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7107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110162023.2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方法包括在绝缘体上硅(SOI)衬底上方形成栅极结构。SOI衬底包括:基底半导体层;位于基底半导体层上方的绝缘层;以及位于绝缘层上方的顶部半导体层。方法还包括:在栅极结构的顶面上方并且沿栅极结构的侧壁沉积栅极间隔件层;蚀刻栅极间隔件层以在栅极结构的侧壁上限定栅极间隔件;在蚀刻栅极间隔件层之后,使用第一蚀刻工艺在顶部半导体层中蚀刻凹槽;以及在第一蚀刻工艺之后,使用第二蚀刻工艺将凹槽进一步延伸至顶部半导体层中。第一蚀刻工艺与第二蚀刻工艺不同。方法还包括在第二蚀刻工艺之后在凹槽中形成源极/漏极区域。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处理工具以及压电装置形成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377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698170.1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涉及一种处理工具,其包括晶片卡盘,所述晶片卡盘设置在加热板腔室内且具有被配置成固持半导体晶片的上表面。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晶片卡盘内,且被配置成提高所述晶片卡盘的温度。马达耦合到所述晶片卡盘,且被配置成使所述晶片卡盘围绕延伸穿过所述晶片卡盘的所述上表面的旋转轴线旋转。所述处理工具还包括控制电路系统,所述控制电路系统耦合到所述马达,且被配置成在所述晶片卡盘的所述温度被提高的同时操作所述马达来使所述晶片卡盘旋转,以在所述半导体晶片上由溶胶‑凝胶溶液层形成压电层。

    半导体结构和集成电路以及用于形成三维沟槽电容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5385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197888.2

    申请日:2021-02-22

    Abstract: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针对三维(3D)沟槽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衬底位于第二衬底上面,使得第一衬底的正面面对第二衬底的正面。第一沟槽电容器和第二沟槽电容器分别延伸至第一衬底的正面和第二衬底的正面中。多个导线和多个通孔堆叠在第一沟槽电容器和第二沟槽电容器之间,并且电连接至第一沟槽电容器和第二沟槽电容器。第一贯穿衬底通孔(TSV)从第一衬底的背面延伸穿过第一衬底,并且导线和通孔将第一TSV电连接至第一沟槽电容器和第二沟槽电容器。第一沟槽电容器和第二沟槽电容器及其之间的电连接共同限定3D沟槽电容器。根据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还提供了半导体结构和集成电路。

    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4254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0265592.5

    申请日:2020-04-07

    Abstract: 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针对一种形成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电容器的方法,MIM电容器包括增强的界面层以减少击穿故障。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衬底上方沉积底部电极层。在底部电极层的顶面上形成原生氧化物层,原生氧化物层与顶面具有第一粘附强度。执行等离子体处理工艺以用界面层代替原生氧化物层。界面层是导电的并且与底部电极层的顶面具有第二粘附强度,并且第二粘附强度大于第一粘附强度。在界面层上沉积绝缘体层。在绝缘体层上沉积顶部电极层。图案化顶部电极层、底部电极层、绝缘体层和界面层以形成MIM电容器。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器。

    覆盖结构、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766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106349.6

    申请日:2019-02-02

    Abstract: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该半导体器件包括设置在半导体衬底中的外延结构,其中,该外延结构具有IV族化学元素,其中,外延结构从半导体衬底的第一侧延伸到半导体衬底中。光电检测器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外延结构中。具有与第一IV族化学元素不同的第一覆盖结构化学元素的第一覆盖结构覆盖位于半导体衬底的第一侧上的外延结构。第二覆盖结构布置在第一覆盖结构和外延结构之间,其中,第二覆盖结构包括IV族化学元素和第一覆盖结构化学元素。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微机电系统装置与微机电系统的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306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0404016.7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微机电系统装置与微机电系统的封装方法,其包括形成第一金属化结构于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圆上,其中第一金属化结构包括第一牺牲氧化物层与第一金属接点垫。形成第二金属化结构于微机电系统晶圆上,其中第二金属化结构包括第二牺牲氧化物层与第二金属接点垫。接着将第一金属化结构与第二金属化结构接合在一起。在将第一金属化结构与第二金属化结构接合在一起之后,图案化并蚀刻微机电系统晶圆以形成微机电系统元件于第二牺牲氧化物层上。在形成微机电系统元件后移除第一牺牲氧化物层与第二牺牲氧化物层,使微机电系统元件沿着轴自由移动。

    半导体装置中的接环及形成接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26451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611056293.0

    申请日:2016-11-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中的接环以及形成接环的方法。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含:在装置衬底上形成第一多个接垫;在所述第一多个接垫上方沉积间隔件层且使所述间隔件层沿着所述第一多个接垫的侧壁延伸;及蚀刻所述间隔件层以移除所述间隔件层的横向部分且在所述第一多个接垫的侧壁上形成间隔件。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通过将所述第一多个接垫接合到第二多个接垫而将包含所述第二多个接垫的帽盖衬底接合到所述装置衬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