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IC内藏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24725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346620.X

    申请日:2013-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型的半导体IC内藏基板。其中,准备芯材浸渍于未硬化状态的树脂并具有以在平面上看被芯材和树脂包围的形式贯通它们而设置的贯通孔(112a)的预浸料坯(111a)。接着,将半导体IC(120)容纳于贯通孔(112a),通过在该状态下热压预浸料坯(111a)而使树脂的一部分流入到贯通孔(112a),由此由流入的树脂将容纳在贯通孔(112a)的半导体IC(120)埋入。在本发明中,在半导体IC(120)的上下没有芯材的状态下,由流入的树脂将半导体IC(120)埋入,因而可以得到在半导体IC(120)的上下不存在芯部的超薄型构造。

    电子部件内置基板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24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180070192.1

    申请日:2021-10-22

    Abstract: 在具有多层布线结构的电子部件内置基板中,要防止形成于较深的通孔的通孔导体的空隙,并且提高较浅的通孔与通孔导体的密合性。电子部件内置基板(100)具备:导体层(L1‑L3);绝缘层(112、113),其设置在导体层(L2、L3)之间;绝缘层(114),其设置在导体层(L1、L2)之间;半导体IC(130),其埋入绝缘层(112、113);通孔导体(142),其埋入通孔(V);以及通孔导体(143),其埋入通孔(143a)。通孔(143a)设置于与通孔(V)重叠的位置,通孔(143a)比通孔(V)浅,通孔(143a)的内壁的表面粗糙度比通孔(V)的内壁的表面粗糙度大。由此,在埋入深度较深的通孔(V)的通孔导体(142)难以形成空隙,并且能够提高埋入深度较浅的通孔(143a)的通孔导体(143)的密合性。

    传感器用封装基板及具备其的传感器模块以及电子部件内置基板

    公开(公告)号:CN11244765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910815152.X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用封装基板及具备其的传感器模块以及电子部件内置基板。在传感器用封装基板中,缩短连接传感器芯片和电子部件的配线的配线距离并且缩小基板的面积。传感器用封装基板(100)具备用于搭载传感器芯片的搭载区域(A)和与传感器芯片连接的控制器芯片(150),且具有设置于俯视时与搭载区域重叠的位置且从一表面(101)贯通到另一表面(102)的贯通孔(V1),搭载区域和控制器芯片俯视时具有重叠。根据本发明,通过减薄绝缘层(113、114)的厚度,不仅能够缩短连接传感器芯片和控制器芯片的配线的配线距离,还能缩小基板的面积。另外,对于传感器芯片,能够经由贯通孔检测成为测定对象的物理量。

    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85971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1356395.8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高密度安装,并提高了通孔导体的连接可靠性的电路基板。内置半导体IC电路基板(100)具备导体层(L2、L3)、位于导体层(L2)和导体层(L3)之间的绝缘层(112、113)、以及形成于贯通绝缘层(112、113)而设置的通孔(253a)的内部并连接导体层(L2)和导体层(L3)的通孔导体(253)。通孔(253a)具有沿深度方向直径缩小的形状。通孔(253a)包括位于导体层(L2)侧的区间(S1)和位于导体层(L3)侧的区间(S2),区间(S1)的每单位深度的直径的缩小量大于区间(S2)的每单位深度的直径的缩小量。由此,缓和位于通孔(253a)的区间(S1)的端部的边缘的角度θ1,因此,可提高通孔导体(253)的连接可靠性。

    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8597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1911356395.8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高密度安装,并提高了通孔导体的连接可靠性的电路基板。内置半导体IC电路基板(100)具备导体层(L2、L3)、位于导体层(L2)和导体层(L3)之间的绝缘层(112、113)、以及形成于贯通绝缘层(112、113)而设置的通孔(253a)的内部并连接导体层(L2)和导体层(L3)的通孔导体(253)。通孔(253a)具有沿深度方向直径缩小的形状。通孔(253a)包括位于导体层(L2)侧的区间(S1)和位于导体层(L3)侧的区间(S2),区间(S1)的每单位深度的直径的缩小量大于区间(S2)的每单位深度的直径的缩小量。由此,缓和位于通孔(253a)的区间(S1)的端部的边缘的角度θ1,因此,可提高通孔导体(253)的连接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