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仿生水面下潜方法、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7305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33741.9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仿生水面下潜方法、控制系统,包括:对水下无人航行器进行初始化准备,并维持水下无人航行器呈向上纵倾角的水面航行状态;在满足第一时间阈值或者第一航行条件的情况下,水下无人航行器由水面航行状态转换至水面下潜状态;在满足第二航行条件的情况下,水下无人航行器由水面下潜状态转换至定深航行状态。基于典型水下无人航行器仅单推进器加艉舵的欠驱动配置,在不额外增加设备或机构的条件下,实现水下无人航行器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快速、可靠下潜。

    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气膜冷却结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48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505889.X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气膜冷却结构优化方法,能够对所建立的参数化模型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分析,使得在优化变量允许的范围内,气膜冷却效率最佳。本发明克服传统人工优化技术的不足,基于UG的参数化建模,通过CFD计算,对所建立的参数化模型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分析,使得在优化变量允许的范围内,气膜冷却效率最佳,能够有效的减小人工优化所带来的耗时耗力,极大的提高优化效率。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变截面过渡段型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33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587804.6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变截面过渡段型面设计方法,不仅能够将现有的低阻力线型定义于过渡曲面以保证该曲面具有更优的减阻性能,并且还能确切地给出过渡曲面的函数。包括:步骤一、对航行器的平行中体段以及收缩段回转体采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获取平行中体段截面轮廓以及回转体母线的函数表达式;步骤二、在尾部回转体上作一处垂直于旋转轴平面,取该平面与尾部收缩段所截取的圆,并获得其数学表达式;步骤三、选取任意一通过旋转轴的平面,根据该平面分别与平行中体段及回转体所截得的曲线作为约束条件,计算过渡段曲面在该平面上的截线表达式;步骤四、根据步骤三获得的过渡段截线表达式,采用函数曲面或网格曲面绘制过渡段曲面。

    一种用于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导航舱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117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28666.9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导航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导航舱装置。本发明包括上端盖、主壳体、下端盖、惯导安装环、惯性导航装置,主壳体与所述上端盖的上端固定连接;下端盖与所述上端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惯导安装环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惯性导航装置固定于所述惯导安装环的下端。本发明的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导航舱装置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在一舱内集成两型多普勒计程仪、深度计和惯性导航装置,其协同工作实现深浅水条件下的高精度导航定位功能。本发明可不依赖于平台提前开展标定调试工作。且可通过主壳体侧面水密接插件接入水密电缆为导航舱供电,并接入相应的输入输出信号电缆,进行水下调试工作。

    一种适应于水下航行器的隔振电机舱

    公开(公告)号:CN11470162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1597050.9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航行器降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的电机舱。一种适应于水下航行器的隔振电机舱,包括:电机舱壳体以及用于对电机舱壳体一端进行封堵的艉端盖;电机舱壳体的内壁设有承力部件,电机通过隔振组件安装于电机舱壳体的承力部件;隔振组件包括:安装于承力部件的转接板,用于连接电机的隔振转接座,以及连接隔振转接座与转接板的隔振座。本发明通过隔振组件将推进电机与航行器艇体结构有效隔离而非刚性连接,起到减振隔振的作用,降低推进电机机械振动传递和噪声传播,从而达到降低航行器航行辐射噪声的要求。

    一种适用于水下航行器的双缸驱动舱门

    公开(公告)号:CN1198215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32310.X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潜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的舱门。一种适用于水下航行器的双缸驱动舱门,包括:右舱门、左舱门、舱门框架、滑槽板、主动滚轮、被动滚轮、一级液压缸、二级液压缸;舱门框架艏艉两侧均对称的设置有左右两组主动滚轮和被动滚轮,且每个主动滚轮均与一个二级液压缸的动作端连接;滑槽板上设有滑槽;主动滚轮与被动滚轮沿滑槽运动;一级液压缸、二级液压缸首尾铰接,形成转动副;右舱门、左舱门的艏艉两侧分别与对应组的主动滚轮和被动滚轮连接。本发明采用双缸联动驱动的结构形式,不仅可以适应塞拉式舱门的运动轨迹,同时响应速度快、运动平稳,控制简洁,极大的增强了水下无人航行器舱门运动的稳定性。

    一种水下航行器示位及通信装置的尾翼

    公开(公告)号:CN1163538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484179.3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航行器示位及通信装置的尾翼,该尾翼的北斗示位装置、无线电台天线、示位整流件以及整流保护罩采用一体化设计,整体外形采用流线型结构;示位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水下航行器的壳体上;无线电台天线封装于天线外罩内;北斗示位装置通过整流保护罩固定安装于示位安装座的顶部;天线外罩固定安装于示位安装座的顶面;示位整流件固定安装于示位安装座的一侧;水密电缆组件置于示位安装座内,并将北斗示位装置和无线电台天线与水密插座连接;天线外罩、北斗示位装置的外罩、整流保护罩以及示位整流件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上述尾翼可保证水下航行器水下减阻、低噪效果,并保证外界对北斗、无线电信号以及灯光示位的良好接收。

    一种UUV推进段水下振动噪声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83014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506830.2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UUV推进段水下振动噪声测量系统,能够在实现UUV浸水被测推进电机和推进段实物模块的水下噪声诊断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推进段水下噪声的推力、扭矩、转速、隔振、吸声、阻尼、结构模态等参数的解耦测试。本发明系统包括水池池体、接口支座及阻尼吸振结构、吸声圆锥材料、水听器、水密加速度计、膜片联轴器、推力加载机构、电力测功机、电机控制器和采集模块,通过吸声材料、弹性隔振联轴节、阻尼吸振结构和基座隔振器等元件形成水池内近似自由场的环境,通过推力加载机构和加载电机等构件实现对螺旋桨载荷的模拟,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推进段有功负载条件下的中高频水下辐射噪声进行直接测量。

    一种适用于UUV推进装置的水下隔振隔声舱段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864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40574.0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UUV推进装置的水下隔振隔声舱段结构,主要包括整流舱体、尾端盖、阻振质量块、隔振悬架、铰制孔螺钉,以及阻尼吸声板、推进电机等;该结构用于布置UUV推进装置并大幅度削弱推进装置通过壳体向周围流场辐射噪声,主要通过隔振悬架实现推进电机与艇体结构之间的非刚性连接,利用整流舱体的真空层隔离推进电机直发声,通过阻振质量块支撑真空壳体并隔振,通过整流罩内壁面上的阻尼吸声板衰减声波能量并抑制内壁面振动。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隔振、隔声效果好。

    一种适应于水下航行器的隔振电机舱

    公开(公告)号:CN11470162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1597050.9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航行器降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的电机舱。一种适应于水下航行器的隔振电机舱,包括:电机舱壳体以及用于对电机舱壳体一端进行封堵的艉端盖;电机舱壳体的内壁设有承力部件,电机通过隔振组件安装于电机舱壳体的承力部件;隔振组件包括:安装于承力部件的转接板,用于连接电机的隔振转接座,以及连接隔振转接座与转接板的隔振座。本发明通过隔振组件将推进电机与航行器艇体结构有效隔离而非刚性连接,起到减振隔振的作用,降低推进电机机械振动传递和噪声传播,从而达到降低航行器航行辐射噪声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