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8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99984.0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1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砟轨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季冻区无砟轨道底座板变形与损伤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引入损伤演化参数,考虑混凝土的拉压异性特征,从损伤演化角度搭建考虑双标量损伤的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率本构方程;步骤2、基于混凝土率本构方程,建立了考虑路基不均匀冻胀效应的无砟轨道损伤模型;步骤3、对冻胀作用位置、冻胀波长、冻胀幅值作用下的无砟轨道底座板变形与损伤进行分析。本发明能较准确、真实地探究季冻区路基冻胀作用下无砟轨道底座板部件变形与损伤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568395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0699984.0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1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砟轨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季冻区无砟轨道底座板变形与损伤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引入损伤演化参数,考虑混凝土的拉压异性特征,从损伤演化角度搭建考虑双标量损伤的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率本构方程;步骤2、基于混凝土率本构方程,建立了考虑路基不均匀冻胀效应的无砟轨道损伤模型;步骤3、对冻胀作用位置、冻胀波长、冻胀幅值作用下的无砟轨道底座板变形与损伤进行分析。本发明能较准确、真实地探究季冻区路基冻胀作用下无砟轨道底座板部件变形与损伤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87934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607847.7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1N19/08 , G01N21/88 , E01B29/0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脱空两阶段识别方法,属于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脱空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阶段I:通过分析轨道板表面均匀布置测点的振动响应规律,明确脱空损伤大致区域;阶段II:在损伤大致区域附近加密测点,采用与第一阶段相似的分析方法进一步缩小损伤范围。本发明利用D‑S证据融合理论,对获取的时域和频域内的损伤特征指标进行融合,采用包括损伤区域大致识别和精确识别的两阶段识别方法实现对自密实混凝土损伤区域的识别,该方法可降低识别过程的不确定性,有效提高损伤识别准确率和效率,在无砟轨道损伤识别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879343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07847.7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1N19/08 , G01N21/88 , E01B29/0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脱空两阶段识别方法,属于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脱空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阶段I:通过分析轨道板表面均匀布置测点的振动响应规律,明确脱空损伤大致区域;阶段II:在损伤大致区域附近加密测点,采用与第一阶段相似的分析方法进一步缩小损伤范围。本发明利用D‑S证据融合理论,对获取的时域和频域内的损伤特征指标进行融合,采用包括损伤区域大致识别和精确识别的两阶段识别方法实现对自密实混凝土损伤区域的识别,该方法可降低识别过程的不确定性,有效提高损伤识别准确率和效率,在无砟轨道损伤识别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888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20863.3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河北中烁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轨道板底座及施工方法,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轨道板底部预制成型的底座本体,底座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座主体部、凸起支撑部,其中底座主体部、凸起支撑部相对设置,底座本体上对应轨道板两端位置设置有凸台,底座本体底部及周围设置有现浇层;底座本体顶部与轨道板底部之间设置有减振层一或缓冲层一,减振层一或缓冲层一的厚度范围5~50mm,底座本体上的凸台侧面与轨道板的限位槽侧面之间设置有缓冲层二,缓冲层二厚度范围5~30mm;该底座设计采用预制框架式异型结构,可节约材料用量,降低重量,同时可采用标准化制作,缩短工程施工时间,方便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11237632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70632.1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方法。所述高铁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梁面凿毛;步骤S2、钢筋网片绑扎;步骤S3、侧模板安装;步骤S4、混凝土浇筑、机械自动化整平;步骤S5、混凝土机械自动化收面及压光;步骤S6、养护及拆模;步骤S7、限位凹槽、伸缩缝机械自动化开槽。本发明取消限位凹槽模板安装及伸缩缝模板安装的施工流程,从而使得底座板混凝土的整平、收面、压光作业实现了机械自动化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889869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04256.9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姚一鸣 , 魏广宁 , 王奇胜 , 徐凌雁 , 寇胜宇 , 程杰 , 王会永 , 王玉琨 , 王伟华 , 肖锐 , 徐鹏 , 刘杰 , 高志国 , 王汉民 , 赵长石 , 刘轲 , 张荣鹤 , 张晓波 , 郭臣 , 张宝文 , 王健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典型区间地段铁路无砟轨道钢筋智能建模方法,包括:S1,创建典型区间地段铁路无砟轨道三维模型;S2,三维建模;S3,计算底座上层和下层的X筋分布;S4,计算底座上层和下层的Y筋分布;S5,根据读入的钢筋网片分布方案,将S3、S4得到的底座X筋、Y筋布置方案进行网片划分;S6,计算自密实混凝土层的钢筋分布;S7,计算限位凹槽加强筋:S8,生成限位凹槽周围的防裂筋布置方案;S9,重复步骤S2‑S8,完成其它轨道板单元的钢筋智能建模。该方法提高了建模效率,避免了人工布置钢筋产生的错误,能够通过参数设置动态调整建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81871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206273.5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L2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速差情况下磁浮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及横坡角确定方法,属于列车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统计所有列车通过某一线路平面曲线的运行速度,确定通过该曲线的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和最低运行速度;S2、根据列车的设计要求,确定在所述最高运行速度下,列车最大允许的一号离心加速度以及在所述最低运行速度下,列车最大允许的二号离心加速度;S3、根据最高运行速度、最低运行速度、一号离心加速度以及二号离心加速度,计算第一最大横坡角;S4、确定设计标准允许的第二最大横坡角,取第一最大横坡角和第二最大横坡角之间的最小值作为第三最大横坡角;S5、根据第三最大横坡角计算平面曲线能够设置的最小的第一曲线半径。
-
公开(公告)号:CN115780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79683.4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河南省鼎鼎实业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砟轨道用多层钢筋焊接网生产设备,涉及到轨道建设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组件、横向钢筋供料组件、纵向钢筋供料组件和焊接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上方设置有横向钢筋供料组件和纵向钢筋供料组件,横向钢筋供料组件和纵向钢筋供料组件可以分别实现两个方向钢筋的供料,从而可以实现钢筋网片的拼接,通过设置焊接组件,焊接组件可以对钢筋网片的拼接处进行焊接固定,从而可以实现钢筋网片的连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0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928555.7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结构配筋智能化设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0、确定无砟轨道的下部基础形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并选择结构配筋对象;S20、获取无砟轨道结构的设计参数,所述设计参数包括无砟轨道结构尺寸参数、无砟轨道材料参数和环境参数;S30、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所述有限元计算模型用于计算无砟轨道结构的设计荷载计算结果;S40、利用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无砟轨道结构的不同设计荷载组合形式;S50、针对不同设计荷载组合形式进行钢筋量进行迭代计算并进行控制指标判断和检算;S60、对多元化计算结果与结构配筋方案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和输出。本发明可建立无砟轨道结构参数化、精细化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提高了计算精度和准确度,同时也提升了无砟轨道结构配筋设计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