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46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68059.8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V10/8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T7/80 , G06T5/70 , G06N3/0464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壁红外与三维表征融合的煤岩识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初始煤壁红外热成像图和初始煤壁三维点云;对初始煤壁红外热成像图进行优化,获取煤壁红外表征;对初始煤壁三维点云进行优化,获取煤壁三维表征;将待测煤壁红外热成像图输入预设的语义分割网络模型,输出图像煤岩边界;将煤壁红外表征、图像煤岩边界与煤壁三维表征进行融合,获取融合表征,完成煤壁红外与三维表征融合的煤岩识别。本发明实现了煤壁红外表征及图像煤岩边界与煤壁三维表征的融合识别,为后续采煤机截割轨迹优化与截割参数优化提供基础,有助于实现井下的智能化、无人化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928467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50822.4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泰安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南宁桂电电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辅助乘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业相机、弱红外射线发射仪、弱红外图像采集仪和开发板集成模块;工业相机固定于电梯轿厢上方;弱红外射线发射仪固定于电梯轿厢左侧;弱红外图像采集仪固定于电梯轿厢右侧;开发板集成模块固定于小区电梯层门与轿门之间的空隙中,包括:NVIDIA边缘检测设备、供电锂电池、电压转换装置以及继电器装置;NVIDIA边缘检测设备分别与工业相机、弱红外射线发射仪和弱红外图像采集仪连接。本发明通过人脸识别和姿态识别技术,可自动检测业主的身份和视线位置,实现无接触乘梯。这相较于传统刷卡或按键操作,极大地提升了乘梯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9090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14061.0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南宁桂电电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温度湿度耦合的制动器自适应调节系统,包括:环境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制动器所处机房的温度和湿度;温湿度耦合模块,用于输出制动器制动过程中制动轮与制动闸瓦的温度以及制动空间绝对湿度;摩擦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湿度耦合单元输出的温湿度值计算制动轮与制动闸瓦的摩擦系数;制动力调节模块,用于改变制动器对制动轮的制动力。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制动器根据环境温湿度情况,自适应调节制动性能,能够提高制动器在高温高湿、低温低湿等环境中的安全性,并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9049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98292.9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南宁桂电电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舒适性评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车辆振动舒适性评价模型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车辆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S2、对主观评价结果和客观测量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S3、选择高关联度样本,基于BP神经网络,对车辆平顺性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进行建模,并在多次训练后得到初步舒适性评价模型;S4、对所获得的初步舒适性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及修正,得到最终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车辆振动舒适性评价模型。该车辆振动舒适性评价模型搭建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车辆平顺性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进行建模,通过学习样本数据,得到最终的主客观评价模型,构建评价预测模型,实现用客观的实验数据来预测主观的评价分数,并与主、客观评价结合,进行振动舒适性评价,以使评价结果更可信,从而节约汽车研发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75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72957.0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闸瓦磨损识别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模拟电梯停止及运行状态,基于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电阻元件的电阻值,通过数据处理单元对所述电阻值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均匀性分析,将结果发送至显示单元,确定闸瓦磨损状态。本发明可以实时、精确地监测电梯闸瓦的磨损情况,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直接获得闸瓦的磨损程度,从而提供了对闸瓦状态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963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96206.7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曳引式电梯钢丝绳高度差精准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曳引轮钢丝绳检测技术领域,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机构,单槽检测机构及信息处理机构;安装机构用于调整单槽检测机构的位置,使单槽检测机构检测曳引轮单槽与钢丝绳啮合深度;安装机构固定安装在曳引轮安装座上;且单槽检测机构均置于安装机构一侧,且置于曳引轮上方;信息处理机构用于单槽检测机构的测量数据。本发明利用单槽检测机构零刻度线到曳引轮表面固定的距离以及伸缩组件下降的距离测得钢丝绳最高点到零刻度线距离,并通过信息处理后得到各钢丝绳之间的高度差;本装置安装调整便捷,获取数据直观性强,测量便捷高效,可对不同类型的曳引轮钢丝绳啮合状态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903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86288.7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煤岩截割趋同性的岩石卸荷孔布局与参数优化方法,包括:构建卸荷孔布局优化模型,将待处理的岩层卸荷孔数据输入所述卸荷孔布局优化模型中,获取最优卸荷孔布局;通过所述最优卸荷孔布局对岩层进行钻孔预裂,实现岩层抗压强度与煤层趋同;其中,卸荷孔布局优化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并通过岩层卸荷孔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得。本发明通过对卸荷孔进行布局优化,以较低的卸荷孔钻孔成本实现较高的岩层抗压强度下降,进一步在岩层上布置卸荷孔,降低岩层的整体抗压强度至与煤层趋同,从而减少采煤机对煤岩分界层的截割难度,最终实现高效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91910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60042.6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沈阳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南宁桂电电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电梯护脚板形变量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电梯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基准图层,布置于护脚板的外表面;视觉检测模块,其图像采集端对应基准图层,当护脚板发生形变时,用于采集基准图层形变图像,根据基准图层形变图像获得护脚板的形变量;将基准图层布置在护脚板上,基准图层由多个方形子图层拼接形成,相邻的方形子图层具有不同颜色的表层,能够为视觉检测提供稳定的参考基准,结合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对护脚板在受力条件下形变量的高精度测量,与传统的机械测量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的精度,还避免了机械部件磨损或弹性元件老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