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2185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3338.4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超低碳耐候护网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铁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护网结构件由纵丝及底部近地面距离<34cm的横丝和底部近地面距离≥34cm的横丝组成;纵丝及底部近地面距离<34cm的横丝、底部近地面距离≥34cm的横丝采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和含量进行制造,采用碳当量和耐蚀当量进行评估,纵丝及底部近地面距离<34cm的横丝的碳当量≥0.88%、耐蚀当量≥2.85%;底部近地面距离≥34cm的横丝的碳当量≥0.61%、耐蚀当量≥1.90%。本发明针对不同护网区域采用不同化学成分,降低材料成本,避免性能过剩。
-
公开(公告)号:CN11164781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0626267.7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细晶粒尺寸薄规格高锰高铝钢,其组分及wt%为:C:0.91~1.35%,Si:0.21~0.53%,Mn:8.5~16.2%,Al:13.7~22.4%,Nb:0.11~0.23%,V:0.15~0.32%,P:≤0.018%,S:≤0.008%,N:≤0.008%;生产方法:冶炼并连铸成坯;对铸坯加热,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自然冷却至室温;冷轧;连续退火。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成分和工艺控制并结合Nb微合金化技术,使所述高锰高铝钢的组织得到了充分细化,同时在Nb、V微合金的析出强化等强化方式的共同作用下,使所述高锰高铝钢的屈服强度在1653~1721MPa,抗拉强度在2035~2119MPa,延伸率在52~62%,且厚度更薄;其退火工艺更为简单,退火时间更短。
-
公开(公告)号:CN105699232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610164170.2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1N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磨损载荷的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电机、磨盘、试样和可控磨损载荷实验装置;所述磨盘连接在所述电机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试样一端置入所述可控磨损载荷实验装置上,另一端与所述磨盘接触,所述可控磨损载荷实验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可控载荷加载范围为0~500N;磨损刻度磨损范围0~20mm,精度可达0.01mm。本发明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并容易实现通过调换加载载荷弹簧来满足不同载荷下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3316912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86070.3
申请日:2013-07-0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1B1/2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极薄铌带的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轧制方法包括轧制设备和轧制工艺两部分:轧制设备采用16辊轧机,16辊轧机的辊型是:16辊轧机的上中间辊的锥长度为40mm,辊径差为0.1mm;16辊轧机的下中间辊的锥长度为40mm,辊径差为0.15mm;16辊轧机的工作辊为平辊,工作辊直径为22mm,工作长度为200mm。轧制工艺是在室温条件下采用三道次轧制,待轧制的铌带为工业级,含铌量≥99wt%;待轧制的铌带宽度为145~155mm,厚度为0.08~0.12mm。第三道次轧制完成后的铌带厚度为0.017~0.019mm。本发明不仅具有节省能源、工序简单和提高效率的特点,且能降低后续加工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49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99018.1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1N3/04 , G01N3/02 , G01N3/06 , G01N3/08 , G01N23/2204 , G01Q30/02 , G01Q30/20 , G01N23/20033 , G01N23/203 , G01N23/2251
Abstract: 一种能提高实验结果精确度的扫描电镜原位拉伸夹具,包括:夹具本体一及二、夹具本体一及二上分别设置的:沉降螺孔及螺栓、插销及插销孔、拉力杆在夹具本体一及二的前端面设置的待测样品固定槽一及二,观测缝,其在夹具本体一及二的后端面设置有备测样品固定槽一及二,并在备测样品固定槽一及二内设有螺孔;将夹具本体一及二的前端面设置成向上倾斜状,在待测样品固定槽上设置槽盖一及二,槽盖一及二固定于待测样品固定槽上。使用方法:备测样品及待测样品的制备;将制备的备测样品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槽一及二中;将待测样品放置于待测样品固定槽一及二内,后将槽盖一及盖二固定;进行拉伸、检测。本发明使待测样品的EBSD标定率达90%以上,待测样品拉伸断裂后位置位于直线中心段左右偏差率不超过0.5mm。
-
公开(公告)号:CN1169492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41416.8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贝/马复相980MPa级BQ&P钢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贝/马复相980MPa级BQ&P钢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热轧淬火配分钢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最大的特点是在淬火至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以前加入了贝氏体相变区间的空冷,让奥氏体先进行贝氏体相变,先形成一部分贝氏体,同时分割了奥氏体晶粒,细化了组织,相对于Q&P钢而言提高了塑韧性。本发明制备的贝/马复相980MPa级BQ&P钢的多相组织结构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有利于后续的冲压和成形工艺,应用前景广泛。本发明做到“以热代冷”,缩短流程并节约了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的社会发展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285835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597301.9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1N23/2202
Abstract: 一种在取向硅钢中获得沿晶断口的方法:将取向硅钢样品加工成俄歇电子能谱仪标准试样;对标准试样进行表面清理;充氢:将标准试样所设定的预设断口处放入充氢装置的含硫脲溶液中,并使取向硅钢样品为阴极;将铂片置入并作为阳极;阴极充氢电流为1.25~1.35A,充氢电流密度在0.1~0.8A/m2,充氢时间在12~50h,充氢电压为36~39V;进行表面分析。本发明不仅工艺简单,便于操作,用时短,所用毒化剂是硫脲,从而避免了采用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作为毒化剂,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威胁的问题,且所获得的取向硅钢断口均为典型沿晶断口,适用于取向硅钢晶界偏聚行为以及晶界微区成分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3132129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79537.7
申请日:2013-03-13
Applicant: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冷轧深冲汽车薄板EBSD织构分析的电解抛光试样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对冷轧深冲汽车薄板截面进行机械抛光,截面抛光到表面呈镜面,粗糙度Ra值0.012um~0.05um之间;配置电解抛光液,将HClO4与C2H5OH按照体积比5:94至5:96进行混合,配置成电解抛光液;将机械抛光好的试样截面进行电解抛光,阴极材料为内侧壁涂上石蜡的不锈钢容器,电解抛光采用恒定电流法,直流电流为0.4A正负0.05A的范围内,试样与电解液接触深度为1—2mm,电解抛光时间为15—20s,将阴极不锈钢容器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温度设定为29℃~31℃。其优点是可以在实验室简易的条件下制备出电解抛光均匀,EBSD标定率很高的样品,以便于汽车用冷轧深冲薄板的冷轧退火织构及再结晶形核等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3639201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640177.3
申请日:2013-12-0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超薄钛带的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待轧制的钛带放入轧机中,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六道次进行轧制,轧制完成后,所轧制的钛带厚度为0.0085mm~0.0095mm。在所述技术方案中:轧机为16辊轧机;待轧制的钛带为工业级,含钛量≥99.97wt%;待轧制的钛带宽度为145~155mm,厚度为0.028~0.032mm。本发明所轧制的钛带厚薄均匀、钛带外形整齐、轧向平整、无裂纹、无边浪和无表面损伤。本发明不仅轧制钛带质量高,且具有节省能耗、工序简单和提高效率的特点,并能降低后续加工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316912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310286070.3
申请日:2013-07-0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1B1/2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极薄铌带的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轧制方法包括轧制设备和轧制工艺两部分:轧制设备采用16辊轧机,16辊轧机的辊型是:16辊轧机的上中间辊的锥长度为40mm,辊径差为0.1mm;16辊轧机的下中间辊的锥长度为40mm,辊径差为0.15mm;16辊轧机的工作辊为平辊,工作辊直径为22mm,工作长度为200mm。轧制工艺是在室温条件下采用三道次轧制,待轧制的铌带为工业级,含铌量≥99wt%;待轧制的铌带宽度为145~155mm,厚度为0.08~0.12mm。第三道次轧制完成后的铌带厚度为0.017~0.019mm。本发明不仅具有节省能源、工序简单和提高效率的特点,且能降低后续加工的劳动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