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向超声波无轴对转轮缘推进器

    公开(公告)号:CN11796311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52776.1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向超声波无轴对转轮缘推进器,具体涉及水下推进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变向结构和无轴对转轮缘环形螺旋桨,所述变向结构包括回转组件和俯仰组件,其中,回转组件包括回转关节、回转驱动电机、回转连接杆和回转杆,俯仰组件包括俯仰关节、俯仰驱动电机和俯仰杆,所述无轴对转轮缘环形螺旋桨包括连接杆和导管,导管内腔中设有前旋转组件、后旋转组件和压电陶瓷组件,前旋转组件与后旋转组件同轴设置且均设有多个无轴环形螺旋桨,两者旋转方向相反。本发明的推进器推进效率高、噪声低、集成度高且可靠性高,实现推进器回转控制与俯仰控制的同时保证了推进器的轻量化,有效提高了推进器对复杂航行环境的适应性。

    一种基于摄动法的密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610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48579.5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摄动法的密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涉及密封结构动力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建立密封结构模型,基于整体流动理论和摄动法确定其三维流体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并将转子偏心量作为摄动量,在时空上解耦三维间隙环流,将三维间隙环流的偏心涡动分解为稳态零阶同心涡动和瞬态一阶偏心涡动,求解零阶线性三维间隙环流流体控制方程组和一阶线性三维间隙环流流体控制方程组,获取三维间隙环流流场分布,并在转子与三维间隙流体的接触面上进行压力场积分,利用密封结构模型模拟获取涡动时转子所受的水动力承载力,得到密封结构模型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真实还原了间隙环流的流动情况,实现了对密封结构动力特性参数的准确获取。

    一种用于全覆盖扫描的无人帆船

    公开(公告)号:CN222347262U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21354533.5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全覆盖扫描的无人帆船,包括船体、转向控制机构、船帆、船载雷达、电子扫描声呐、风速仪、配重块及电控单元,船体为前后对称的纺锤形结构,船体顶部设有上盖板。上盖板顶部设有太阳能板,船帆竖向设在所述船体的上方且与船体内部的转向驱动装置相连。转向控制机构有两个,对称设在船体前后两端。配重块固定设在船体下方,电子扫描声呐设在船体底部,船载雷达安装在船体的前上方,风速仪设在船体后上方。电控单元包括船载电脑、锂电池组、导航模块和通信模块。本实用新型无人帆船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作动力,具备双向航行能力,适合于长期海上任务,降低操纵难度,提高了扫描效率。

    大坝缺陷检测用多运动模式两栖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96592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40045.X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坝缺陷检测用多运动模式两栖机器人。它包括主体,在主体内设有密封舱,在密封舱后侧的主体内设有电池,在密封舱左右两侧的主体内设有浮力块,在主体上设有感知辅助机构,在主体上设有推进机构,在主体底部设有移动机构。它以机械操作代替人工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险,机器人可以布放在坝体的任何位置,通过“桨‑轮‑足”多模式组合运动,可以实现自主跨介质的布放及回收、水中避碰、原位精细探测、抗扰动等多种场景作业,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大坝的缺陷检测工作需求,弥补了普通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复杂、坝体水下检测容易激起沉积物影响光学检测的不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用于水工隧洞检测的水下机器人收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683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24203.X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收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水工隧洞检测的水下机器人收放装置。它包括分别平行设置在顶板与底板,在底板表面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若干根与顶板相连的支撑杆,一竖直且中空设置的丝杠,其下端活动卡接在底板表面中央,其上端活动穿出顶板与驱动机构相连,在顶板下方的丝杠上固定套设一活动抵接在顶板底部的限位盘。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不仅可使水下机器人安全、高效的通过检修井,避免其与检修井内壁发生碰撞,有效躲避检修井内壁上的障碍物,提高其适应性,收放效率高且稳定,还能防止过长的线缆缠绕水下机器人,也避免了线缆过度拉扯的风险,保证水下机器人的正常运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用于复杂水下环境避障的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91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15891.7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复杂水下环境避障的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搜救任务区域,标记搜救任务区域内的静态障碍物并建立栅格地图;步骤2:根据改进的ISSA算法获取静态障碍物的初始避障路径;步骤3:AUV根据初始避障路径执行路径跟踪,并将前视声纳实时探测到的动态障碍物信息更新到栅格地图中,启动改进的IDWA算法获取动态避障路径;步骤4:AUV到达目标点后,通过传感器对目标物进行探测,将探测信息上传至岸上基端,并判断是否完成搜救任务,若未完成,继续执行步骤2‑步骤3,直至完成搜救任务。本发明可以提高水下机器人在执行水下搜救任务过程中的安全性,并高效实现对搜救目标物的探测任务,有效提高水下搜救任务的效率。

    一种水陆两栖人形机器人用五自由度腿

    公开(公告)号:CN11923919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02379.6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足式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栖人形机器人用五自由度腿。它包括腰部组件,在腰部组件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髋部组件,在两个髋部组件上均设有大腿组件,在两个大腿组件上均设有与之配合的小腿组件,在两个小腿组件上均设有足部组件。它结构设计紧凑且合理,采用五自由度的驱动方式,有效解决了人形机器人在水下便捷移动的问题,可以使人形机器人在水下任意调整角度,以便于其上半身执行命令,并且,适用于水陆两栖的工作场景,提高其通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