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5952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710140260.2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包括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三层地铁隧道和地下四层地铁隧道,其中,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且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顶板和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底板为共用板,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地下四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各层之间通过自动扶梯及楼梯连通。实现了乘客立体换乘功能,大幅减少了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所需步行的距离,避免以往单层枢纽空间内乘客在各个换乘点附近聚集的问题,以此保障人流畅通并减少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705952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40260.2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包括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三层地铁隧道和地下四层地铁隧道,其中,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且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顶板和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底板为共用板,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地下四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各层之间通过自动扶梯及楼梯连通。实现了乘客立体换乘功能,大幅减少了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所需步行的距离,避免以往单层枢纽空间内乘客在各个换乘点附近聚集的问题,以此保障人流畅通并减少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695933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40268.9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5 , G01N2291/0232 , G01N2291/02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贯穿试验箱前后两个端面的隧道衬砌模拟结构体及其内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安置在主体试验箱四个侧面可变位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组成试验箱四个侧面的金属条,试验箱内部承装围岩模拟材料,衬砌模拟材料和隧道结构模拟材料之间安置检测装置。该装置能更好地模拟不同近接类型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周边的动荷载干扰环境,包括单侧、多侧动荷载组合干扰环境;实现结构内外部不同形式、大小、频率、持续时间的动荷载组合作用的模拟,为多层次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试验依据,更好地保证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206627476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20229484.6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贯穿试验箱前后两个端面的隧道衬砌模拟结构体及其内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安置在主体试验箱四个侧面可变位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组成试验箱四个侧面的金属条,试验箱内部承装围岩模拟材料,衬砌模拟材料和隧道结构模拟材料之间安置检测装置。该装置能更好地模拟不同近接类型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周边的动荷载干扰环境,包括单侧、多侧动荷载组合干扰环境;实现结构内外部不同形式、大小、频率、持续时间的动荷载组合作用的模拟,为多层次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试验依据,更好地保证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692967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20229481.2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包括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地下三层地铁隧道和地下四层地铁隧道,其中,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且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顶板和地下一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底板为共用板,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二层并联式公路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地下四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与地下三层地铁隧道的设置方向垂直,各层之间通过自动扶梯及楼梯连通。实现了乘客立体换乘功能,大幅减少了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所需步行的距离,避免以往单层枢纽空间内乘客在各个换乘点附近聚集的问题,以此保障人流畅通并减少安全隐患。(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97779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83222.2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型钢砼隧道支护结构,属于隧道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隧道的复合式衬砌中型钢钢架仅用作初期支护结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协同受力差的问题。本型钢砼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和设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防水涂层,二次衬砌包括型钢钢架和型钢砼,型钢钢架在开挖期间可兼做初期支护,沿隧道纵向方向相邻设置的两榀型钢钢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大大加快了隧道的施工进度,充分发挥了型钢钢架的承载能力,并显著优化了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协同受力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4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874099.7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旷文涛 , 杨昌宇 , 朱小兵 , 李正川 , 刘贵应 , 刘保林 , 周定祥 , 肖强 , 曹林卫 , 刘乐川 , 王秋 , 吴伟 , 姜波 , 安柯 , 汪振伟 , 汪伟松 , 李海军 , 薛护国 , 林亮 , 杨宝 , 田攀 , 冉俊元 , 邓晓佳 , 邹锐萍 , 黄启淑 , 刘旭 , 蒲松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浅埋管幕暗挖隧道地表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为:对超浅埋管幕暗挖隧道采用地层结构模型对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变形进行模拟,得到拱顶沉降最大值、地表最大沉降值及地表变形沉降曲线;采用荷载结构模型选取隧道拱顶钢管,计算得到隧道拱顶沉降最大值;计算超浅埋管幕暗挖隧道地表沉降最大值;计算沉降曲线调整系数;将地表变形沉降曲线的数据与沉降曲线调整系数相乘,得到荷载结构模型地表变形沉降曲线的相应数据。本发明用于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超浅埋管幕暗挖隧道地表沉降计算,为超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192685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24977.6
申请日:2020-07-01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旷文涛 , 曹林卫 , 刘保林 , 朱小兵 , 杨昌宇 , 杨翔 , 田攀 , 杨宝 , 于茂春 , 张万斌 , 李鸿 , 胥犇 , 徐昆杰 , 吴伟 , 李爽 , 李海军 , 王志勇 , 肖杨
IPC: E02D29/045 ,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作洞口排水系统后,施作明暗分界位置的临时抗滑桩;S2,待临时抗滑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洞口及明洞范围土体,并进行相应的坡面锚网喷支护;S3,施作明暗分界位置临时抗滑桩之间的超前支护;S4,施作纵向抗滑明洞结构;S5,破除明暗分界位置暗挖隧道开挖范围临时抗滑桩;S6,补充暗挖隧道范围临时抗滑桩位置的超前支护后进行隧道暗挖。本发明具体施工时通过在临时抗滑桩的保护下,进行明洞结构的施作,能有效确保隧道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期间仰坡稳定性;施工过程稳定、安全可靠;通过简单的岩土理论方法,解决了复杂的工程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049550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610485546.X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海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形缝的主被动一体止水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在主带体的中部一体形成有上凸台和下凸台,上凸台与下凸台之间形成空腔,在主带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侧囊,侧囊的上部开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水孔,侧囊的内腔中设置与之相适配的遇水膨胀体,在两边侧囊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金属定位片。本发明实现了止水带主带体、侧囊和金属定位片主动堵水,侧囊内的遇水膨胀体遇水膨胀被动堵水,达到了多道堵水目标,采用主动防水与被动防水相结合,多道设防堵水,堵水效果好;侧囊对遇水膨胀体有保护和约束作用,可提高堵水效果;本发明施作简单可行,可节约施工成本,工程质量较易控制,将水堵于来水侧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76801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6898.3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鼎盛华瑞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APP快速鉴别、收集、分析灌浆资料的方法,包括:S1,灌浆记录仪采集灌浆过程中实时参数以及最终的灌浆量信息,制作完成施工记录报表,在施工记录报表中通过二维码生成模块生成二维码;S2,二维码中包含该份施工记录报表中的全部灌浆过程中实时参数以及最终的灌浆量信息,该二维码通过利用AES128或MD5加密算法进行了加密;S3,通过手机APP对施工记录报表中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扫描解析,将二维码信息通过手机网络传输给服务器保存,并根据用户需求调用历史灌浆数据进行分析。使用该发明所涉及的方法能够有效快速的对施工记录报表进行鉴别判断,并利用网络技术分析,可以实时掌握工程进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