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油气工程海底电缆管道施工期悬沙扩散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6701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565386.0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油气工程海底电缆管道施工期悬沙扩散分析方法,涉及海洋油气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施工区域的海洋环境数据,并根据施工特点和预测需求,制定观测计划,得到悬沙扩散源强计算代表点,其中海洋环境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基于收集的海洋环境数据和悬沙扩散源强计算代表点,提取相关特征,并建立悬沙扩散预测模型,计算每个悬沙扩散源强计算代表点。本发明通过悬沙扩散预测模型中设置悬沙扩散源强计算代表点,并基于实际施工进度动态调整参与计算的代表点,确保每个计算点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同时采用空间插值技术整合各代表点的最大悬沙扩散影响包络,有效消除人为理解和判断的误差,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多期遥感影像的砂质海岸侵蚀量快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5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963455.7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砂质海岸侵蚀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多期遥感影像的砂质海岸侵蚀量快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选定目标砂质海岸线区域,并收集该区域的多期遥感影像;S2:对S1中遥感影像进行处理,以区分海岸线及其邻近地带;S3:追踪多期影像中海岸线的位置变化,获得海岸线动态数据;S4:结合S3中获得的海岸线动态数据和地面高程数据,构建海岸线的三维模型;S5:结合海洋环境动态数据,计算并预测不同时间段内的侵蚀量;S6:验证和校准侵蚀量计算的准确性。本发明,通过整合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动态数据分析,实现了海岸侵蚀的实时监测和精确预测,为有效管理和保护海岸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基础。

    一种基于无人机测绘的海滩侵蚀检测和定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449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45872.4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滩侵蚀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测绘的海滩侵蚀检测和定量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无人机;S2:利用S1配置的无人机获取不同时期的海滩航拍影像数据;S3:在海滩上划定多个剖面,利用S2中处理后的航拍影像从多期数据中提取剖面的高程数据;S4:为统一多期航拍数据的参考边界,划定统一的最低水边线,上边界为海岸线;S5:自动识别和预测影响海滩侵蚀的因素;S6:进行实时侵蚀预测和未来侵蚀趋势模拟;S7:计算海滩的侵蚀总量,以及对每个网格的沙量进行比较,得到海滩侵蚀量变化的分布特征。本发明,能够高效获取海滩数据、精确监测和预测侵蚀趋势,为科学的海滩保护和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准同步大规模多站位近岸海流连续观测方法、系统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976509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12580.0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观测数据获取技术领域,公开了准同步大规模多站位近岸海流连续观测方法、系统及应用。观测方法为对多站位同步海流连续观测的观测站位、调查船、调查顺序进行空间和时间方面的优化;每个调查船需在潮期内先后完成1‑2个站位的调查任务;提高了多船同步海流观测的观测效率,提高了调查船的利用率,在1个典型潮期内高效完成2个批次海流观测;本发明在工作量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增加了调查单位一倍的调查能力,解决了受限于调查人员、调查船和观测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准同步多站位海流连续观测数据经实际检验,与常规方法获取的海流数据质量基本相同。

    一种具有多点分隔功能的无人机海水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0791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75938.X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水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多点分隔功能的无人机海水取样装置,针对取样完成后水源存放无法进行分隔处理,导致不能在不同区域进行多点取样,需要反复往返,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底盒,所述底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置座,且内置座上开设有四个等距的环形安装槽。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具有多点分隔功能的无人机海水取样装置能够对不同区域海水取样后进行分隔储存,实现不同区域的多点取样,无需反复往返操作,多个储样管采用环形且外扩的方式安装,能够在取样后(底盒整体重量增加)维持底盒重心不变,保证无人机飞行作业的稳定性,避免取样的海水集中分布在单一位置,造成无人机重心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其飞行效果。

    新建滨海电厂温升区环境本底水温推算方法及温升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47239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657450.2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建滨海电厂温升区环境本底水温推算方法及温升计算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推算方法包括S01:新建滨海电厂运行前,在其排放口附近海域选取与排放口水文环境相似的位置建立水温参考站;S02:持续观测并记录水温参考站与若干个其他水温观测站的水温数据;S03:分析步骤S02中获得的水温数据;S04:推算出若干个其他水温观测站的环境本底水温,温升计算方法包括S01:采用新建滨海电厂温升区环境本底水温推算方法推算出其他水温观测站环境本底水温;S02:测量其他水温观测站的现场绝对水温;S03:其他水温观测站现场绝对水温与环境本底水温差值即为实际温升。本发明解决了滨海电厂温升冷却水排放后环境本底水温和实际温升不易获取的问题。

    一种海上光伏发电设施的防冰和破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103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11598.6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光伏发电设施的防冰和破冰方法,涉及光伏发电维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光伏支架,固定架上设置有防冰组件,防冰组件包括电机一,电机一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固定架的外壁,光伏支架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侧固定板,加热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管三,电热管三设置于加热水箱的底部,加热水箱上设置有破冰组件,且加热水箱上设置有预热组件。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海上光伏发电设施的防冰和破冰方法及装置具有自动化破除光伏板表面的冰层,破冰效率高,无需人工操作,提高破冰过程的安全性,破冰后对光伏板的表面进行干燥处理,起到防冰作用,避免光伏板表面二次结冰的技术效果。

    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取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5993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647051.2

    申请日:2023-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取样方法,包括,低潮时,按预设航点自动或人工操作将无人机移动至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取样位置上空合适高度。无人机平台搭载绞盘、释放器及表层取样器。操作过程:释放取样器,在重力作用下,取样器插入海底获取规定质量样品;无人机垂直上升,利用其升力将样品带离潮间带地面;开动绞盘将取样器回收至无人机底部;完成后,无人机自动或人工操作返回初始位置,调查人员进行后续取样测试封存工作。检查无人机状态,开展下一轮次取样工作。

    准同步大规模多站位近岸海流连续观测方法、系统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97650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0912580.0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观测数据获取技术领域,公开了准同步大规模多站位近岸海流连续观测方法、系统及应用。观测方法为对多站位同步海流连续观测的观测站位、调查船、调查顺序进行空间和时间方面的优化;每个调查船需在潮期内先后完成1‑2个站位的调查任务;提高了多船同步海流观测的观测效率,提高了调查船的利用率,在1个典型潮期内高效完成2个批次海流观测;本发明在工作量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增加了调查单位一倍的调查能力,解决了受限于调查人员、调查船和观测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准同步多站位海流连续观测数据经实际检验,与常规方法获取的海流数据质量基本相同。

    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取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599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47051.2

    申请日:2023-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取样方法,包括,低潮时,按预设航点自动或人工操作将无人机移动至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取样位置上空合适高度。无人机平台搭载绞盘、释放器及表层取样器。操作过程:释放取样器,在重力作用下,取样器插入海底获取规定质量样品;无人机垂直上升,利用其升力将样品带离潮间带地面;开动绞盘将取样器回收至无人机底部;完成后,无人机自动或人工操作返回初始位置,调查人员进行后续取样测试封存工作。检查无人机状态,开展下一轮次取样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