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3267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10668.2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50/242 , H01M50/2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交叉结构的微通道冷板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中,装载模具中硅胶通过与膨胀石墨和铝粉混合,增强导热,通过添加两种不同的导热介质膨胀石墨和铝粉可以在保障硅胶的导热系数的同时降低其粘度,降低灌封难度,且所述装载模具填充在电池与微通道冷板之间以降低传热热阻,冷却介质由水泵驱动,并通过流量控制阀调节流量后流入微通道冷板,微通道冷板穿过电池模组各个电池之间的间隙,上下两层交叉排布,换热效率高,快速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温度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06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602119.6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5 , C01B32/184 , C01B33/021 , C01G23/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硅/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硅/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二氧化钛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和支撑二氧化钛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所述还原氧化石墨掺杂有强电负性元素。该复合材料兼具硅类材料的高的储锂特性和碳材料高循环稳定性,具有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优异的特点,且制备原料价格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12619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71442.0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59
Abstract: 发明涉及散热控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用相变材料模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密胺海绵进行提前机械成型,并对其进行高导热改性,然后吸附熔融液体的改性相变材料,得到电池热管理系统用相变材料模块,该模块插入高导热结构和电池后,不仅能解决传统的相变材料模块在进行电池热管理模组成型时的缺陷问题,还能更加精细化定制高效的散热结构,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电池模组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开发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21682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88677.7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54 , H01M10/653 , H01M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包括电池组和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组的外壳,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池组的全部电极相贴合、以收集所述电池组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的集热器,以及分别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及后侧面、用于与所述集热器相通、以将所述热量散发至外界环境的第一脉动热管组件;所述集热器与所述第一脉动热管组件构成封闭式回路。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脉动热管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占用空间大、能耗高、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52559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561833.5
申请日:2014-10-22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万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相变材料的防冰融冰建材,其包括相变材料储热模块,碳纤维发热电缆,防水层,保温层,管道壳体,外壳翅片。在低温环境下,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通过防水层、外壳,最后通过翅片释放热量实现融冰,当相变材料温度接近临界温度T时,碳纤维加热电缆开启加热模式,其热量直接传递到相变材料中实现相变储热。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复合相变材料的防冰融冰建材,采用管状结构的防冰融冰复合管道以及碳纤维加热电缆高达99%以上的热电转换效率,使其结构紧凑、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在恶劣天气下增强隧道的应急反应机制,并可在隧道弧度较小或狭缝等特殊环境下安装使用。最后通过翅片释放热量,增强传热,使防冰融冰更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2694149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210186100.9
申请日:2012-06-0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H01M4/13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用电极的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振动盘、泡沫金属模具、电极固态填充料粉体箱、泡沫金属,泡沫金属模具置于振动盘上,电极固态填充料粉体箱置于泡沫金属模具的上方,泡沫金属置于泡沫金属模具内。本发明的集流体采用具有电导热导率高,比表面积大,通孔均匀细致等特点的泡沫金属,且泡沫金属的骨架结构穿插于活性物质粉末中进行加压得到结合力强的电极片,活性物质不易脱落,有效提高电极活性物质的电导率,降低内阻,减少电池产热和有利于散热,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以固态活性物质直接填充泡沫金属,不使用水或非水溶剂,制得的极片无需烘烤去除溶剂,缩短了电池的制造周期,降低了能量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7091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16685.7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9K5/06 , C09K5/14 , C09K21/04 , C09K21/10 , H01M10/613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胶囊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微胶囊型阻燃剂,利用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进行包裹,可以将次磷酸铝与热源隔绝,延缓其分解,从而有效解决次磷酸铝稳定性差的问题;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与磷系阻燃剂还可起到磷‑氮协同阻燃效应,进而提高阻燃剂的阻燃性。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原料包括相变基质、支撑骨架、导热增强剂和阻燃剂;所述阻燃剂为聚磷酸铵和微胶囊型阻燃剂;该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时,不仅能够及时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使电池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在电池异常起火时,能够起到阻燃的作用,降低热失控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48873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85193.3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H01M50/403 , H01M50/44 , H01M50/457 , H01M50/49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公开了一种结合静电纺丝和相分离法的三层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制备的隔膜一方面得益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多孔形貌赋予了其高孔隙率和良好的电解液浸润性;另一方面得益于相分离法技术制备的聚酰亚胺材料本身的耐热性和高强度以及双制孔剂参与和混合凝固浴的改良,使得聚酰亚胺获得比单一制孔剂更丰富致密的孔隙;并创新性的采用先相分离后冷压复合的方法,制备了三层PI/PAN/PI复合隔膜,为复合膜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38823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56216.3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8L67/00 , C08L91/06 , C08K7/24 , C09K5/06 , H01M10/653 , H01M10/659 , H01M50/229 , H01M50/2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模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复合相变材料,该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在常温下具有优良的柔性和韧性,同时兼具良好的潜热、导热系数等热物性能。该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应用到电池模组中,对电池具有优异的力缓冲作用,还可以吸收包裹电池释放的大量热量,具有优异的散热均温效果,保证电池安全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732092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494632.3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1B32/19 , C01B32/174 , C01B33/02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多孔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材料是将酸化的碳纳米管加入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超声Ⅰ,得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溶液,将铝硅合金加入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溶液中超声Ⅱ,所得悬浮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烯还原剂超声Ⅲ后静置,过滤或离心、经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铝硅合金复合材料;最后将石墨烯/碳纳米管/铝硅合金复合材料加入到无机酸溶液中,混合搅拌后过滤或者离心至中性,真空干燥制得。该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高可逆容量、循环稳定性能和倍率性能。方法设备要求低,能耗低,步骤简单,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可应用在锂电池领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