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的吸气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4316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578987.6

    申请日:2012-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将连接管在空气滤清器内较长地延伸,能够在连接管中的从空气滤清器向外侧露出的部位处确保吸气通路长度,且能够良好地维持操作性并同时提高发动机的低速转矩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装置。所述跨骑型车辆的吸气装置中,在发动机的前上方且主框架(10)的前端下方设置有空气滤清器(35),节气门区(33)比发动机的吸气口(31)靠后方配设,连接管(34)从与节气门区(33)连接的连接部向后方延伸出且呈U字状弯曲,并朝向前方延伸而与空气滤清器(35)连接。

    骑乘式车辆的排气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5623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398115.7

    申请日:2011-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的排气装置,在该排气装置中,能够利用设于排气管的外周的其他构件来有效地形成排气室,且即使在被限制的空间内也能够形成排气室。该排气装置包括:设于排气管(41)的延伸方向中间部的连通管内外的连通孔(57、58);以覆盖上述连通孔(57、58)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排气管(41)的延伸方向中间部的一侧的排气室(51),上述排气室(51)由使钢板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单一的板状构件(52)构成,该板状构件(52)焊接结合于上述排气管(41)的外周面的一侧。

    车辆下部构造
    3.
    发明公开
    车辆下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545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198046.2

    申请日:2024-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偏置碰撞时产生的车辆旋转的车身构造。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车架(1)和与侧车架(1)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下构件(4)。另外,下构件(4)随着在前后方向上远离车室而使内侧倾斜部(4a)与侧车架(1)接近,将距离车室最远的突端部即下突端部(4b)与侧车架(1)连结。

    车身构造
    4.
    发明公开
    车身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545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150088.9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由偏置碰撞引起的碰撞载荷更加稳定的向车宽方向传递的车身构造。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车架(1)和与该侧车架(1)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构件(4)的车身构造(S)设有载荷传递部件(52),载荷传递部件(52)配置于下构件(4),并在下构件(4)由于偏置碰撞而向车室侧移动时与侧车架(1)的车宽方向外侧侧面抵接。

    跨骑型车辆的吸气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44316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10578987.6

    申请日:2012-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将连接管在空气滤清器内较长地延伸,能够在连接管中的从空气滤清器向外侧露出的部位处确保吸气通路长度,且能够良好地维持操作性并同时提高发动机的低速转矩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装置。所述跨骑型车辆的吸气装置中,在发动机的前上方且主框架(10)的前端下方设置有空气滤清器(35),节气门区(33)比发动机的吸气口(31)靠后方配设,连接管(34)从与节气门区(33)连接的连接部向后方延伸出且呈U字状弯曲,并朝向前方延伸而与空气滤清器(35)连接。

    车辆前部结构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949314U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20139593.4

    申请日:2023-0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避免侧架在碰撞时的弯曲变形被阻碍且可避免水积聚于侧架或从侧架进入发动机室。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侧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在发生碰撞时弯曲变形的弯曲部;上部构件,在所述侧架的上方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减震器壳体,连接所述侧架及所述上部构件;以及连接部,配置于所述减震器壳体的下端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连接于所述侧架的内侧表面,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弱化部,所述弱化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弯曲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完全重叠于所述侧架,所述弱化部往所述车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而与所述侧架隔开。

    车辆前部结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257505U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20153663.1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提升车体运行时的稳定性。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两减震器壳体,分别配置于车辆的前部的左右两侧;以及连接杆,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而横跨设置在所述两减震器壳体上,其中所述连接杆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固定于每一所述两减震器壳体的前表面。

    车身前部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524081U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22502449.1

    申请日:2020-1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柱(3)和上梁(6)。上梁(6)具备: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10);以及加强件(6C),其与侧壁(10)的内表面接合,加强件(6C)的后端部与前柱(3)的前表面对置,且加强件(6C)与侧壁(10)一起形成实质上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上梁(6)的侧壁(10)具有:支柱固定部(12),其配置于比加强件(6C)的后端部靠车身后方侧延伸出的后方伸出区域(10E)且被固定在前柱(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上;以及加强筋形状部(13),其向车宽方向外侧凸出地鼓出,从比加强件(6C)的后端部靠前方侧的位置延伸至支柱固定部(12)的附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