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后部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3238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016058.1

    申请日:2021-08-31

    Inventor: 渡辺康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可不导致车辆重量的增加而充分吸收输入至车体后部的冲击负荷。车体后部结构包括:左右一对后侧框架(2),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后地板面板(3),在配置后座椅的前部区域,结合一对后侧框架(2)。后地板面板(3)的后部区域包含具有上壁及下壁(12)的双层面板结构体(14)。后地板面板(3)的后部区域较后侧框架(2)更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后侧框架(2)的各后端部包括向车宽方向内侧朝车辆前方侧倾斜的倾斜支撑部(20)。双层面板结构体(14)结合于各后侧框架(2)的倾斜支撑部(20)。

    车体后部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3238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111016058.1

    申请日:2021-08-31

    Inventor: 渡辺康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可不导致车辆重量的增加而充分吸收输入至车体后部的冲击负荷。车体后部结构包括:左右一对后侧框架(2),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后地板面板(3),在配置后座椅的前部区域,结合一对后侧框架(2)。后地板面板(3)的后部区域包含具有上壁及下壁(12)的双层面板结构体(14)。后地板面板(3)的后部区域较后侧框架(2)更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后侧框架(2)的各后端部包括向车宽方向内侧朝车辆前方侧倾斜的倾斜支撑部(20)。双层面板结构体(14)结合于各后侧框架(2)的倾斜支撑部(20)。

    车体
    3.
    发明授权
    车体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4709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1579251.1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可阻断从前侧车架传递至上部梁的振动,并且可增大碰撞时的能量吸收量。车体(11)包括:上部梁(13),具有与前侧车架(12)的前端(12a)并排且在车宽方向配置于前侧车架(12)的外侧的前端(13a),结合于支撑前挡风玻璃(14)的前立柱(15);以及撞击筒(19),配置于较前侧车架(12)的前端(12a)及上部梁(13)的前端(13a)更靠前方,承受从保险杠横梁(18)输入的碰撞荷重。在上部梁(13)设有可传递碰撞荷重的振动阻断部件(31)。

    车体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3239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0884628.2

    申请日:2021-08-03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体结构利用筋来积极地吸收冲击能量且实现轻量化。实施方式的车体后部结构(1)包括:后地板面板(2、3),由具有44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的钢板所形成,后地板面板(2、3)遍及整个面具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筋(13、23),筋(13、23)延伸的方向及筋(13、23)的种类是以缩小碰撞时的峰值负荷与平均负荷之差的方式设定。

    车辆底部结构
    5.
    发明公开
    车辆底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9973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310667582.8

    申请日:2023-0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部结构,具有较佳的冲击吸收效率以及轻量化的结构。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地板面板、以及覆盖所述地板面板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的下覆盖件,所述下覆盖件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车辆底部结构中的外侧;以及补强件,设置于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板面板之间、且靠近所述底板在车宽方向上的中央侧的位置,所述补强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车体
    6.
    发明公开
    车体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4709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011579251.1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可阻断从前侧车架传递至上部梁的振动,并且可增大碰撞时的能量吸收量。车体(11)包括:上部梁(13),具有与前侧车架(12)的前端(12a)并排且在车宽方向配置于前侧车架(12)的外侧的前端(13a),结合于支撑前挡风玻璃(14)的前立柱(15);以及撞击筒(19),配置于较前侧车架(12)的前端(12a)及上部梁(13)的前端(13a)更靠前方,承受从保险杠横梁(18)输入的碰撞荷重。在上部梁(13)设有可传递碰撞荷重的振动阻断部件(31)。

    车辆用车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374061U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22577349.X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其中所述车辆具有车轮罩、所述车轮以及轮胎,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车轮上而形成轮胎气室,在所述车轮的轮胎气室侧固定有突出部件,所述突出部件与所述车轮同心地形成。所述车轮的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件的径向外端被形成为在所述车辆外侧具有比在所述车辆内侧更大的直径。当车辆受到碰撞,轮胎被推动,使得突出部件与车轮罩内侧接触。此时,所述突出部件的形状会使车轮朝向不撞击车体的方向旋转,使得碰撞负载难以传递到车辆内部和乘员身上,提高了车辆碰撞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用车轮,通过对车轮的结构改良来减少车辆受到碰撞时,从车轮传递到车辆内部和乘员的碰撞负载。

    车辆用车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101311U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22400270.X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其中所述车辆具有车轮罩、所述车轮以及轮胎,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车轮上而形成轮胎气室,在所述车轮的轮胎气室侧固定有突出部件。其中,所述突出部件的径向外侧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当车辆受到碰撞而轮胎被推动时,突出部件上的突起会与车轮罩接触,并且通过突起使车轮卡在车轮罩上,从而形成一个负载传递路径。如此,可以将碰撞负载通过车轮引导到车身边框,防止其传递到车辆内部和乘员。另一方面,轮胎本身也可以作为有效的减震结构,提高车辆碰撞的安全性。

    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及车体前部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17705954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0545760.0

    申请日:2022-0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及车体前部构造,能够确保车体的相对于悬架系统输入的载荷的必要强度,并在碰撞时使副车架从车体分离,以吸收因正面碰撞而输入的冲击能量。车体前部构造包括副车架以及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具有用于将所述副车架固定于车体上的固定部,且所述固定部在长度方向的中段部具有与所述车体接合的第一接合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