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1822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227665.1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12Q1/70 , C12Q1/689 , C12Q1/6851 , C12Q1/04 , C12Q1/6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标记组合应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步骤:采集样品和提取DNA;选取特异性引物;制作qPCR反应和标准曲线;选取目标源强特征和非目标物种干扰强度作为参数评价引物特性;计算特异性标记物在目标样本库中检出浓度的上四分位点与各非目标物种中假阳性信号的下四分位点的差值,根据差值实现非目标物种干扰强度的分类;以数字代表非目标物种对标记物的干扰强度,从n个不同的标记物中任取m个引物并组成一组,来模拟能检测到n种标记物的实验室条件,计算不同组合相应的评分,根据该评分得到该组合的评价结果。本发明可解决使用单个标记物存在的灵敏度较低或特异性较差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80284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41823.X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IPC: C12Q1/6844 , C12Q1/68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水体污染源检测方法,S1、采集水样,提取水样DNA;S2、确定需要检测的污染源,污染源为人源、反刍源、猪源、禽源中的一种;S3、向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的反应体系加入水样DNA,反应体系中含有与需要检测的污染源对应的源指示微生物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引物,对水样DNA中的源指示微生物的特异性基因进行扩增;S4、观察LAMP扩增反应是否出现荧光强度的增加,如果出现荧光强度增加,则表明水体DNA中存在源指示微生物的特异性基因,进而得出水体中存在对应的污染源。在步骤S3中,每个反应体系中仅包含一种源指示微生物,只能对一种污染源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用含有对应污染源的源指示微生物的反应体系执行步骤S1‑S4;每个源指示微生物具有特异性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344481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625098.X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12Q1/689 , C12Q1/6895 ,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排除假阳性反应的微生物污染源解析方法,本发明根据标记物在目标和非目标宿主中源强特征的差异,并结合通用标记物的浓度分布特征,建立了一种能够有效排除假阳性信号的标记物检测方法,即在采用以宿主特异性生物标记为基础的微生物污染溯源技术进行微生物污染源解析时,以3.00Log10GC/100mL作为参比微生物的检出浓度阈值,由于本发明提出了准确获取真阳性信号时参比标记物应有的浓度范围,可以帮助研究和管理人员有效排除标记物与非目标宿主产生的交叉反应带来的干扰,从而能够精准解析水体中的各类微生物的污染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74598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864471.X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9/04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基于可见光辅助络合铁离子活化单过氧硫酸氢盐深度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该方法为:向初始有机废水中加入PMS并充分混合,加入草酸盐和三价铁盐混合液,使用LED灯照射并同步进行搅拌反应,加入碱液和氢氧化钙,搅拌均匀后沉淀,上清液尾水中的CODcr可有效降低。该方法在不调节废水初始pH的条件下,通过络合剂控制铁离子沉淀,并在可见光作用下,促进亚铁离子循环产生,持续催化活化PMS产生强氧化性硫酸根自由基,有效地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高效去除废水中的CODcr。该方法具有操作性强、能耗低、pH适用范围广、氧化反应持续性好、有机物氧化降解效率高等特点,在废水深度处理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8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897864.1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IPC: G06Q30/018 , G06Q50/26 , G06N5/04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水质污染溯源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机理模型,贝叶斯推理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算法(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的水体污染物溯源方法。首先,设计基于水质污染物的对流扩散模型。其次,将污染物的对流扩散模型结合贝叶斯推理框架,获得基于实验数据的排污源待反演参数的后验分布。最后,针对贝叶斯推理中后验分布概率函数参数维度高、连续性可微性差、计算极其复杂的问题,使用MCMC概率分布抽样方法实现高维复杂概率分布抽样的简化。该方法可实现在缺乏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大幅度缩小排污参数的取值范围,最终给出排污参数的参数总结。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10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248580.1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12Q1/6851 , G16B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特异性标记物地区适用性的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样品,并提取DNA;S2:选取特异性引物;S3:制作qPCR反应和标准曲线;S4:选择灵敏度、特异性、源强特征、25th/75th阈值、目标源25th/75th作为评价引物适用性的指标,并计算各个指标的值;S5: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引物灵敏度、特异性、源强特征、25th/75th阈值、目标源25th/75th五类参数指标进行定权,以得到各引物的综合适应性评价。本发明方法可有效筛选出既具有特异性优势,且兼顾检出水平较高、检出浓度较为稳定的宿主特异性标记物用于后续的水体微生物污染定量源解析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94190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97865.6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IPC: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20/13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8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水质指标预测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瓶颈注意模块(Bottleneck Attention Module,BAM)、低秩多模态融合(Low‑rank Multimodal Fusion,LMF)、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倒置Transformer(Inverted Transformer,ITransformer)模型的水质指标预测方法。首先,分别从获取的遥感图像数据和水质指标历史数据中提取图像和水质特征序列。然后,基于BAM和LMF将图像和水质特征进行融合,获取多模态融合特征。最后,将多模态融合特征输入ITransformer模型,预测未来长期的水质指标值,最终获取精准度较高的水质指标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105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010248580.1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12Q1/6851 , G16B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特异性标记物地区适用性的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样品,并提取DNA;S2:选取特异性引物;S3:制作qPCR反应和标准曲线;S4:选择灵敏度、特异性、源强特征、25th/75th阈值、目标源25th/75th作为评价引物适用性的指标,并计算各个指标的值;S5: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引物灵敏度、特异性、源强特征、25th/75th阈值、目标源25th/75th五类参数指标进行定权,以得到各引物的综合适应性评价。本发明方法可有效筛选出既具有特异性优势,且兼顾检出水平较高、检出浓度较为稳定的宿主特异性标记物用于后续的水体微生物污染定量源解析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444818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625098.X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12Q1/689 , C12Q1/6895 ,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排除假阳性反应的微生物污染源解析方法,本发明根据标记物在目标和非目标宿主中源强特征的差异,并结合通用标记物的浓度分布特征,建立了一种能够有效排除假阳性信号的标记物检测方法,即在采用以宿主特异性生物标记为基础的微生物污染溯源技术进行微生物污染源解析时,以3.00Log10GC/100mL作为参比微生物的检出浓度阈值,由于本发明提出了准确获取真阳性信号时参比标记物应有的浓度范围,可以帮助研究和管理人员有效排除标记物与非目标宿主产生的交叉反应带来的干扰,从而能够精准解析水体中的各类微生物的污染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16150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73901.8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沉积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监测模块和远程数据处理器;每个所述监测模块包括信息采集模块、电源模块、控制器和无线传输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立杆、第一子传感器和第二子传感器,第一子传感器和第二子传感器均固定在立杆上,二者垂直方向间距固定;第一子传感器和第二子传感器均与控制器数据相连;电源模块为信息采集模块、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供电,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数据处理器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上述在线监测系统的检测方法。本发明可以对淤泥的沉积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全自动、无人值守、远程无线传输的监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野外复杂环境下流域淤泥沉积采集和分析的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