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0163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79243.7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光学致灾生物识别方法和装置以及设备。包括:获取不同水下图片数据,标注致灾生物;构建并训练基于所述水下图片数据的教师神经网络;通过教师神经网络生成学生神经网络,通过教师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训练学生神经网络;根据所述学生神经网络来对所述水下图片数据进行对应所述图片数据的致灾生物的预测和分类。本发明利用该轻量化的学生YOLO网络实现设备运行的便携化。解决小型设备难以部署较强的硬件来满足复杂网络的性能需求的技术问题。采取多维度特征提取的方式让网络更容易识别出不同尺度下的物体。对网络结构的检测头进行修改,使得预测过程中特征图的每个像素点对应至少两个预测结果,提高当水下生物出现重叠时的识别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34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01102.2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光融合技术的智慧渔港监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渔港中的多个监测区域;基于所述多个监测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的声学信号,确定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各自的第一特征向量;基于所述多个监测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的光学图像,确定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各自的第二特征向量;针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将每一个区域的第一特征向量和第二特征向量聚合,以得到该监测区域中的第三特征向量;以及,基于所述目标渔港中的多个监测区域的第三特征向量,得到渔港监测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渔排渔港码头区域的大范围、全天候陌生人员进出识别以及船只进出港口的监控以及人员异常行为的实时监测,为渔业、渔船和渔港的治理提供智能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411331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415557.8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29/0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海洋灾害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滨海核电站的海洋致灾生物水声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换能器和控制机构,所述换能器用于电信号和声信号的转换,且多个所述换能器呈扇形设置在海底中的底座平台上,形成取水口水下通道的一个断面的全角度的电信号/声信号的覆盖;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并发射;控制所述换能器接收目标物的反射声信号;解析所述反射电信号,从而获得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监测数据计算出海洋生物量通量的值。本发明实现取水口水下通道的整个断面的全面监测,监测效果好,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核电取水口的海洋生物量通量的估计,减少误差,提高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1331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15557.8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29/0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海洋灾害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滨海核电站的海洋致灾生物水声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换能器和控制机构,所述换能器用于电信号和声信号的转换,且多个所述换能器呈扇形设置在海底中的底座平台上,形成取水口水下通道的一个断面的全角度的电信号/声信号的覆盖;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并发射;控制所述换能器接收目标物的反射声信号;解析所述反射电信号,从而获得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监测数据计算出海洋生物量通量的值。本发明实现取水口水下通道的整个断面的全面监测,监测效果好,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核电取水口的海洋生物量通量的估计,减少误差,提高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92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13087.3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声结合的滨海核电水下致灾生物监测方法。方法包括:获取不同种类的水下致灾生物的图像数据及声呐数据;对图像数据进行对应水下致灾生物的统计,并输出水下致灾生物的优势种分类矩阵;基于声呐数据及水下致灾生物的优势种分类矩阵进行对应水下致灾生物的数量统计。本发明采用光学成像图像识别的监控方法,无需打捞辨认即可获取目标海域存在的致灾生物种类,时效性高且对人工依赖低。通过光学识别的方法获取目标的种类信息,为声学生物量计算提供了可靠依据。光‑声结合协同监测的方式,结合了光学手段能精确识别种类和声学手段能大面积监测生物量的优点,且对人工依赖较低,自动化水平高,有效提高了监测的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3111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14221.7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29/02 , G01D21/02 , G01N29/44 , G06F30/27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层析技术的温流实时预测方法。该方法集成于高频声层析监测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高频声层析温流监测系统实时连续采集流域温流数据,并持续输入一训练好的LSTM时序预测模型;该温流观测数据采集频次为30s‑3min/次;LSTM时序预测模型依据实时输入的温流观测数据,持续输出下一时刻或时段流域温流变化预测结果。本发明针对于水文预测过程中观测数据匮乏、过程复杂,可移植性差、实时性低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高频声层析技术的温流预测方法,该方法中数据量大且准确性高,过程简单,性能稳定,普遍适用,计算量小且实时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2546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89293.4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F‑RAE‑TBD的界面混响下水下目标跟踪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收集目标多帧回波信号,在粒子滤波框架下利用多帧回波信号预测目标的状态,并匹配滤波器;获取多帧回波信号匹配滤波器的输出测量值,利用RAE提取测量值的稀疏分量;利用该测量值的稀疏分量作为实测值,并利用该实测值预测目标的状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结合粒子滤波和鲁棒自编码器的稀疏检测跟踪算法。采用鲁棒自编码器对匹配滤波器的输出进行非线性估计,构造稀疏分量。用构造的稀疏分量代替之前匹配的滤波器输出作为实测值,然后跟踪运动目标的动态状态。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界面干扰较强的环境下显著提高目标检测和跟踪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9107523U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22555564.4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光学致灾生物监测装置,包括:一镂空立方体,该立方体由若干柱体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组成,且立方体内腔具有一横梁;一支架,该支架固设于所述横梁表面,该支架向所述立方体中心一侧延伸出一立面,该立面设有多个安装位;一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包括若干监测部件,所述多个监测部件安装于所述立面的多个安装位。采用镂空立方体及监测模块化设计,通过可拆卸方式相互连接,能够实现即拆即装、多次拆装,同时产品具备节约空间、运输便捷。镂空立方体可以保护安装于安装位的监测部件结合可拆卸的设计,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监测设备容易出现磕碰,且设备体型较大携带不便的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