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5933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40268.9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5 , G01N2291/0232 , G01N2291/02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贯穿试验箱前后两个端面的隧道衬砌模拟结构体及其内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安置在主体试验箱四个侧面可变位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组成试验箱四个侧面的金属条,试验箱内部承装围岩模拟材料,衬砌模拟材料和隧道结构模拟材料之间安置检测装置。该装置能更好地模拟不同近接类型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周边的动荷载干扰环境,包括单侧、多侧动荷载组合干扰环境;实现结构内外部不同形式、大小、频率、持续时间的动荷载组合作用的模拟,为多层次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试验依据,更好地保证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206627476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20229484.6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及围岩的动力响应模拟装置,包括试验箱、贯穿试验箱前后两个端面的隧道衬砌模拟结构体及其内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安置在主体试验箱四个侧面可变位置的试验荷载加载系统、组成试验箱四个侧面的金属条,试验箱内部承装围岩模拟材料,衬砌模拟材料和隧道结构模拟材料之间安置检测装置。该装置能更好地模拟不同近接类型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周边的动荷载干扰环境,包括单侧、多侧动荷载组合干扰环境;实现结构内外部不同形式、大小、频率、持续时间的动荷载组合作用的模拟,为多层次地下空间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试验依据,更好地保证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555923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03498.2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蜀禹通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正川 , 冯韬 , 刘贵应 , 周定祥 , 才广 , 张万斌 , 朱小兵 , 汪伟松 , 刘亦文 , 曹林卫 , 雷啸 , 刘保林 , 邓晓佳 , 刘长毅 , 旷文涛 , 曾正林
IPC: E01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BCMG地下排水系统,其包括系统本体,系统本体内设置有高强度支管、高强度主管、多个刚性接头、第一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设置在高强度主管端部的第一管堵;其中高强度主管上间隔安装有多个刚性接头,每个刚性接头上均倾斜连接两个高强度支管,每两个相邻间隔的刚性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接头,高强度支管上设置有加强组件,本公开通过设置高强度排水管、刚性接头、柔性高承载接头以及管堵,来实现解决了在渣场中排水时排水结构承载力低、不抗变形的弊端;可以满足50米以上任意不均匀堆高荷载要求和渣场暴雨降雨排水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50839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08822.5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建立评价区域的地下空间三维体素坐标系∑0,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中查得坐标系∑0的原点在坐标系∑1的坐标,建立坐标系∑0和坐标系∑1仿射变换关系;建立二维地表栅格坐标系∑s,在评价区域内形成栅格集合G,记栅格g(x,y)∈G,其地下空间体素构成集合Vxy;基于g(x,y)建立数据结构T(x,y,I)用以描述地下空间体素集合Vxy各评价指标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敏感性分类,分为一般指标和敏感指标;对所述一般指标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一般指标的评价值;提高评价值过低或极高的指标的权重,调整得到该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值,并根据该值划分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等级,本方法实现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三维精细化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192685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24977.6
申请日:2020-07-01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旷文涛 , 曹林卫 , 刘保林 , 朱小兵 , 杨昌宇 , 杨翔 , 田攀 , 杨宝 , 于茂春 , 张万斌 , 李鸿 , 胥犇 , 徐昆杰 , 吴伟 , 李爽 , 李海军 , 王志勇 , 肖杨
IPC: E02D29/045 ,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作洞口排水系统后,施作明暗分界位置的临时抗滑桩;S2,待临时抗滑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洞口及明洞范围土体,并进行相应的坡面锚网喷支护;S3,施作明暗分界位置临时抗滑桩之间的超前支护;S4,施作纵向抗滑明洞结构;S5,破除明暗分界位置暗挖隧道开挖范围临时抗滑桩;S6,补充暗挖隧道范围临时抗滑桩位置的超前支护后进行隧道暗挖。本发明具体施工时通过在临时抗滑桩的保护下,进行明洞结构的施作,能有效确保隧道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期间仰坡稳定性;施工过程稳定、安全可靠;通过简单的岩土理论方法,解决了复杂的工程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6801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6898.3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鼎盛华瑞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APP快速鉴别、收集、分析灌浆资料的方法,包括:S1,灌浆记录仪采集灌浆过程中实时参数以及最终的灌浆量信息,制作完成施工记录报表,在施工记录报表中通过二维码生成模块生成二维码;S2,二维码中包含该份施工记录报表中的全部灌浆过程中实时参数以及最终的灌浆量信息,该二维码通过利用AES128或MD5加密算法进行了加密;S3,通过手机APP对施工记录报表中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扫描解析,将二维码信息通过手机网络传输给服务器保存,并根据用户需求调用历史灌浆数据进行分析。使用该发明所涉及的方法能够有效快速的对施工记录报表进行鉴别判断,并利用网络技术分析,可以实时掌握工程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466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01329.0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和净化隧道空气的结构,涉及隧道排水技术领域,包括与隧道的排水管连通的反应仓,反应仓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口开闭的控制机构,反应仓上还设置有进气组件和高于出料口设置的排水气口,积水进入反应仓内,废气通过进气组件进入反应仓内并与积水反应生成沉淀物,控制机构控制出料口的开闭以实现沉淀物的推出,不会对排水系统的管道造成损坏,降低了隧道排水系统疏通的成本,并且降低了隧道内废气的含量,提高了隧道排水系统疏通的环保性能,同时装置安装后可持续运行,操作人员可远程控制,只需定期检查,因此提高了隧道排水系统疏通的便捷性的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8231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98157.9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型基础D型便梁架空体系及施工方法,属于铁路工程技术领域。它包括若干沿既有线路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门型基础结构和设于门型基础结构上的D型便梁结构,既有线路设置在D型便梁结构上,门型基础结构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新建隧道两侧的桩基础和连接在两桩基础之间的横系梁,横系梁沿既有线路的宽度方向延伸,横系梁上设有支墩,D型便梁结构设置在支墩上。通过在既有线路下方预先实施门型基础结构,将D型便梁结构置于横系梁上的支墩上,从而解决了大断面隧道小角度下穿既有线路工程中既有线路加固防护困难的问题;可以实现D型便梁结构左右两侧纵梁的同跨布置,避免了纵梁错位布置所引起的三角坑问题,保证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67655.9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质条件大跨隧道扩挖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隧道扩挖施工方法存在施工风险大的问题。本复杂地质条件大跨隧道扩挖施工方法,包括利用既有隧道支护,施作超前支护;分区域开挖,并施作开挖区域的初期支护和临时钢架结构,在开挖区域周边形成受力条件较好的封闭结构;扩挖隧道开挖完成后,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根据监控量测情况,待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依次拆除临时钢架结构和破除既有隧道支护;在初期支护的内侧铺设防水板,浇筑扩挖隧道二衬结构等步骤。充分利用既有隧道支护的支护能力,在扩挖隧道初期支护闭合成环且变形稳定后才拆除既有隧道支护,施工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389618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537712.7
申请日:2014-10-13
Applicant: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拱隧道洞身无室大管棚支护施工方法,施作工序为:施作复合式导向墙和安装导向管→钻孔→大管棚和钢筋笼安装→破除复合式导向墙浇筑砼层→开挖废弃钻孔段土体→注浆→大管棚支护段开挖→下一循环施工……。本发明避免了连拱隧道多循环反复扩挖管棚工作间,降低了施工风险,减小了扩挖土方量、初支二衬混凝土用量和钢拱架数量,节约了工程成本,不仅使施工速度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工效,而且降低了在软弱不良地层扩大断面开挖管棚工作间所引起的如应力集中等可能导致隧道破坏施工风险,减小了城市狭窄地下空间中对临近既有构(建)筑物的影响,使整个超前支护和隧道开挖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有工作室管棚超前支护要更加安全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