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48799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097165.0
申请日:2013-03-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7/00 , B60G7/006 , B60G2200/44 , B60G2200/462 , B60G2202/422 , B62D7/1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检测出后束致动器的动作量的后轮束角可变车辆。当通过电动机(46)驱动从动齿轮(53)旋转时,经由销(55)与从动齿轮(53)卡合的旋转传感器(42)的转子(56)也旋转与从动齿轮(53)相同的旋转量。于是,在旋转传感器(42)内生成与转子(56)(即从动齿轮(53))的旋转量对应的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经由线束(59)向转向ECU(7)输出。转向ECU(7)根据旋转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来运算杆(48)从中立位置的变位(或者从动齿轮(53)的旋转量),并根据该运算结果来推定实际束角,从而以使实际束角与目标束角之差减小的方式进行驱动电流的反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666258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080051220.7
申请日:2010-11-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6/00 , B62D5/04 , B62D7/08 , B62D7/14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7/159
Abstract: 通常,前束角目标速度限制部(84A)在用最小值选择部(53)和最大值选择部(55)将随动误差ΔαT1A进行min-max处理后的结果上,通过加法部(58A)加上被一次延迟补正过的前束角目标值αT2P,作为前束角目标值αT2A而输出到目标电流计算部(86)。但是,在本前束角目标速度限制部(84A)中,进行用换向控制部(56A)产生并输出最大值ΔαTmax作为前束角目标变化量ΔαT2的切换控制(换向控制),或者在换向控制之后,针对比前束角指示值αT1更先行的前束角目标值αT2A的向中立位置的到达,进行保持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44879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097165.0
申请日:2013-03-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7/00 , B60G7/006 , B60G2200/44 , B60G2200/462 , B60G2202/422 , B62D7/1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检测出后束致动器的动作量的后轮束角可变车辆。当通过电动机(46)驱动从动齿轮(53)旋转时,经由销(55)与从动齿轮(53)卡合的旋转传感器(42)的转子(56)也旋转与从动齿轮(53)相同的旋转量。于是,在旋转传感器(42)内生成与转子(56)(即从动齿轮(53))的旋转量对应的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经由线束(59)向转向ECU(7)输出。转向ECU(7)根据旋转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来运算杆(48)从中立位置的变位(或者从动齿轮(53)的旋转量),并根据该运算结果来推定实际束角,从而以使实际束角与目标束角之差减小的方式进行驱动电流的反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66625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1220.7
申请日:2010-11-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6/00 , B62D5/04 , B62D7/08 , B62D7/14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7/159
Abstract: 通常,前束角目标速度限制部(84A)在用最小值选择部(53)和最大值选择部(55)将随动误差ΔαT1A进行min-max处理后的结果上,通过加法部(58A)加上被一次延迟补正过的前束角目标值αT2P,作为前束角目标值αT2A而输出到目标电流计算部(86)。但是,在本前束角目标速度限制部(84A)中,进行用换向控制部(56A)产生并输出最大值ΔαTmax作为前束角目标变化量ΔαT2的切换控制(换向控制),或者在换向控制之后,针对比前束角指示值αT1更先行的前束角目标值αT2A的向中立位置的到达,进行保持控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