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2696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80050660.4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工艺航空航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K·侯赛尼
Abstract: 本文描述的主题涉及飞行器设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使用串联式机翼和分布式推进系统的飞行器设计。所描述的实施例能够实现空气动力学、推进、结构和稳定性/控制之间的协同效应。在一个实施例中,串联式机翼包括第一翼组和第二翼组,每个翼组都具有翼展,其中沿着翼展放置有一组推力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03912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80075505.5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乌瓦沃斯控股有限公司
Inventor: 阿里克赛·斯特拉西拉图 , 齐马费·巴图拉 , 尤里·泰茨克 , 维亚查斯劳·希皮柳斯基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桁杆设计的航空器包括至少一个机翼和横向于机翼安装的三个桁杆。机翼被安装在桁杆上,使得机翼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绕基本上沿机翼延展的轴线旋转。一种用于控制航空器机翼的几何扭转的系统,其包括:用于确定机翼的优化形状的模块;用于测量至少一个机翼的变形的装置;分析模块,其能够从用于测量至少一个机翼的变形的装置接收数据,并基于所述数据确定机翼的当前形状,以及将机翼的当前形状与通过用于确定机翼优化形状的模块所确定的机翼的优化形状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来决定关于对调整机翼攻角的分布的需要,以及向致动模块发送命令以致动至少一个致动机构;以及能够致动至少一个致动机构的致动模块,使得由于空气动力学的力的重新分布,机翼的当前形状达到优化。结果是提高了航空器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58385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22335.0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垂直起降双体飞行器。其特点是包括对称布局的右机体和左机体,右机体和左机体前端通过前鸭翼相连,右机体和左机体后端通过水平尾翼相连,所述的右机体下部设置有起落架,右机体后部设置有垂直尾翼,右机体上部设置有发动机舱,发动机舱前端设置为进气道,发动机舱前后端设置为发动机喷管,发动机舱内设置有飞行器动力系统,飞行器动力系统通过动力传递机构与桨叶相连。其通过对称布局双机体和可彼此反向旋转固定翼/旋翼设计,解决主桨扭矩的平衡问题;采用可在涡轴模态和涡扇模态之间进行模态转换的涡轮发动机,实现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最优热力循环,提高飞行器最大平飞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129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80040552.2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列奥纳多股份公司
Inventor: 卢卡·梅迪奇 , 里卡尔多·比安科·门戈蒂 , 安德烈亚·巴韦塔 , 马尔科·巴萨利亚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飞行器(1),其包括具有沿着第一纵向轴线(Y)布置在彼此相对的部分上的机头(4)和机尾(5)的机身(2、2’、2”);布置在机身(2、2’、2”)的相应的相互相对的两侧上的一对半机翼(3);由相应的半机翼(3)承载的第一和第二旋翼(22a、22b),该第一和第二旋翼能够分别围绕相对于所述机身(2、2’、2”)可倾斜的第二和第三轴线(F、G)旋转,并且能够彼此独立地操作;飞行器(1)能在第四和第五轴线(F、G)正交于所述第一轴线(Y)布置的第一悬停飞行或起飞/着陆形态与第四和第五轴线(F、G)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Y)平行或倾斜布置的第二向前飞行形态之间切换;飞行器(1)还包括机尾部分(6),该机尾部分包括第一空气动力学表面(8)以及能够围绕固定的第四和第五轴线(F、G)旋转的第三和第四旋翼(21a、21b);以及连接到对应的所述半机翼(3)和对应的所述鳍板(52)的第三和第四旋翼(21a、21b)的支撑装置(31a、31b)。
-
公开(公告)号:CN110869278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780092932.5
申请日:2017-10-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爱隆未来
Inventor: 铃木阳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提高飞行效率的新结构的飞行体。本发明的飞行体至少能够沿第一方向行进,其具备机体部和附属部。机体部具有主体部和升力产生部。主体部具有:右侧部和左侧部,其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连结部,其将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各自的端部彼此连结。由此构成为在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存在由左侧部、右侧部和连结部围成的被包围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890859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49939.3
申请日:2015-06-23
Applicant: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无人机。太阳能无人机,包括通过左右机身连接的前翼和后翼,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的动力系统、能源系统和任务载荷吊舱等;本发明的太阳能无人机采用串列翼双机身布局,有利于改善前翼受力特性,减轻其结构重量;并且,采用抬式布局,所有的升力面都提供正升力,可以提高气动布局本身的气动效率,更易于实现高升力和高升阻比;另外,采用全动操纵面,可以使升力面上能够铺贴太阳能电池的面积最大化,以获得更多的能量转化;进一步,前翼不设置操纵面,可以消除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减轻结构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33147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561790.1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WING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示例实施例包括多个飞行模块,该多个飞行模块包括主飞行模块和辅飞行模块。该实施例包括CAN控制器、第二CAN控制器、被配置为将主控制信号从第一CAN控制器发送到主飞行模块和辅飞行模块的第一CAN总线、和被配置为将辅控制信号从第二CAN控制器发送到主飞行模块和辅飞行模块的第二CAN总线。主飞行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主控制信号而不响应于接收到辅控制信号来执行功能,并且辅飞行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辅控制信号而不响应于接收到主控制信号来执行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263856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1136300.7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展弦比支撑翼双机身多用途运载飞行器气动布局,属于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主翼、发动机连接段、机身、支撑翼、有效载荷、有效载荷连接段、V型尾翼、尾撑以及支撑翼翼梢连接段。将支撑翼布局与双机身布局相结合,主翼的展弦比大于35,发动机有两个,每个发动机正下方均具有一个机身,每个机身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一个支撑翼,当机身处于水平位置时,支撑翼前缘与主翼后缘在水平方向沿弦长方向上的重合长度为所在位置处主翼弦长的0%‑40%。本发明采用在主翼后缘下方设置支撑翼进行支撑的布局,增加了主翼的结构刚度,降低了支撑翼与主翼之间的不利干扰,同时可以挂载不同的有效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7187599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710330878.5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双机身高后翼三翼面的高空长航时飞行器气动布局,采用双机身、前机翼和后机翼、双支撑尾翼、水平尾翼与涡扇发动机;前机翼与后机翼具有上下反角差,有效改善前机翼翼尖涡对后机翼气动性能的不利诱导效应。后机翼由双支撑尾翼支撑上置,有利于提升双翼面布局整体的气动性能;后机翼采用较大展长能够减弱前翼对后机翼不利的下洗诱导效应。同时采用不等展长前后机翼布置;前机翼展长较短,后机翼展长较长,以提高后机翼气动特性。水平尾翼与发动机安装在双机身后缘,利用水平尾翼对后机翼的有利干扰进一步提高后机翼气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87599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330878.5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双机身高后翼三翼面的高空长航时飞行器气动布局,采用双机身、前机翼和后机翼、双支撑尾翼、水平尾翼与涡扇发动机;前机翼与后机翼具有上下反角差,有效改善前机翼翼尖涡对后机翼气动性能的不利诱导效应。后机翼由双支撑尾翼支撑上置,有利于提升双翼面布局整体的气动性能;后机翼采用较大展长能够减弱前翼对后机翼不利的下洗诱导效应。同时采用不等展长前后机翼布置;前机翼展长较短,后机翼展长较长,以提高后机翼气动特性。水平尾翼与发动机安装在双机身后缘,利用水平尾翼对后机翼的有利干扰进一步提高后机翼气动特性。
-
-
-
-
-
-
-
-
-