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75328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226592.4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Inventor: 贾永森 , 刘毅 , 续欣莹 , 林珍锋 , 廉旭刚 , 高海海 , 景瑞旭 , 高建宏 , 韩英杰 , 程兰 , 吴晓明 , 武俊文 , 张喆 , 杨艳军 , 卢小波 , 艾飞翔 , 白旭尧 , 薛伟 , 王宁宁 , 曹文豪
IPC: G06V20/17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4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矿区地质灾害检测方法,采用GhostModule层替换骨干网络和颈部网络中的卷积层,使得网络在提取相同信息量的情况下,大幅减少参数量;采用C3Ghost层代替骨干网络和颈部网络中的C3层,并将检测头中的损失函数由原来的CIoU替换为EIoU,在不提高模型复杂度的情况下,使得网络能够更好的进行参数训练,保持检测的精度。本方法的mAP值达78.9%,相较于现有YOLOv5s,模型体积压缩了47.1%,计算量减小了48.8%,参数量减少了47.8%,在保持YOLOv5s高检测精度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在无人机平台上的部署与实时检测的要求,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222734533U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21083063.3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Inventor: 贾永森 , 刘毅 , 续欣莹 , 林珍锋 , 廉旭刚 , 高海海 , 景瑞旭 , 高建宏 , 韩英杰 , 程兰 , 吴晓明 , 武俊文 , 张喆 , 杨艳军 , 卢小波 , 艾飞翔 , 白旭尧 , 薛伟 , 王宁宁 , 曹文豪
IPC: G08B2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涉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蜂鸣器,所述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震动感应器,所述震动感应器与蜂鸣器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长框。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三个第二长板向下挤压,使第二长板通过第二齿条带动齿轮旋转,通过齿轮带动第一齿条与第一长板上移,使插入地底的第一长板松动,同时第二长板下移时带动矩形板下移,保证第二长板不会过深的插入地底,即可快速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从地底拔出,进行维修、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59498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395236.4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矿领域,特别涉及采矿对地表影响领域。一种采动覆岩水力割缝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分布控制方法,在煤层工作面巷道顶部上方进行水力割缝,水力割缝钻孔从空间上垂直于巷道,水力割缝钻孔与水平面在煤柱侧的夹角为αg,水力割缝钻孔从底面到巷道顶部的垂直距离为Hg;根据矿井地质报告中该区域岩层的钻孔柱状图,确定厚硬岩层的位置,从而确定水力割缝钻孔垂直高度的Hg;根据影响的距离即巷道与水力割缝钻孔交点到目标点的水平距离和地表影响等级确定水力割缝钻孔与水平面在煤柱侧的夹角αg=arccot(D/Hg)。本发明通过进行水力割缝从而确定影响区的影响等级和影响范围,可以实现对矿井地表的影响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2531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39246.X
申请日:2023-09-2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排放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碳排放监测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区域的第一图像;对第一图像执行处理,得到第二图像;对第二图像首先利用梯度锐化进行图像增强,通过目标检测算法识进行识别,得到碳排放源,碳排放源用于表征产生温室气体的物体;根据每个碳排放源的碳排放数据,对目标区域的实时碳排放量和未来时间段碳排放量进行监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无人机对目标区域的可见光、红外图像进行采集,并通过基于YOLO的目标检测算法对目标区域的碳排放源进行检测和识别,以碳排放源的排放量,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实时监测;通过根据碳排放源的功率、运行时间及能源用量,实现了高精度的碳排放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0444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65427.9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层倾向为标准方向的锐角优化垂线法保护煤柱留设方法,包括:确定保护对象的松散层保护范围;将所述松散层保护范围外扩,形成初始保护煤柱范围;对所述初始保护煤柱范围的角点为锐角处的煤柱进行优化缩减,得到优化缩减后的保护煤柱范围。本发明以煤层倾向方向为标准方向代替传统垂线法中的走向方向,使垂线计算公式选择时无需人工判断,规避现有以煤层走向为标准方向进行煤柱设计时的方向不确定性、夹角的多值性,并对保护煤柱范围拐点为锐角处的煤柱进行优化缩减,节约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62312.4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土壤含水率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土壤含水率监测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土壤含水率实时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控制搭载有热红外遥感模块的无人机,全天候不间断采集待测区域地表热红外辐射图像数据;根据采集到的热红外辐射图像确定热红外辐射灰度值,采用普朗克黑体算法计算通道黑体辐射数值,基于回归多项式反函数计算得到待测区域地表裸土的亮度温度数值;实地采集待测区域离散土壤含水率数据,采集时间与无人机采集的热红外数据同步,并将采集数据分为实验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本发明应用于土壤含水率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228631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331830.6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岩土、交通和土木工程在变形监测中广泛使用到的棱镜相关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固定于侧壁并可整平的测量棱镜基座,包括部分为实心结构、部分为空心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开设于第一连接部的实心结构内且将空心结构与外界相连通的固定螺丝孔,插置于第一连接部的空心结构空腔内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对的贯穿开设于第二连接部内且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紧固配合的紧固螺丝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定于侧壁并可整平的测量棱镜基座,配置有水准气泡,可以进行整平。而且整平过程是通过装置绕螺丝钉的旋转完成,比较方便快捷。本装置的安装、拆卸、更换和二次安装都很方便简捷。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11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1299902.5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G01N21/25 , G01S7/48 , G01C11/02 , G06F18/214 , G06F18/10 , G06F18/2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光谱和点云数据处理的矿区生物量监测方法,属于矿区生物量监测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多光谱和点云数据处理的矿区生物量监测方法;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控制搭载有多光谱传感器和坐标定位模块的无人机,基于差分定位原则采集矿区植被多光谱的原始数据;控制SLAM手持激光扫描仪,按照规划的行进路线对矿区所分样地林下垂直结构信息进行数据采集;结合无人机飞行所获得数据,依次解算点云轨迹、解算点云、质量检查、特征提取后航带平差、去冗余、坐标转换、精度检查、去噪,最后得出标准格式的点云数据;本发明应用于矿区生物量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86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062312.4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土壤含水率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土壤含水率监测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土壤含水率实时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控制搭载有热红外遥感模块的无人机,全天候不间断采集待测区域地表热红外辐射图像数据;根据采集到的热红外辐射图像确定热红外辐射灰度值,采用普朗克黑体算法计算通道黑体辐射数值,基于回归多项式反函数计算得到待测区域地表裸土的亮度温度数值;实地采集待测区域离散土壤含水率数据,采集时间与无人机采集的热红外数据同步,并将采集数据分为实验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本发明应用于土壤含水率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18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99992.3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开采沉陷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合无人机和D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将开采沉陷区的无人机监测结果与DInSAR差分沉降结果进行融合,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数据筛选方法,对DInSAR和无人机监测数据进行筛选,使得筛选后的DInSAR监测值用以边缘监测,筛选后的无人机监测值用以沉陷中心主沉陷值。既利用了无人机数据在沉陷区中心的高精度,又保留了DInSAR差分结果在边缘监测的优越性,弥补了DInSAR手段在大梯度变形的失相干的缺点以及无人机技术在边缘微小变形监测方面的不足。将两种数据优势进行互补,实现采动沉陷区的高精度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