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重型卡车的节能型刹车鼓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7549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0927074.4

    申请日:2022-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刹车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针对重型卡车的节能型刹车鼓散热器,包括弧块、从动齿轮、主动齿轮、散热主水槽和散热连接槽,所述弧块包括顶块和底块,所述顶块和底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散热槽和内槽。本发明通过设置弧块、从动齿轮、主动齿轮、散热主水槽、滚轮、转动鼓、第一齿轮和锥形齿轮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实现在司机踩下刹车之后,滚轮会跟随弧块贴合在外鼓上,从而通过多个结构最终来带动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旋转,并且由于第二管是连接在货车水箱上,这样当主动齿轮旋转就可以提高水流在散热主水槽内的流动速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并且利用转动鼓来收集部分刹车动能,并利用这部分动能来为刹车鼓的主动散热提供动力。

    一种新能源电机双路高低温液冷测试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64492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54170.6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一种新能源电机双路高低温液冷测试机构,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两个所述第一螺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个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底部与所述放置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放置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电机、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二转杆、第三转杆、第四转杆、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三螺杆、限位块、支撑块、转环、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移动环、圆环、第一卡块、第一棘齿槽和压杆;启动电机。

    一种节能型重型卡车制冷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74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149348.8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环境控制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重型卡车制冷系统,包括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压缩机,压缩机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低压输气管固定连接有排冷机构,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高压输气管连接有制冷机构,制冷机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低压输液管,低压输液管分别与干燥机构和膨胀阀进行固定套接且同排冷机构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压缩机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汽车内部的节能机构;本发明通过设有节能机构,有利于制冷剂气体进行增压增温后,一部分高温高压气体通过高压输气管导入制冷机构进行冷凝,另一部分则通过高压输气副管导入驱动涡轮,后通过发电机发电,节约了能源。

    一种导叶型高温热管及制备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8537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13947.0

    申请日:2024-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叶型高温热管及制备方法,包括密封连接的管体、盖板,管体包括导叶腔和斜板腔,导叶腔和斜板腔的内部连接处通过圆弧过渡,导叶腔和斜板腔的端部连接处设有第一夹角,盖板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内侧连接处通过圆弧过渡,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端部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夹角相适配的第二夹角,第一连接部与导叶腔密封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斜板腔密封连接。本发明将高温热管设计成导叶型结构,导叶腔用于注入工质并在其中进行蒸发冷凝,管体和盖板采用扩散焊接的方式进行密封,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其导叶型结构能够对发动机叶片进行对流散热,避免长时间高温损坏航空发动机。

    基于ADRC-PI双闭环的热电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991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83937.5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DRC‑PI双闭环的热电储能系统,包括温差发电单元,超级电容储能单元、功率检测单元、ADRC‑PI计算控制单元、DC‑DC充电单元。所述温差发电单元粘接至热源端外壳表面,同时功率检测单元再与ADRC‑PI计算控制单元进行连接,将采集到的电路信号传输至ADRC‑PI计算单元进行控制计算,以PI电流环对充电电流精确控制作为内环,利用ADRC控制电压作为外环,对温差发电的波动电压状况进行跟踪拟合,再输出PWM控制DC‑DC充电单元对超级电容储能单元进行充电。抗干扰能力强,热电转化储能效果好,适用范围广,能够降低外界温度波动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提高废热能源的利用率。

    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接触热导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637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0228599.4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接触热导建模方法,该方法在实际工程粗糙表面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理论建立接触热导模型,该方法首先在实际工程表面的基础上使用W‑M函数构建具有各向同性的三维分形表面,并通过功率谱密度函数加以验证;其次,分析接触点的三种形变状态,包括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最后通过积分法求取整体收缩热导,同时考虑间隙气体热导。该方法有效避免仪器分辨率和取样长度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一种高导热四针状结构复合微粒/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2341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0173338.7

    申请日:2021-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四针状结构复合微粒/聚酰亚胺薄膜,该薄膜包括1‑60质量份导热填料,0.1‑5质量份表面处理剂,50‑600质量份聚酰胺酸溶液;导热填料是先由氮化硼包覆在氧化锌表面,随后在外层包覆石墨烯,对分散在氧化锌表面的氮化硼进行焊接组装后制得结构稳定的复合粒子;该薄膜是将氮化硼加入到二元胺和二元酐的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制备出聚酰胺酸和氮化硼的混合溶液,再将复合粒子加入到氮化硼聚酰胺酸溶液中后经真空消泡后铺设成薄膜,程序升温热亚胺化,制得具有面内及面外高导热率的聚酰亚胺薄膜。该薄膜具有高导热和电绝缘的特性,其制备工艺简单,成型周期短,在热管理材料、热界面材料等电子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