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99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38628.1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熵氧化物热力学稳定性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计算热力学参数;2)获取特征与性质;3)构造行增广加权数据集;4)构造列增广待定系数的数据集;5)模型的训练;6)特征筛选;7)模型的对照与交叉验证“可视化”评估。这种方法根据不同元素的占据晶格位点作为输入信息,能快速估计出高熵氧化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提高了预测高熵氧化物热力学稳定性的效率与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0783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07199.5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B/ZIF‑67/DT‑COF复合材料,首先,采用甲醇法制备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IF‑67,然后,以ZIF‑67作为载体,经化学还原法负载Co‑B粒子,得到Co‑B/ZIF‑67,最后,采用溶剂热法在Co‑B/ZIF‑67表面生长DT‑COF即可得到具有磁性的Co‑B/ZIF‑67/DT‑COF;ZIF‑67作为载体,其微观形貌为菱形十二面体结构,尺寸为1.2μm;Co‑B作为活性物质,其微观形貌为纳米粒子状,负载于ZIF‑67表面;DT‑COF作为包覆材料,包覆在Co‑B/ZIF‑67表面。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ZIF‑67的制备;2,Co‑B/ZIF‑67的制备;3,Co‑B/ZIF‑67/DT‑COF的制备。作为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催化剂的应用时,在303K条件下最大产氢速率为7000‑10000mL·min‑1·g‑1,放氢量达到理论值的100%;10次回收/重复使用后,保留初始催化活性的85.4‑90.1%;活化能为Ea=29.4‑30.9kJ·mol‑1。
-
公开(公告)号:CN11829970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4780.8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M10/54 , H01M6/52 , C01B32/1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回收氧化石墨烯/硫溶胶复合微球,以废弃石墨为原料制备回收氧化石墨烯,并通过回收氧化石墨烯与硫溶胶粒子进行复合即可制得单个复合微球的尺寸为1‑5μm,微观形貌为,氧化石墨烯完整的包覆在硫溶胶粒子的表面,形成连续的导电网络;具有自支撑的特点,经常规方法压实,辊压,切片,即可直接作为电极片使用,即得到自支撑电极。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石墨的常规回收;2,氧化石墨烯的制备;3,基于回收氧化石墨烯/硫溶胶复合微球的制备。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在0.2C的电流密度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035‑1077mA h g‑1,5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718‑755mA h g‑1,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9‑70%。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08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20801.4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Ni‑Nb‑O掺杂氢化镁的储氢材料,由氢化镁和纳米Ni‑Nb‑O混合机械球磨制得;所述纳米Ni‑Nb‑O先通过可溶性铌源进行溶剂热法制备前驱体,再通过煅烧法进行制备;所述纳米Ni‑Nb‑O的微观形貌是由50‑100 nm的纳米颗粒团聚成的大颗粒,比表面积为16.05‑19.38 m2/g,孔径分布为1‑2 nm。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可溶性铌源的准备;2,纳米Ni‑Nb‑O前驱体的制备;3,纳米Ni‑Nb‑O的制备;4,纳米Ni‑Nb‑O掺杂氢化镁的储氢材料的制备。作为储氢领域的应用,初始放氢温度降至205‑210℃,放氢量达到6.95‑7.11 wt%;300℃等温放氢量达到6.57‑6.71 wt%;50℃等温吸氢量达到1.45‑1.68 wt%;循环保持率达到85.1‑89.6%。
-
公开(公告)号:CN10905240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1095356.2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32/921 , C01B6/24 , C01B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碳化钛掺杂氢化铝锂储氢材料,由氢化铝锂和二维碳化钛Ti3C2混合机械球磨制得,二维碳化钛Ti3C2由Ti3AlC2和氢氟酸反应制得。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二维Ti3C2的制备和步骤2,二维碳化钛掺杂氢化铝锂储氢材料制备。本发明的储氢材料在二维Ti3C2催化作用下,初始脱氢温度为43‑68℃,比纯氢化铝锂降低了129‑154℃,其总放氢量达到4.6‑7.2 wt%,其初始脱氢温度比原氢化铝锂降低了148.2℃;在150℃时,15分钟能放出3.7 wt%氢气;在200℃时,15分钟能放出5.3 wt%氢气。因此,本发明的储氢材料具有优异的储放氢性能,制得的二维Ti3C2能显著改善氢化铝锂的放氢性能,使得其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出优异的放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8759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114256.0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碱式氧化锰纳米棒泡沫复合相变材料,由三维碱式氧化锰纳米棒泡沫和聚乙二醇采用真空浸渍法复合而成,所述三维碱式氧化锰纳米棒泡沫是以四水合氯化锰、氢氧化钠和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备成碱式氧化锰纳米棒水凝胶后,经冷冻干燥制得。三维碱式氧化锰纳米棒泡沫的微观形貌为平均直径范围为150nm-260nm的碱式氧化锰纳米棒堆叠而成的三维孔道结构;聚乙二醇具有分子长链结构,与碱式氧化锰纳米棒发生缠绕,形成稳定的结构。所得复合相变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为89%-98%,相变温度为39-60℃,相变潜热为122-163J/g。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光热转换效率最高达到98%;2、有效解决相变过程中的泄露问题;3、高相变潜热和热稳定性能;4、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6543974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610990460.2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相变材料为结晶水合盐相变材料,支撑材料为海泡石。其制备方法是将海泡石依次进行酸处理、高温处理和有机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海泡石与结晶水合盐的饱和水溶液在真空条件下,吸附反应得到新型复合定形相变材料。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海泡石的多孔结构实现对相变材料的封装定形,其功能基团成功限制了相变材料结晶水的流失,减少了相分离,保证了结晶水合盐相变材料的结晶性能和相变储能特性;2)支撑材料与相变材料二者的原料均价格低廉,易得;复合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本发明减少了相分离现象、过冷现象、泄露,提高了相变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相变储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04803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432206.1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锌改性的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由芯材、壁材、乳化剂制成,所述的芯材为正十八烷相变材料,壁材为纳米氧化锌改性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所述壁材纳米氧化锌改性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改性纳米氧化锌颗粒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质量比为0.03~0.24:3;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作为相变材料的同时,可以屏蔽紫外线。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制备;2)芯材的准备;3)壁材的准备;4)纳米氧化锌改性的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相变潜热在118J/g~130 J/g范围,并具有良好的封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作为相变材料的同时,可以屏蔽紫外线;2、具有多功能性、优异的导热性及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5960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1714128.5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价‑金属有机框架双载体的复合材料,由JUC‑505共价有机框架、ZIF‑67金属有机框架和Ru元素组成,其中,在JUC‑505上生长ZIF‑67得到JUC‑505/ZIF‑67作为双载体,再通过负载Ru元素得到Ru‑(JUC‑505/ZIF‑67),具有磁性。原料包括无水碳酸钾、四氟对苯二腈、六羟基三亚苯、均三甲苯、1‑甲基吡咯烷、六水合硝酸钴、2‑甲基咪唑、三氯化钌水合物和氢氩混合气。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JUC‑505的制备;2,JUC‑505/ZIF‑67的制备;3,Ru‑(JUC‑505/ZIF‑67)的制备。作为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催化剂的应用,在303 K下提供的产氢速率为25830‑35291 mL∙min‑1∙g‑1,放氢量为理论值的100%,催化放氢的活化能为Ea=23.9‑30.3 kJ∙mol‑1;在303 K下,10次回收/重复使用后,保留初始催化活性的83.2‑91.0%。
-
公开(公告)号:CN1188243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12366.X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MOFs储氢性能预测方法,由模型构建、计算模拟和结果分析3个部分组成,模型构建部分利用MOFs标准结构、备选元素与官能团和单个氢分子结构,构建MOFs初始结构、MOFs改性结构、MOFs氢吸附结构;计算模拟部分,包含结构优化计算、静态计算和电子性质计算;结果分析部分,包含计算模拟得到的稳态结构、稳态能量和电子性质的态密度信息。具体步骤包括:1,MOFs初始结构与改性结构建立;2,MOFs初始结构与改性结构计算模拟与结果分析;3,单氢分子MOFs氢吸附结构的建立;4,MOFs@1H2结构的计算模拟与结果分析;5,多氢分子MOFs氢吸附结构的建立、计算模拟和结果分析。筛选所得改性MOFs氢吸附结构可吸附8个氢分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