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5121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0631750.9

    申请日:2021-06-0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扩大用于形成源极/漏极接触件的工艺窗口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包括源极/漏极特征的工件,该源极/漏极特征在被限定在两个栅极结构之间的源极/漏极开口中暴露;在源极/漏极开口的侧壁和源极/漏极特征的顶表面之上共形地沉积电介质层;各向异性地蚀刻电介质层,以暴露源极/漏极特征;对电介质层进行注入工艺;以及在执行注入工艺之后,对工件执行预清洁工艺。注入工艺包括非零倾斜角度。

    半导体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470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15567.2

    申请日:2023-02-14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形成方法。在一实施例中,装置包括源极/漏极区域,邻接于通道区域;层间介电质,位于源极/漏极区域上;源极/漏极接触,延伸穿过层间介电质且进入源极/漏极区域;金属半导体合金区域,位于源极/漏极接触及源极/漏极区域之间,金属半导体合金区域,设置在通道区域的上表面下方,金属半导体合金区域包括第一掺杂物;以及接触间隔物,环绕源极/漏极接触,接触间隔物包括第一掺杂物及非晶化杂质。

    通过注入减小导电特征之间的间隔

    公开(公告)号:CN11452018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304424.7

    申请日:2021-03-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过注入减小导电特征之间的间隔。一种方法包括在源极/漏极区域之上形成第一电介质层,以及在源极/漏极区域之上形成源极/漏极接触插塞并将该源极/漏极接触插塞电连接至源极/漏极区域。源极/漏极接触插塞的顶部具有第一横向尺寸。执行注入工艺以将掺杂剂注入到第一电介质层中。该注入工艺使得源极/漏极接触插塞具有小于第一横向尺寸的第二横向尺寸。该方法还包括在蚀刻停止层之上形成第二电介质层,以及形成与源极/漏极接触插塞相邻的栅极接触插塞。

    FINFET器件和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47715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010883722.1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FINFET器件和方法。一种器件,包括从半导体衬底延伸的鳍;在鳍之上的栅极堆叠;在栅极堆叠的侧壁上的第一间隔件;在与第一间隔件相邻的鳍中的源极/漏极区域;在栅极堆叠、第一间隔件和源极/漏极区域之上延伸的层间电介质层(ILD),ILD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ILD的第二部分比ILD的第一部分更靠近栅极堆叠;延伸穿过ILD并接触源极/漏极区域的接触插塞;在接触插塞的侧壁上的第二间隔件;以及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之间的气隙,其中,ILD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气隙并与第二间隔件物理接触,其中,ILD的第一部分密封气隙。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38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011628053.X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一种方法包括:形成金属性特征;在金属性特征之上形成蚀刻停止层;用掺杂剂注入金属性特征;在蚀刻停止层之上形成电介质层;执行第一蚀刻工艺以蚀刻电介质层和蚀刻停止层,以形成第一开口;执行第二蚀刻工艺以蚀刻金属性特征,并在金属性特征中形成第二开口,其中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接合;以及用金属性材料填充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形成接触插塞。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7257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338580.X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一种方法包括形成源极/漏极区域,在源极/漏极区域上方形成电介质层,以及蚀刻电介质层以形成接触开口。源极/漏极区域暴露于接触开口。该方法还包括沉积延伸到接触开口中的电介质间隔件层,蚀刻电介质间隔件层以在接触开口中形成接触间隔件,在沉积电介质间隔件层之后通过接触开口向源极/漏极区域中注入掺杂剂,以及形成接触插塞以填充接触开口。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3834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011628053.X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一种方法包括:形成金属性特征;在金属性特征之上形成蚀刻停止层;用掺杂剂注入金属性特征;在蚀刻停止层之上形成电介质层;执行第一蚀刻工艺以蚀刻电介质层和蚀刻停止层,以形成第一开口;执行第二蚀刻工艺以蚀刻金属性特征,并在金属性特征中形成第二开口,其中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接合;以及用金属性材料填充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形成接触插塞。

    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5121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631750.9

    申请日:2021-06-0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扩大用于形成源极/漏极接触件的工艺窗口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包括源极/漏极特征的工件,该源极/漏极特征在被限定在两个栅极结构之间的源极/漏极开口中暴露;在源极/漏极开口的侧壁和源极/漏极特征的顶表面之上共形地沉积电介质层;各向异性地蚀刻电介质层,以暴露源极/漏极特征;对电介质层进行注入工艺;以及在执行注入工艺之后,对工件执行预清洁工艺。注入工艺包括非零倾斜角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