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269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33473.6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浇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浇筑变充填物厚度的锚固节理围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锚固需求在节理围岩的上端部打孔;将两块处理好的节理围岩放入至盒体的两端;确定充填物厚度后,对盒体进行调节,使其两块节理围岩之间的间距与所需的填充物厚度相同;在固定好的节理围岩端部的孔洞上穿插锚杆,并向两块节理围岩之间的填充区采用填充物料进行充填;将充填完毕的盒体,放入至养护室内部养护14天;养护完毕后,并取出锚固节理围岩;以此锚固节理围岩制备完成。实现对填充物料的厚度调节,通过锚杆的贯穿,增强了填充物料与节理围岩的锚固强度,并对节理围岩和填充物料起到支撑支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1395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72412.1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根据能量演化曲线确定岩石长期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岩石的能量值;计算岩石的弹性模量;计算岩石的泊松比;将能量值、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岩石长期强度,通过对岩石的能量值、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计算,得到岩石的各个数据值,再将岩石的能量值、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数据等数据值代入公式中计算得出岩石的长期强度,本方法更加简单且误差较小,从而解决现有的确定岩石周期强度的方法较为复杂,且误差较大误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7418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935648.7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理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变角度的深部隧道抗错断模型试验装置,包括物理模型支架、加载组件和铺设挡板,加载组件包括链条、侧向加载气缸、气囊、上部小型加载气缸和控制支架;加载组件用于改变物理模型支架角度,模拟变角度试验,使得试验结果更加准确,试验时,侧向加载气缸对物理模型支架施加侧向压力直至预定值,通过所述转动装置和所述链条的作用下,使得物理模型支架缓缓倾斜,将气囊充满压力,再将上部小型加载气缸加载到气囊上部,调节物理模型支架角度,按照设定速率开始抬升,使得物理模型支架整体产生错动,记录下围岩压力和铺设挡板位移,待到试验结束后拆除物理模型支架,并将破坏后铺设挡板进行拍照。
-
公开(公告)号:CN1171472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04849.1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装式隧道围岩模型衬砌结构及其浇筑方法,包括底座和插接于底座上的双层空心圆柱组合体结构,双层空心圆柱组合体结构包括液压系统杆件、液压伸缩杆、内部衬砌模具、铁丝网、扣环和外部衬砌模具;先在底座上安装所有零件后,再对顶座进行安装,这样就保证了圆心一致和厚度均匀问题;同时,由于内外部衬砌模具都具有一定厚度,不会在安装过程中或者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其次,通过将内外部衬砌模具等分三份,并在模具上涂抹润滑油,在拆模依次拆除模具,最后,通过换内外部衬砌模具的槽的位置,来改变浇筑衬砌的直径,而通过液压系统杆件和液压伸缩杆配合,可以实现浇筑不同高度的衬砌。
-
公开(公告)号:CN1168401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583280.2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添加固化剂的土柱淋滤系统,属于实验设备领域。包括:土柱淋滤机构、蠕动泵、配液池、蓄水池和供水机构,所述供水机构通过管道和所述蓄水池连接,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和所述配液池连接,所述配液池通过管道和所述蠕动泵连接,所述蠕动泵通过管道和所述土柱淋滤机构连接;所述土柱淋滤机构中设置有花洒、土柱、土柱底座和集液箱,所述土柱的上下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花洒和所述土柱底座,所述集液箱为设置在所述土柱底座旁边的容器;所述土柱分为上土柱和下土柱,所述上土柱同轴设置在所述下土柱上方。本发明有利于提高固化试样取出时的便捷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52960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03339.4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64C27/08 , B64C27/14 , B64D27/24 , B64C25/02 , B64D47/00 , B64D47/02 , B64D47/08 , B60P3/22 , E02D17/20 , G08C17/02 ,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注浆的危岩加固方法及装置,包括:机身装置、机翼装置、蓄浆装置、注浆装置、供浆装置和遥控装置,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遥控装置人为控制协调各个装置工作,使无人机能够悬停在危岩旁边,并源源不断地向危岩注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注浆的危岩加固方法及装置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缓解现有危岩加固的危险,难度大,资源耗费大的现状,具有较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09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210111987.9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模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五维空间效应试验及监测系统,包括试验模型箱、试验监测系统和盾构机模型装置,所述模型试验箱用以模拟实际施工地质条件;所述盾构机模型包括嵌套的内盾体和外盾体,外盾体前部为局部镂空区,内盾体和外盾体之间设置类牛腿构件,推力杆的一端固定在类牛腿构件上,另一端与顶推装置相连,顶推装置同时连接至渣土吸尘器;盾构机模型的前部设置有附带刀具的刀盘,刀盘通过扭矩杆与转动电机相连,通过转动电机的旋转带动扭矩杆,从而带动刀盘旋转切削土体,为揭示和分析盾构隧道施工造成地表沉降的空间、时间特性,确定地表沉降在盾构步长影响下以及时间效应影响下的演化规律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2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91006.0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软土刚度智能预测方法,属于软土刚度预测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基于ICSSA优化RVM模型参数,构建ICSSA‑RVM的软土刚度预测模型;通过Logistic‑Tent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以增强种群的初始多样性;引入自适应权重实现在搜索过程中实现探索性与开发性的均衡;采用结合Levy飞行和逆向学习策略的混合方法更新麻雀位置,提高算法摆脱局部最优解的能力。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机器学习的软土刚度智能预测方法在提高预测效率和准确度、增强模型适应性和泛化能力、提供可靠的预测工具、推动技术创新以及降低工程成本和时间成本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08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104162.4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盾构施工掘进过程中的反力矩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GW采集监测模块、预警模块和盾构操作系统中心,GW采集监测模块用以监测反力矩的大小,GW采集监测模块通过螺栓套环反力矩采集器和微偏差采集器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其中螺栓套环反力矩采集器以固定管片的螺栓头部和螺母作为电容动极板,采用以特殊材料制作的电容定极板环绕电容动极板周向设置,利用其变间隙和差动式的结构,实现对反力矩的实时监测,以对管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做出实时调整,有效解决因反力矩过大导致已拼接完成的管片出现扭转、错台、漏浆和渗水造成的病害,同时该技术符合当今社会隧道智能建造行业的发展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169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43114.1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地质公路桥大直径超长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在施工现场依次进行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埋埋辅桩和钻机就位作业;对施工现场依次进行安装护筒、钻进成孔、清孔和移机作业;对施工现场依次吊放钢筋笼、吊放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和拔护筒作业,该施工方法采用长螺旋钻孔设备干作业一次性成孔,期间桩基护筒通过旋挖机一体化埋设;钢筋笼吊装前,制作并安装钢筋笼安装定位托架,辅助钢筋笼的定位与吊放安装;最后灌注水下混凝土进行固结,形成整体受力体系,实现桩与土体的结合,其中,桩基施工过程对周边地层的扰动小,施工安全系数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