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产品零部件模块划分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815541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811569994.3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产品零部件模块划分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对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实例的零部件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取零部件相关性矩阵;基于所述零部件相关性矩阵,通过基于模块内部聚合度与模块间耦合度计算的遗传算法聚类分析,将所有所述零部件划分到不同模块单元。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实例的零部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有零部件进行基于模块内部聚合度与模块间耦合度计算的遗传算法聚类分析,实现所有零部件的模块划分,能够有效缩短模块划分的运算周期,提高运算效率,并进一步提高运算准确性。

    复合材料舱门一体成型制作方法及复合材料舱门

    公开(公告)号:CN1141319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193040.9

    申请日:2021-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舱门一体成型制作方法及复合材料舱门,包括:以模具型面线为铺贴基准将外蒙皮铺贴在模具上;采用第一真空袋膜至少盖设于所述外蒙皮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安装间隙,并进行抽真空;在模具定位点放置泡沫定位工装,并在所述泡沫定位工装铺设泡沫夹心材料,将所述泡沫夹心材料一侧与所述外蒙皮紧密连接;取出所述泡沫定位工装,并铺设内蒙皮;采用第二真空袋膜对所述外蒙皮和所述内蒙皮抽真空,并灌注树脂后固化成型,得到预制件;脱模,并对所述预制件进行加工。通过上述方式,生产的复合材料舱门复合轻量化要求且整体结构强度更高、通用性更强。

    列车编组方法及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82943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0968989.8

    申请日:2019-10-1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编组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若判断获知与后车之间的实时距离达到编组临界距离,则与后车进行车车通信,判断是否满足编组条件;若满足,则判断与后车进行的车车通信是否稳定;若稳定,则与后车进行虚拟连挂编组,通过与后车之间的车车通信控制后车的运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编组方法及装置,通过在目标车与后车之间的距离达到编组临界距离、通信稳定且满足编组条件的情况下,将目标车与后车编组为虚拟连挂编组,由头车控制编组内列车的运行,能够缩小编组运行时的最小间隔距离,显著突破信号系统的移动闭塞距离,能提升线路的利用率和运输能力。

    MOF化合物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9294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0261121.4

    申请日:2019-04-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MOF化合物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MOF化合物的自牺牲金属中心和反应活性位点为镁。同时,在本申请提供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由于MOF化合物的自牺牲中心和反应活性位点为镁,而镁的沸点为1089℃,因此高温热解时,残留的镁会限制活性金属中心的聚集,使得更多的单原子位点被捕获在石墨碳中,这样设置,可提高制备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

    一种梯形铆模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64482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096832.X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梯形铆模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径向力影响显著因子以量化梯形铆模的铆模干涉量;计算径向力影响显著因子为正值时梯形铆模的铆接顶角的大小,实现对梯形铆模的结构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干涉量相关函数并反向求解径向力正解函数,通过铆模参数与期望径向力间的结构参数优化方程,求解梯形铆模几何尺寸参数的改变值,实现对干涉量的精准调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梯形铆模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充分考虑了异质叠层铆接时不同材料的不同干涉量需求,为复合材料异质叠层结构间干涉量连接提供方法指导,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变干涉量叠层铆接接头,有效的提高了异质叠层连接的服役寿命。

    焊接过程质量融合判断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9147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839058.0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焊接过程质量融合判断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各个焊接质量指标的传感信息获取焊接过程中的各个焊接质量指标参数的取值;根据各个质量指标参数的取值以及各个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质量等级取值区间,确定各个焊接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预测焊接质量等级;确定焊接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根据各个焊接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焊接质量等级,以及各个焊接质量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确定焊接过程质量融合判断结果。通过对多种焊接过程焊接质量指标参数的质量分析结果进行融合处理,并对焊后质量结果进一步优化融合算法权重,可以在焊接过程提供准确可靠的焊接质量在线判断,为焊接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大大提升焊接的综合效率。

    一种3D打印用铝合金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78433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761828.4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用铝合金粉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用铝合金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3D打印用铝合金粉末材料,其合金元素包括Mg、Sc、Zr、Mn、Fe、Ni、Si、Zn、Cr;其中Si+Mn总含量为铝合金粉末材料总质量的0.9~1.5wt%,且Si/Mn的质量比为1~2或≥5。本发明发现通过上述控制,所得铝合金粉末材料经SLM方法3D打印以及适当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可提升至570MPa以上,同时塑性可提升至17%以上,经多次测试,不存在打印后应力集中导致的开裂问题,解决了现有铝合金3D打印件拉伸强度与塑性难以兼顾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