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737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45946.4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nventor: 许江涛 , 董瑞霖 , 董灿 , 吕红庆 , 熊旭东 , 沈财旭 , 滕维海 , 罗发平 , 王温 , 宋海燕 , 孙海 , 白丽丽 , 张冲 , 黄晨昊 , 王琪 , 谭浩天 , 苏思榕
IPC: G06F30/20 , G06Q10/0639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对抗体系杀伤链建模的效能评估方法,属于体系评估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给定任务的起始条件与结束条件,在时间维度、信息维度、精度维度这三个不同维度上进行分析,构建对抗交互网络,利用层次分析法在不同维度对对抗效能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维度的评估结果进行赋分;将不同维度的评估结果的赋分进行加权整合,得到对抗效能的综合评估结果;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对抗体系中各节点对体系对抗效能的影响关系,突出了对抗体系杀伤链在时间、信息、精度维度对效能产生影响的显著特点,解决了复杂体系下对不同对抗手段形成杀伤链的打击效能评估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587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502360.1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流速自适应的虚拟弹簧阻尼系统流致振动实验设备,包括圆柱振子,圆柱振子两端均固定连接滑块,滑块固定连接皮带,皮带顶端啮合配合有第一皮带轮,皮带底端啮合配合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基座固定设置在滑道上,第二皮带轮通过设置的第二固定基座固定设置在轨道上,第一皮带轮固定连接转轴,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电机,滑道上滑动设置测速仪。设置了圆柱振子、滑块及皮带、转轴及电机,使得圆柱振子是在流体的振动下进行上下移动,以抵抗扭矩的形式增加负阻尼来获取水动力能量收集;设置了测速仪可以检测流体的流速;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拆装,测量数据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30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602938.2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垂直定位浮式涡激振动潮流能发电装置,属于潮流能发电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涡激振动潮流能发电装置因其结构限制,导致其不适用于较深海域工作的问题。它包括导流罩、钢架结构、至少一组发电组件、若干浮筒及若干系泊系统,其中所述发电组件为涡激振动发电组件,若干系泊系统的底端均固装在海底,若干浮筒一一对应固装在若干系泊系统的顶端,若干浮筒沿导流罩周向布置且所述导流罩与若干浮筒之间通过钢架结构固接,所述发电组件固装在导流罩内,所述导流罩通过浮筒及系泊系统形成半潜式主浮体结构。可适用于50米~500米较深海域。因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涡激振动发电组件在实际深海流域中的定位和安装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9445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97907.9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 , F16F15/023 , F16F15/08 , G21C13/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层安全壳核电站的基础隔震与三维减震结构,包括:内安全壳、外安全壳、堆芯支撑结构、堆芯结构、水平隔震支座、竖向隔震支座、竖向阻尼器、双向液压缸和阻尼滑块,阻尼滑块与外安全壳沿竖向滑动阻尼配合,双向液压缸的第一活塞杆的端部与内安全壳相连,双向液压缸的第二活塞杆与阻尼滑块相连,在第一活塞杆沿水平运动时,第二活塞杆驱动阻尼滑块沿竖向相对外安全壳滑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双层安全壳核电站的基础隔震与三维减震结构,通过设置水平隔震支座、双向液压缸和阻尼滑块以及竖向隔震支座和竖向阻尼器的综合作用,产生三维的减震效果,可以实现了满足核电站特殊抗震安全要求,显著地提高了核电站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1008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01633.1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3/02 , G21C13/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3/02 , G21C13/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核岛BIS-TMD被动混合减震新型结构,包括核岛厂房基础、外安全壳、内安全壳,外安全壳位于内安全壳外部,外安全壳与内安全壳之间设置有隔震缝,所述内安全壳包括内安全壳下部主结构、内安全壳上部TMD子结构、用于连接内安全壳下部主结构和内安全壳上部TMD子结构的TMD支座,所述内安全壳下部主结构通过隔震支座设置在核岛厂房基础上。本发明采用隔震缝和隔震层隔离了安全壳部分与外界相互作用,使得核岛结构不同部分相互独立,同时采用TMD减震技术减小核岛结构在隔震基频附近的地震响应,形成TMD减震、下部基础隔震的多层级混合减震安全壳结构体系,提高了核电站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6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40285.7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圆柱绕流的振荡翼流致振动实验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X轴型材上的圆柱扰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X轴型材上的风速测量仪;以及,振子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单元上的位移组件、设置于所述位移组件上的振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振动组件上的振子组件。该基于圆柱绕流的振荡翼流致振动实验设备基于扰流单元对来流的扰动,以扰流圆柱与振子串列布置的形式使振荡翼利用受到扰动的流场产生振动,实现了振荡翼的完全被动运动,不需要额外的能源输入,同时,扰流圆柱的引入也提高了振荡翼的能源收集效率,各单元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模块化设计便于实验时的安装与调试,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拓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83633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17203.1
申请日:2019-02-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致振动能量收集的非线性振动系统,包括振动实验装置和与振动实验系统连接的Vck系统;所述Vck系统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放大器、主控制板和流速传感器;伺服电机将转轴的转速和转矩转化为电压信号并传递给主控制板,通过主控制板调节系统的额外阻尼,主控制板将此信号传输给伺服放大器,经伺服放大器放大后反馈给伺服电机,从而调节系统阻尼;所述流速传感器与主控制板连接并将流速信息传递给主控制板,本发明使用方便,成本适中,为模块化设计,调试后可以多模块同时进行实验,达到较为精确良好的实验效果;本发明是对原线性弹簧刚度振子系统的改进,克服了原系统不能完全模拟系统的粘性阻尼等缺点,使得实验更贴近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87796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10745730.2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3/02 , G21C13/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安全壳大型核电站三维隔震结构,将双层安全壳(内安全壳、外安全壳)的结构特点与隔震减震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外安全壳采用传统非隔震结构,有效防止外部撞击事件对核岛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核支撑结构及内安全壳与地基基础之间采用水平隔震方式连接,形成了基础隔震结构;修改了内安全壳与其内部结构连接形式,形成了TMD子结构,实现了基础隔震—调频质量阻尼(BIS‑TMD)隔震减震结构对水平地震的技术隔离;增加了防撞击结构,有效地防止了TMD子结构位移较大而发生坠落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0094453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397907.9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 , F16F15/023 , F16F15/08 , G21C13/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层安全壳核电站的基础隔震与三维减震结构,包括:内安全壳、外安全壳、堆芯支撑结构、堆芯结构、水平隔震支座、竖向隔震支座、竖向阻尼器、双向液压缸和阻尼滑块,阻尼滑块与外安全壳沿竖向滑动阻尼配合,双向液压缸的第一活塞杆的端部与内安全壳相连,双向液压缸的第二活塞杆与阻尼滑块相连,在第一活塞杆沿水平运动时,第二活塞杆驱动阻尼滑块沿竖向相对外安全壳滑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双层安全壳核电站的基础隔震与三维减震结构,通过设置水平隔震支座、双向液压缸和阻尼滑块以及竖向隔震支座和竖向阻尼器的综合作用,产生三维的减震效果,可以实现了满足核电站特殊抗震安全要求,显著地提高了核电站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0526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52535.4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B2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2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远程脱钩的无线拉绳多杠杆联动装置,用于船舶、深井、核电等领域,在海洋探测过程中会释放回收水下装置,其包括机械电控两个部分,主体为机械多杆联动,动力多来自于弹簧,电机作为位移主动动力源,受到远程操控。工作过程分为机构复原、电路上电复位、开始正式工作。本发明可以实现远程释放脱钩目的,采用多级杠杆,将重物重力减小,最后转化到机械死点,保证了吊放过程的安全,避免了重物自动脱钩的风险。此装置外形小巧,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脱钩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