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471A
公开(公告)日:1993-04-28
申请号:CN92110115.5
申请日:1992-08-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IPC: D03D4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射织机的投纬控制装置。它利用主喷嘴的喷射作用使在纬纱测长存贮装置上存贮的纬纱飞出而进行投纬,利用停止部件使纬纱停止而终止投纬。检测部件将自纬纱测长存贮装置上引出的纬纱量检测,根据检测部件检测出的信息,在投纬终止之前使驱动控制部件驱动控制制动部件。这样使制动部件对纬纱测长存贮装置与主喷嘴之间的纬纱进行干扰而抑制纬纱的飞行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385568A
公开(公告)日:2002-12-18
申请号:CN02119318.5
申请日:2002-05-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D47/34 , B65H59/26 , B65H2701/31
Abstract: 步进电机22的旋转轴222和第一导向环24之间的距离L1比旋转轴222和第二导向环25之间的距离L2更短。当纬纱Y1处于第二纱线路径上时,即当纱线路径改变件23处于纬纱制动位置时,纱线弯曲角α大于纱线弯曲角β。
-
公开(公告)号:CN1037626C
公开(公告)日:1998-03-04
申请号:CN95109948.5
申请日:1995-07-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D47/30 , D03D47/278
Abstract: 喷气织机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设有多个带C形凹槽的钢筘件,这些钢筘件构成从主喷嘴喷出的纬纱飞行的纬纱通路。每个凹槽具有平行地板面的上壁,垂直于地板面的深壁,向着开口逐渐变宽的下壁,将上壁连接于深壁的上连接部和将深壁连接于下壁的下连接部。上连接部的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1mm,下连接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上连接部的曲率半径。
-
公开(公告)号:CN1120085A
公开(公告)日:1996-04-10
申请号:CN95109948.5
申请日:1995-07-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IPC: D03D4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D47/30 , D03D47/278
Abstract: 喷气织机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设有多个带C形凹槽的钢筘件,这些钢筘件构成从主喷嘴喷出的纬纱飞行的纬纱通路。每个凹槽具有平行地板面的上壁,垂直于地板面的深壁,向着开口逐渐变宽的下壁,将上壁连接于深壁的上连接部和将深壁连接于下壁的下连接部。上连接部的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1mm,下连接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上连接部的曲率半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390205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680053452.X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0016 , B23K1/002 , B23K1/008 , B23K3/0475 , B23K2101/42 , H01L24/29 , H01L24/32 , H01L24/83 , H01L24/97 , H01L2224/29101 , H01L2224/32225 , H01L2224/83801 , H01L2224/85096 , H01L2224/97 , H01L2924/01005 , H01L2924/01006 , H01L2924/01013 , H01L2924/01029 , H01L2924/01033 , H01L2924/01047 , H01L2924/0105 , H01L2924/01082 , H01L2924/01084 , H01L2924/0134 , H01L2924/014 , H01L2924/09701 , H01L2924/1305 , H01L2924/13055 , H01L2924/15787 , H01L2924/19042 , H05K1/0306 , H05K3/3494 , H05K2201/10674 , H05K2203/0278 , H05K2203/074 , H05K2203/087 , H05K2203/159 , H01L2224/83 , H01L2924/00 , H01L2924/01015 , H01L2924/01028 , H01L2924/3512
Abstract: 将焊接目标(92)容纳在能够密闭的容器(17)内。向容器(17)内提供还原性气体,从而使容器(17)的内压(P)上升到常压(Po)以上。在该加压状态下,进行针对电路板(11)的半导体元件(12)的焊接。在从焊料(33)的熔融开始(t3)到该熔融焊料(33)凝固(t7)的焊料熔融阶段(t3~t7),维持显示设定压力P1(例如0.13MPa)的加压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凝固后的焊料中的空隙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273669C
公开(公告)日:2006-09-06
申请号:CN01137632.5
申请日:2001-09-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D47/306 , D03D47/30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向一个总喷嘴或支路喷嘴供给压缩空气的装置,当其用在一台空气喷射编织机中时,即使是在一个自由度很低的区域内也可以以有效的空间裕度来设计该装置。所述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包括:一个主体部件,其中设有与一个压缩空气源相连的一个流体通道(37)以及多个与流体通道(37)相连的分支流体通道(51);在分支流体通道(51)中分别形成有插入部,每一个插入部允许软管(35)的一端插入,而软管的另一端与总喷嘴(31)或支路喷嘴(32)相连接,将一个套筒(42)安装在软管(35)上,而将一个紧固件(46)安装在所述套筒(42)上;以及一个为了将软管(35)、套筒(42)和紧固件(46)连接到所述主体部件上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用于将每一个插入部和紧固件(46)连接起来。
-
公开(公告)号:CN1345990A
公开(公告)日:2002-04-24
申请号:CN01137632.5
申请日:2001-09-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D47/306 , D03D47/30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向一个总喷嘴或支路喷嘴供给压缩空气的装置,当其用在一台空气喷射编织机中时,即使是在一个自由度很低的区域内也可以以有效的空间裕度来设计该装置。所述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包括:一个主体部件,其中设有与一个压缩空气源相连的一个流体通道(37)以及多个与流体通道(37)相连的分支流体通道(51);在分支流体通道(51)中分别形成有插入部,每一个插入部允许软管(35)的一端插入,而软管的另一端与总喷嘴(31)或支路喷嘴(32)相连接,将一个套筒(42)安装在软管(35)上,而将一个紧固件(46)安装在所述套筒(42)上;以及一个为了将软管(35)、套筒(42)和紧固件(46)连接到所述主体部件上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用于将每一个插入部和紧固件(46)连接起来。
-
公开(公告)号:CN1105405A
公开(公告)日:1995-07-19
申请号:CN94115271.5
申请日:1994-09-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D39/223
Abstract: 一种可以使用小容量的驱动电动机以实现起毛圈运动,并保证生产高质量起绒织物的起毛圈装置,上述起毛圈装置包含构成驱动电动机输出轴的滚球螺杆18a,从动螺母20A及20B与滚珠螺杆18a以螺纹结合。从动螺帽20A以连杆23与位移方向转换连杆22的第一臂22a连接运转。由滚珠螺杆18a的转动引起的从动螺母20A及20B的位移通过连杆23、杠杆22、杆24、中间杠杆13、杆17及支承杠杆16传递给伸展棒6,然后使机上织物W的织口W1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328431C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03104126.4
申请日:2003-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D03D47/36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织机中引纬的电磁驱动装置(11)包括一个释放电磁线圈(14)和一个阻止电磁线圈(13),上述释放电磁线圈(14)用于将一可动元件(15)朝允许释放母位置驱动,而阻止电磁线圈用于朝阻止释放位置驱动可动元件(15)。释放电磁线圈(14)的线圈匝数设定少于阻止电磁线圈(13)的线圈匝数。由于这种配置,与阻止电磁线圈(13)相比,可加速在释放电磁线圈(14)中残余电流(亦即残余磁性)的消失。因此,可以例如增加阻止电磁线圈(13)中消失电流的上升率。另外,由于互感减少,所以能进一步增加消失电流的上升率。
-
公开(公告)号:CN1438372A
公开(公告)日:2003-08-27
申请号:CN03104126.4
申请日:2003-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D03D47/36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织机中引纬的电磁驱动装置(11),包括一个释放电磁线圈(14)和一个阻止电磁线圈(13),上述释放电磁线圈(14)用于将一可动元件(15)朝允许释放母位置驱动,而阻止电磁线圈用于朝阻止释放位置驱动可动元件(15)。释放电磁线圈(14)的线圈匝数设定少于阻止电磁线圈(13)的线圈匝数。由于这种配置,与阻止电磁线圈(13)相比,可加速在释放电磁线圈(14)中残余电流(亦即残余磁性)的消失。因此,可以例如增加阻止电磁线圈(13)中消失电流的上升率。另外,由于互感减少,所以能进一步增加消失电流的上升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