热板形成封闭的散热区域,散热区域内设有冷却流道,且散热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冷却流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低流阻仿生方法,优化流道布局设计,同时兼顾整板力学性能,去除多余结构,通过流道结构兼顾整体强度,降低散热结构重量,实现散热减重的效果;同时,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局部大热量热源微流道设计以增强散热能力,同时进行散热结构一体化成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