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1510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710852524.7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6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侧向风估计方法、装置及车辆,能够较准确地对侧向风进行估计。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设定的N个侧向风参数,建立分别对应于所述N个侧向风参数的N个侧向风估计模型,N为正整数;将车辆的车轮状态参数分别输入所述N个侧向风估计模型,获得N个响应值,所述车轮状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车辆的车轮的运动状况;根据所述N个响应值,及车辆基于实际侧向风输出的实际响应值,确定分别对应于所述N个侧向风估计模型的N个辨识误差;根据所述N个辨识误差,从所述N个侧向风参数中确定侧向风估计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346649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0063329.6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5/07 , H01L23/48 , H01L23/485 , H01L21/6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18 , H01L25/072 , H01L23/481 , H01L23/485 , H01L24/82 , H01L2224/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桥功率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半桥功率模块包括:绝缘介质基板,其上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至少一对功率半导体芯片,芯片贴设于所述绝缘介质基板的上表面上;绝缘层,覆盖于所述绝缘介质基板上,将芯片包覆在内,所述绝缘层开设有位于芯片上方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物质;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之上,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导电物质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将每对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电路连接构成半桥驱动电路。封装无需开塑封模,节省了生产成本;另外,功率半导体芯片通过在绝缘层上开设通孔并填充导电物质与上层的导电层实现电气连接,减小了模块的体积,有利于模块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346645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0063330.9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3/538 , H01L23/522 , H01L2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功率模块包括:绝缘介质基板,其上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开关管芯片和二极管芯片,芯片贴设于所述绝缘介质基板的上表面上;绝缘层,覆盖于所述绝缘介质基板上,将芯片包覆在内,所述绝缘层开设有位于芯片上方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物质;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之上,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导电物质与芯片电气连接。封装无需开塑封模,节省了生产成本;另外,功率半导体芯片通过在绝缘层上开设通孔并填充导电物质与上层的导电层实现电气连接,减小了模块的体积,有利于模块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346628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0063328.1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3/31 , H01L23/488 , H01L23/498 , H01L23/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功率模块包括:绝缘介质基板,其上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且开设有从下表面到达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热路径;至少一个功率半导体芯片,芯片贴设于所述绝缘介质基板的上表面上;绝缘层,覆盖于所述绝缘介质基板上,将芯片包覆在内,所述绝缘层开设有位于芯片上方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物质;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之上,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导电物质与芯片电气连接。封装无需开塑封模,节省了生产成本;另外,功率半导体芯片通过在绝缘层上开设通孔并填充导电物质与上层的导电层实现电气连接,减小了模块的体积,有利于模块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386143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10351151.X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艳
IPC: B60W40/076 , B60W40/105 , B60W40/109 , B60W40/11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道路横坡角检测方法和装置、车辆控制方法和装置、车辆。所述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行驶数据;根据所获取的行驶数据确定车辆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和纵向车速;根据所确定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和纵向车速,应用单纯形算法从存储有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纵向车速和横坡角四者对应数据的数据库中确定出系统辨识误差最小的道路横坡角,作为车辆所在道路的横坡角。这样,能够准确地确定出车辆所在路面的横坡角,从而能够更精确地对车辆进行防侧滑控制,增加了车辆控制的准确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46637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0063230.6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3/498 , H01L21/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功率模块包括:绝缘介质基板,包括第一导电层和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之上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开设有第一导电路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开设有第二导电路径;图形化的第二导电层;至少一个功率半导体芯片,嵌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其中,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路径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电气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路径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电气连接。封装无需开塑封模,节省了生产成本;另外,功率半导体芯片通过在绝缘层上开设通孔并填充导电物质与上层的导电层实现电气连接,减小了模块的体积,有利于模块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878462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75080.4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W40/10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速预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N个车轮在当前周期的轮速样本集合和纵向加速度;根据当前周期的轮速样本集合和纵向加速度建立动态预测模型,并根据上一周期获得的误差修正参数对动态预测模型进行修正;根据预设的状态空间模型以及轮速样本集合获取状态空间向量;根据状态空间向量以及当前周期的纵向加速度,利用修正后的动态预测模型获取当前周期的车速预测值;根据当前周期以及之前M个周期获取的车速预测值,与当前周期以及M个周期获取的参考轮轮速实测值,获取误差样本集合;根据误差样本集合获取用于下一周期的误差修正参数,以用于下一周期的计算。本公开能够提高车速预测的准确度,降低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0503453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510114868.5
申请日:2005-11-17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镍锰钴氢氧化物沉淀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混合液A和混合液B在底液C中进行共沉淀反应,所述混合液A中含有镍盐、锰盐、钴盐,所述混合液B为强碱溶液,所述底液C为氨水溶液,其中,所述混合液A中还含有铵盐,混合液B中还含有氨水,并且参于等当量反应的混合液A中的铵盐与混合液B中的氨水在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后氨的摩尔浓度与底液C中氨的摩尔浓度相等。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镍锰钴氢氧化物共沉淀可以比较容易控制反应体系中的氨浓度,从而很容易实现对镍锰钴氢氧化物沉淀粒度的控制。而且上述反应在环境温度(5-40℃)下即可顺利进行,无需额外的加热和控温装置,因而能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38614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0351151.X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艳
IPC: B60W40/076 , B60W40/105 , B60W40/109 , B60W40/11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道路横坡角检测方法和装置、车辆控制方法和装置、车辆。所述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行驶数据;根据所获取的行驶数据确定车辆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和纵向车速;根据所确定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和纵向车速,应用单纯形算法从存储有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纵向车速和横坡角四者对应数据的数据库中确定出系统辨识误差最小的道路横坡角,作为车辆所在道路的横坡角。这样,能够准确地确定出车辆所在路面的横坡角,从而能够更精确地对车辆进行防侧滑控制,增加了车辆控制的准确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20316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1043238.2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下坡辅助控制方法和装置、车辆。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车辆在当前路面下坡的目标车速;根据所述车辆的当前车速、所述目标车速和当前车速的差值这二者来确定制动力的变化率;根据所确定的制动力的变化率来控制所述车辆的制动力。这样,在控制车辆制动的过程中,能够考虑乘客的舒适度对制动力进行调节。与以预定大小的制动力控制车辆制动相比,应用本公开的技术,在下坡行车时,增加了整车的稳定性,减小了乘客的不适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